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考核指标与主要创新点
1.5.1 考核指标
(1)调查分析贵州山区长距离输配水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2)建立适合贵州山区长距离输配水的节水技术模型、山区灌区田间灌溉配水系统节水模型、运行调度节水管理模式。形成贵州山区长距离输配水综合节水技术体系,指导山区输配水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结合现行规范较现状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15%~20%,达到0.65~0.70以上。
(3)研究形成先进技术3项以上,用于指导工程建设不少于3项,大幅度提高运行管理效率和水资源使用效率,节省运行管理人力资源,改善工作条件。
(4)培养高级专家2人以上,技术骨干5人以上,发表论文3篇以上,专著1部,积极申报技术成果奖,争取省部级奖1项以上。
1.5.2 主要创新点
(1)提出了傍山窄深式渠道断面。贵州山区地势陡、坡度大,若采用适用于平原地区的渠道断面型式,不仅开挖量大、工程造价高,同时还易造成高边坡,威胁工程安全。经论证分析,针对山区渠道地形特点,总结提出适用于山区的傍山窄深式渠道断面。与水力最优断面和经济适用断面相比,傍山窄深式断面可减少工程量10%~15%,节省开挖量约10%,节省占地面积5%~10%,同时可有效解决高边坡问题,降低了工程造价,提高了工程效益。
(2)施工中采用新型防渗材料。输配水过程中,因裂缝引起的渗漏损失占相当大的比重。研究对现浇混凝土衬砌、浆砌石砂浆抹面及沥青混凝土衬砌等进行了优劣分析,决定采用C10一级配混凝土衬砌,并加入防渗纤维以改善混凝土抗裂性能,同时将新型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涂料防水层均匀布置于过水断面,大大降低渠道渗漏量,使输水渠道水综合利用率考虑从0.6提高到0.62,节省水量1820万m3/a。
(3)分析研究了灌区主要农作物需水特性。对灌区内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及烤烟5种主要农作物进行了需水特性分析。采用科灌、科蓄、普灌三种灌溉方式,设置不同水分胁迫条件,分阶段对作物生长需水特性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在保证农作物产量的前提下,采用科灌可比普灌节约用水6%~20%,显著提升了灌溉用水效率。
(4)提出了黔中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考虑当前黔中地区水资源供给量及农业产业结构,结合主要农作物生长需水特性,提出了按月份、按作物生长阶段供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并计算出2020年灌区各作物最佳种植面积,减小灌区水资源浪费,提高了灌区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