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3 检影验光的光学原理
理论要求
1.理解远点与屈光不正的关系。
2.掌握影动与观察点的关系。
3.掌握检影验光结果的确定方法。
检影验光法是一种最常用、最实用的和最准确的客观验光法。检影时,用检影镜照亮被检眼的眼底(黄斑区),然后通过检影镜的窥孔,直接观察被照亮黄斑区的反光及影动,从而对被检眼的屈光状况做出客观的判断。检影验光的原理是从光学的角度客观分析被检眼的屈光状态。
一、远点
眼的远点(FP)被定义为当调节放松时,黄斑在物空间的共轭点。所谓“共轭”,在光学上意味着对应,对于理解检影法,共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当光线从发光物体发出,通过透镜在另一边成像,物体和像互相对应或者共轭。共轭关系具有可逆性,实际上,可以利用其共轭性,从外部测量眼的屈光度。检影法就是利用了共轭点的特性:先照亮了眼底的黄斑,然后去找到与之共轭的远点。一旦找到了远点的位置,就可以得知被检眼的屈光状态了。
1.正视眼
正视的意思是没有屈光不正,来自无穷远的平行光线聚焦于黄斑,视网膜与无穷远共轭,正视眼的远点就在无穷远。无需任何透镜时,远点在无穷远,因此没有屈光不正。
2.远视眼和近视眼
球面屈光不正可导致远视或近视。
(1)远视 平行光线进入眼球后,聚焦于视网膜后方。眼底黄斑对应的共轭点在无穷远以外。加入适当的正球镜可使入射光线会聚,使黄斑与无穷远共轭,远点移位到无穷远。
(2)近视 平行光线进入眼球后,聚焦于视网膜前方。黄斑与无穷远内的某一点共轭。用负透镜可以使入射光线发散,使黄斑与无穷远共轭,远点移位到无穷远。
3.散光眼
非球面性屈光不正导致散光,散光的类型如图2-7所示。
图2-7 散光类型
从图2-7可以看出,平行光线入射,经过眼球屈光系统的折射,但由于水平子午线与垂直子午线屈光力不同,形成两个焦点,图中竖线均表示视网膜位置,根据视网膜与两焦点的位置关系,散光可分为以下几种。
(1)单纯远视散光(SHA):一条子午线是远视,而另一条是正视。
(2)复合远视散光(CHA):所有子午线都是远视。
(3)单纯近视散光(SMA):一条子午线是近视,而另一条是正视。
(4)复合近视散光(CMA):所有子午线都是近视。
(5)混合散光(MIX-A):一条子午线是近视,而另一条子午线是远视。
二、影动与观察点
用检影镜将被检查者的眼底照亮后,通过检影镜的窥孔,可以看见出射光线在被检查者的瞳孔区形成的红色反光。如果用带状光扫过瞳孔,发现反射光也在跟随运动。当视网膜反射影光与检影镜带状光的移动方向相同,为顺动。当视网膜反射影光与检影镜带状光的移动方向相反,为逆动(图2-8)。
当检查者位于无穷远检影时,可以看到上述影动,但是不可能在无穷远处检影,因为一是距离太远,反光太弱,看不清影动;二是距离太远,不便于更换矫正镜片。
位于50cm处检影,影动明显,且方便更换矫正镜片。
位于50cm处检影,对于正视眼和远视眼,将看到顺动,因其远点位于检查者之后;对于-2.00D的近视(远点在眼前50cm处),将看到不动的影光,前倾,可看到顺动;后仰,可看到逆动。
图2-8 顺动与逆动
三、工作距离
检影的目的是通过增减矫正镜片将被检眼的远点移至无穷远,以获得被检眼的矫正度数。那么检影者的检影位置应位于无穷远(被检眼的远点)处,但是处于无穷远处检影是不现实的,只能位于被检眼前有限距离内,可以通过增加工作距离镜将被检眼的远点拉到有限距离内,而检影者正好位于工作距离处检影,使检影者等同于在无穷远处检影。
工作距离镜的屈光度等于检影者与被检眼之间距离(m)的聚散度。
如:0.67m处检影,其工作距离镜的屈光度=1/0.67m=1.50D。
工作距离的远近存在各种优缺点。当距离为1m时,距离的轻度变化对结果的影响较小,但更换镜片不方便;当距离为0.5m时,更换镜片非常方便,光带的亮度也很好,但距离的轻度变化对结果的影响较大。
在0.67m处检影,而未加工作距离镜时,顺动说明存在远视、正视或低于-1.50D的近视;出现反转点中和时说明正好是-1.50D的近视;逆动说明存在大于-1.50D的近视。
四、检影结果的确定方法
当检查者刚好位于被检者的远点上时,可以看到中和点的反光。此时瞳孔充满亮光,无带状影光,无顺动、逆动。被检眼的视网膜与检影镜的窥孔共轭。因影动在远点处可以自身反转(如从顺动到逆动),所以中和点又称为反转点。
中和点找到了,说明检影已完成,其近视眼的屈光度也就客观地得到判断,近视眼屈光不正的程度等于远点距离的倒数,因为近视眼所戴的凹透镜为负值,所以在客观判断时应在眼前联合其远点距离的倒数。在检影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中和点的测定是靠加一定的正球镜或者负球镜来得出的,对于顺动应在眼前加正球镜才能找到中和点;对于逆动应在眼前加负球镜才能找到中和点。如果在1m处找到中和点,不管检影完成时在被测眼前所加的试片是多少度,则客观判断结果在此所加镜片的基础上都必须联合-1.00D(或减去+1.00D)。
客观判断结果即应戴矫正眼镜度数与检影结果的计算关系式如下:应戴矫正眼镜度数(客观判断结果)等于达到中和时在被检眼前所加镜片度数减去中和点到被检眼距离(以m为单位)的倒数。为了便于计算,通常检影距离要选择一个整数的工作距离(如l00cm、67cm或5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