转基因的真相与误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为何种植转基因作物更环保?

很多人担心转基因作物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但事实是否如此呢?其实只要稍微了解一下便会发现,结果恰恰相反:转基因作物反而可以从多个方面保护环境。

转基因作物保护环境的途径

首先,通过欧洲学术科学咨询委员会的一个报告,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概括性的说明。已发表的证据表明,如果适当的转基因作物可以产生下列相关影响:①减少除草剂和杀虫剂对环境的影响;②有利于通过推广免耕或少耕的生产系统来减少水土的流失;③具有更好的经济和健康利益,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小农经济而言;④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此外,已有证据表明,高效率的农业会对现在气候的变化产生好的影响。就像“遗传扫盲项目”中说的那样:农作物高产是作物有效利用资源的一种指标。作物高产表明:水、燃料、肥料、农药、劳动力等资源都成功地转移进了食物之中,而并不是被杂草吸收,被虫害吃掉,或随着水土流失而浪费掉。

显而易见,具有抗除草剂或抗虫功能的转基因作物可以通过减少资源浪费来间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从而提高农业的效率。此外,转基因技术使作物具有了抗除草剂的功能,这就使免耕法等保护型耕作方式的大面积推广成为可能,从而减少了水土流失,最终保护了环境。例如,化肥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会随着水土流失流入水体,从而引起水质污染,最终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藻大量繁殖,会导致水体缺乏氧气并产生毒素,使鱼类被杀死等现象。而采取保护型耕作则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扰动,从而减少水土流失。美国在2012年开始大规模种植的抗旱转基因玉米,灌溉量小,对保护水资源也很有好处。

至于经常被提及的是担心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后,其花粉与周围的其他植物、特别是该作物的野生种进行杂交,造成“基因污染”。例如,担心转基因水稻的基因会“污染”野生水稻,所以在有野生水稻的地区就不计划种转基因水稻。这其实并非转基因作物特有的问题。种植传统的作物同样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例如,杂交水稻的基因也可能会“污染”野生水稻,但是人们并没有因此就不再在有野生水稻的地区种杂交水稻了。和传统作物相比,转基因水稻不过是在原有的几万个基因中增添了一个额外的基因而已,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改变。

当前种植得最多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两类:抗虫害转基因作物和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农民选择种植这两类转基因作物的原因是因为它们降低了生产成本,潜在的好处是有助于环境保护。抗虫害转基因作物由于天生就能抵抗主要害虫的侵袭,种植它们可大幅度地减少农药的使用,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又减少了用于生产、运输、喷洒农药所耗费的原料、能源和排出的废料。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能够抵抗草甘膦,这样农民就可使用这种广谱、低毒的除草剂来除杂草,而不必像种植传统作物那样使用更有针对性,但是毒性也更大的除草剂了。有人也许会问不用除草剂是不是更环保。不用除草剂,就要靠耕作除草,那样不仅费时费力,还耗费燃料,引起水土流失,反而会破坏环境。

转基因作物对环境保护的益处是实实在在的,而它们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从未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