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山区长距离输配水现状与问题
2.1 山区工况现状
2.1.1 山区地势现状
贵州地势基本轮廓由纬向三级阶梯与经向两面斜坡构成,处于青藏高原第一梯级到东部第三梯级丘陵平原过渡的第二梯级云贵高原的斜坡地带。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纬向形成三个阶梯。第一梯级(台面)由西部威宁、赫章、水城一带的高原组成,海拔高度为2200~2900m;第二梯级(台面)海拔降到1000~1500m,由贵州中部山原(黔北、黔南)、丘原(黔中)组成;第三梯级(台面)海拔继续降到500~800m,由江口—镇远以东的低山丘陵组成。同时又处于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区,中部高,东、南、北低。经向形成两面斜坡,因而又成为高耸于四川盆地与湖南、广西丘陵间的高原山地。
贵州地势起伏较大。最高点威宁韭菜坪海拔2900m,最低点都柳江出省处海拔137m,高程差为2763m。但全省地势起伏状况各地有所不同,一般是大梯级和高原的中心部位、地形起伏小,河流切割浅,相对高度小,如处于第一梯级(台面)面的安顺、平坝、贵阳、遵义、湄潭、瓮安、麻江等地,以及处于第三梯级(台面)面的铜仁、玉屏、锦屏等地,相对高差多在200m以下;但在梯级面的转变地带,高原边缘以及各大河流中、下游地区则地形起伏大,河流切割深,相对高差大,如地处高原北部的习水、桐梓、道真、沿河和高原南部的边缘的安龙、册亨、望谟、罗甸、荔波等地相对高差常达500~700m。局部隆起的山地则地势起伏更大,如梵净山雷公山龙头山等强烈隆起的断块山地,其相对高差可达700~1000m。
2.1.2 山区地貌现状
贵州地貌主要为喀斯特和非喀斯特两大地貌类型,成因上表现为以流水作用为主导剥蚀-侵蚀地貌系列和以岩溶作用为主导的溶蚀地貌系列。它们的形态各异,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全省不仅有高原、山原和山地,而且有丘陵、盆地(坝子)和河流峡谷、河流阶地、溶洞、洼地等不同类型的地貌。
贵州是以山地为主的省份,据统计全省山地面积约占75.1%,丘陵面积约占23.6%,各种盆地(坝子)约占1.3%(全省习惯用数据为山地87%、丘陵占10%、平地占3%),可见山地地貌类型是贵州地貌第一大特征。这些山地有的是流水侵蚀而成,有的则是岩溶作用所致。不同成因的丘陵既分布于高原外缘和高原面上,也成片分布于东部地区,呈孤立状、垄岗状或丛聚状。盆地(坝子)形态多样、成因复杂,有挽近断裂形成的断陷盆地、流水侵蚀形成的河谷盆地和岩溶作用形成的溶蚀盆地。这些盆地散布于贵州各地不同高程上,其共同特征是规模不大,面积超过万亩者不到20个,所以没有平原和大型山间盆地是贵州地貌的第二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