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铁警生涯 (二)站警
人生有时真的很奇妙,有很多你当初认为是很难想象的事情,在经历过岁月的变迁之后,也许就能悄悄的变成了现实。2010年,上海铁路工程总公司蚌埠公司在合肥设立了分公司,当时,我负责分公司三个项目部的治安工作。有一次,我跟我门所长去拜访当时合肥站派出所的所长老邓,我门所长跟老邓说:“这是我们所的小马,年轻同志,好学上进。”老邓说:“不错呀,我们所就缺这样的人才呀”。我们所长开玩笑说:“那以后让小马调过来,他家正好是合肥的”。听着他们开玩笑,我心里却完全没有当真。以为我知道,这太难了。我们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当时,我环顾四周,看到很多民警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些明信片,寄信单位都是省级单位的。心里是非常的羡慕。我那时根本没有想到,在8年后,我竟然真的调到了这个单位。
2008年10月份,在合肥处成立不久,我从铁路乘警队调到了合肥站派出所。在调来之前,处里也曾征求过我的意见。合肥西和合肥两个地方让我自己选择。我考虑了一番,一个是没想到合肥站的工作是那么辛苦,另一个是想到以后到蚌埠去看儿子方便,我便选择了合肥站。刚到所里不久,我还是有一定的自豪感和荣誉感的。因为,那时候能调到合肥站派出所并不容易,有同事说,比调到机关还难。那种说法,肯定是夸张了,因为我曾经也要求到机关,根本就去不了。但当时,很多沿线的小所,以及乘警队的同志是很想到这个所的。我是被分到客运执勤队,客运总共四个警队,我被分到老张的手下。当时,四个队长,老张,老董,老程,还有老王。客运执勤队跟着火车站客运职工的执勤模式,四班倒。站台,候车室,售票厅分别都是两个人。站台的负责接车,候车室的,负责查堵,售票厅的负责维持票厅的秩序。我被老张安排在候车室查堵。当时的情景到现在还历历在目。在候车室的进站口里面,摆上好几台电脑,由保安进行操作,民警在旁边引导,对旅客的身份证进行比对。主要是为了查缉网上通缉的在逃人员。当时处里对这一块的奖励考核也很重,所以各个所队把这个工作当做头等任务来抓。每个夜班也只能休息几个小时,但大家都这么干,队长还带头干,我们自然也毫无怨言。
大概是一两个月后,合肥到武汉的动车即将开通,要持续进行拉通实验,我们所负责合肥西到六安站之间的线路警卫。所里抽了一部分同志,每天专门到线路上搞拉通警卫任务,我也被抽了过去。当时,是教导员老李负责这个事,他带我们这个组是负责合肥西到长安集的这一段。老李这个人,非常正直,每次都是以身作则,他站岗的那一段线路跟我相邻,但比我远,每次我跟他说,教导员,我俩调下位置吧,都被他拒绝了。我当时刚到合肥,租的房子是位于潜山路和长江路口,原合肥粮食学校一个老师的宿舍,每天,教导员他们在所里集合,开着所里老民警张永本的私家车,从北二环,到潜山路,接上已经在路边等待的我,然后一起向合肥西站方向开去。那时所里车辆紧张,就等于临时租用了张永本的私家车,司机也是老张。老张的车是一个七座的商务车,车牌号有好几个“9”,但老张开车特别慢,过于谨慎,生怕闯了红灯。每次到路口,前面是绿灯,他也不敢开过去,等到绿灯变成红灯,再变成绿灯,他才放心大胆地开。当时一车的人大部分都不会开车,却喜欢瞎指挥,老张本来就是路盲,再被这些不懂的人胡乱指挥,常常就跑错了路线。因为我们这一组,教导员老李正好在,所里的内勤老倪也正好在,所以,每天吃的都是挺好的。老李在这一块也爽快,不是那种抠门小气的领导。相反,内勤老倪却喜欢斤斤计较,常常被大家笑骂。老李还利用自己的关系,让一个中央级媒体驻皖单位安排我们吃饭,组里的另一个同事不甘落后,也让他的朋友在大蜀山雪霁山庄安排了我们一次。总之,我们被抽出来搞拉通实验警卫是比较愉快和灵活的,比在所里面客运上班要轻松不少。
拉通试验结束,合武线正式通车。我又回到警队上班。这次,被老张安排到了售票厅,和老王一个岗位。那时候,合肥站还没改造,售票厅在合肥站候车大厅的西边,在售票厅外面走廊的旁边,有一个小小的警务室,那就是我和老王,以及众多岗位在票厅的同事的工作场所。老王是个倔老头,天天晚上不睡觉,困了,就在座位上眯一会。然后就出去转转。我就跟老王说:“王哥,我俩轮流休息不好吗,你上半夜,我下半夜或者倒过来,我们轮流到二楼的休息室去休息”。老王倔的很,说,不干,你要休息你去。但我真要休息超过时间了,老王又会觉得不满。当时,在火车站候车室二楼一个空置的房间里,民警和车站值班人员搞了一些破沙发,两张沙发连起来,中间再加一块木板,就能当做简易的床了。但没有一个人能休息一个完整的夜的。当时,火车站最大的问题,就是闲杂人员太多,每天晚上,黑头车司机,摩的司机,卖茶叶蛋卖烤红薯的,以及小旅馆接拉客的,都多的不得了,叫喊声此起彼伏。铁路警察疲于应付。通常看到了就撵,偶尔抓到了就处罚。因为罚款的提成还可以,有的民警就专门去抓这些人进行处罚。有个别接拉客人员被我们同事撵的摔断手的都有。到了春运,为了保持治安面好看,公安处机关每天都下来几十个人到合肥站进行增援。每天,所里的对讲机都喊个不停,一会这个领导下来检查了,一会又那个领导下来检查了。然后让大家“动起来,动起来”。这种习惯,也沿袭了很多年,每到春运,或者其他节假日以及会议安保期间,上级各种检查组,暗访组,所里要不停的应付,民警普遍感觉压力很大。
我在工程所的时候,羡慕乘警队,但到了乘警队,还是觉得工程所舒服。我在乘警队的时候,羡慕合肥站,但到了合肥站,觉得合肥站的工作比乘警队还辛苦。我到合肥所之前,已被乘警队任命为警长,以我还算灵活的头脑和工作方式,加上阜阳到宁波的火车已改成空调车。应该说,留在乘警队应该更舒服一些,自由一些。但人生没有回头路。我在的这个位置,说不定还有很多人羡慕呢。在合肥站开始的几年,我们外出增援的机会也不少。一种是警卫任务,那时候,每年都要好几次跟着教导员老李外出去搞警卫任务。滁州,铜陵,芜湖,都去过。帮了我忙的孙也在现场,还主持了会议。老爷子一次说,孙后来还特意给他写信了,说我的事情办好了。我后来一直关注孙,他是一个非常豁达开明,能力也很强的官员,正直而又富有同情心。另一种外出增援,有三次。第一次是到宁波站帮助春运。那时候,春节前的宁波火车站真是人山人海,大都是要急着回家过年的农民工,但都是一票难求,所以黄牛也猖獗。我们每天在宁波站维持秩序,顺便也防范和打击黄牛。当时处里的带队领导是石主任。老石人非常好,不仅没让我们感觉工作辛苦,还把我们的生活安排的特别周到。他让我们住宿的私人宾馆的老板天天给我们做海鲜,黄酒也敞开也是我们任务的副组长。他工作认真,但也喜欢旅游,那次在宁波,乘着休息一天,他特意带着我们几个到老蒋的老家奉化溪口去玩了一次。第二次任务,是到台州。当时,甬台温铁路刚刚通车,台州所刚刚成立,办公地点都没有,处里安排我们所三个同志去帮忙。那次,是我,老赵让我们喝,并且每个礼拜安排大家聚餐一次。那一次任务我还认识了跟我身份证上年龄同年同月同日生的老祝,老祝是广德所副所长,同时,和老林。我们三个白天在台州站执勤,晚上就被送到黄岩市的一个私人旅馆休息。我这个人性格活跃,记得有一天还拉着老赵,老林,和旅馆的老板娘喝了一次酒。不过真正让我喝多的,也是在台州。离开台州的头天晚上,当地铁路公安同事请我们吃饭,那晚上我喝多了,回来后在车上吐的一塌糊涂。然后第二天,腰不知怎么了,疼的要命,根本直不起来。我是一路上弯着腰,坐着火车返回合肥的。在台州的时候,我利用休息的时间,到温州去了一趟,然后在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美丽的温州江心屿》,这篇文章后来被处里推荐到公安局政工网,再后来,竟然被编进书里。编书这个事情,是我后来在上海搞进博会安保,听处里的老吴说的。
2010年8月,上海世博会开幕,举世瞩目。铁路公安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安全保障。上海局各个所队轮流抽人支援上海。我是第二批,时间一个半月,带队的又是石主任。我们当时负责上海站。每天,我们分成N组,在上海站进站口,拿着手持安检仪,对进站的旅客进行安检,一个小时一换。现在,这些活,都是火车站安检队,外聘的小女孩们干的,但那时候,在上海站,就是我们干。我和搭档小孙还发明了手持安检仪扫描的不少招式,什么海底捞月,什么横扫千军,当然,这些都是开开玩笑的,其实,每天压力还是不小,万一,有旅客身上携带违禁品,我们没扫出来,又被检查组发现了,那是要被处理的。在上海的时候,父亲癌症病重,我请假了四五次回合肥。老石真是个好领导,每次他都同意了。我在上海,也利用机会,到世博园玩了四五次。因为,那时候,公安局每天都有车到世博园去,方便。我和处办公室的老杨一起,进了好几个别人很难进的馆,比如日本馆。一般的馆,我们掏出警官证,说也是做世博会安保工作的,门口的保安都会让我们从旁边的侧门进去。但有两个馆不行,一个是严谨的德国馆,还有一个是沙特馆,德国馆的门是德国人自己看,沙特馆也是穿着白袍子的阿拉伯人看门。世博园的馆太多了,我虽然去了四五次,也可能只看了百分之一都没有。所以现在觉得也真是浪费。大多数人都只是看了一次,走马观花,能看到什么呢?那么多文化,那么多宝贝,都不能目睹万分之一。在上海世博会,我真是开了不少眼界,看到了各种文化,全世界最先进的科技,还有360度旋转的舞台。我的一些理念也得到了更新。花费如此巨资的世博园,我认为应该保留十年,二十年。比再去花钱建什么迪士尼乐园要好的多。好几年后的夏天,我作为局宣传标兵和三等功获得者,被处里安排到上海游玩三天。那三天虽然吃住都非常好,但我觉得,除了坐船夜游黄浦江比较惊艳外,其他的项目还都远远不如世博园。
在乘警队的时候,我在宣传报道这一块做的比较有名。可到合肥站,我觉得这一块没什么用,那时候的心思主要放在罚款方面。可后来,在一个领导的点拨下,我这一块又开始搞了起来。因为宣传报道在考核的时候能够加分,所以我在考核的时候通常都很占优势的。而奖金又是根据考核分数发的,所以,我的奖金一般在队里都是排在前列。整体考核分数,在所里也是靠前的。我搞新闻这一块是驾轻就熟的,加上火车站又是小社会,各种警情求助都有,所以,各个媒体的记者知道后,都来找我。我那时候算是一个小名人,不仅经常上报纸,电视台也来找做节目。可后来,我也厌烦了,找我的人太多,有点不胜其烦。我就考虑,专门跟一家媒体做,做一个栏目,既能宣传铁路公安,又有我自己的特色。我把这个想法跟本地晚报的小郑记者说了,他马上回去跟他们领导韦主任汇报,韦主任再向报社领导汇报。报社领导开明的很,第二天就同意了。他们根据我的提议,设计了一个警察头像的图标,栏目的名称也采用我建议的“马警官说新闻”,第三天,这个栏目就开张了。“马警官说新闻”栏目一直在这家本地报纸上搞了有两三年,最火的时候,一个星期能上五次,每次都是头版。我摒弃了那种自吹自擂,自我脸上贴金,令人生厌的单位宣传模式,而是通过一个个求助和警情的处理来表现火车站派出所民警的工作,于无声处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我也创造了一种由求助引发故事的新闻模式,从每一个求助和警情的背后,来挖掘其背后曲折的经历和情节,创造了故事性新闻,或者新闻式故事。而且,大部分新闻,我都亲自操刀,做好了以后,直接发给报社。我最得意的一篇报道《一张票,能载得动几多愁》,发给报社后,从标题到内容,报社几乎没改动一个字。写的是一个叫老陈的落魄的中年人,带着三个衣衫褴褛的小孩,就买了一张票,要乘坐火车,到黄山去找老婆的事情。我还在每篇新闻的最后,加上“马警官点评”,通过点评来深化新闻和故事,以及启发社会。大概一两年之后,报社的韦主任跟我说,这个栏目被省里领导表扬了。省里宣传部门开会,还专门点到了这个栏目。他发给我的一份文件上,省里领导阅评上写“马警官点评,让人启迪”。
回到合肥的头几年,我也在报纸上发了几篇文艺类的作品。主要是写老家的。那几年,我对老家的热爱,达到了一种鼎盛状态。为了写刘老圩,我采访了很多人,最后写成了《老圩子旧事》。为了写大潜山,我还专门爬了上去,并和山顶寺庙的能果和尚聊了两个小时,最后写成了《三生缘记大潜山》。这两篇文章登载后,许多认识我的朋友都说,看过后非常感动。为文章中洋溢的情怀感动,为我对家乡的热爱感动。我还把记者带到小团山,自己也亲自在博客上操刀,为小团山站队和做宣传,展望小团山美好的未来。渐渐地,在单位,有的人喊我马秀才,有的喊我马作家,有的喊我马记者。机关的一些年轻人则喊我马老师。
在2016年底合肥南站开通之前,合肥站的客运任务一直很重。合肥作为一个日益发展的,人口不断流入的省会城市,火车站也只有一个合肥站。合肥西站开始虽然也承担客运,但每天也就一两千人,后来索性停止客运了。所以,那几年,合肥站的客运记录是一直不断地被刷新的,我记得最高的时候是在国庆节小长假,一天客流突破了13万人。合肥站后来为了应付越来越大的客流,又改造了一次,增加了站台,扩大了候车室,并且把售票厅从广场西边移到了广场的东边。旅客越多,铁路公安的压力就越大。特别是各级领导,生怕一不小心出了个事情影响安全和稳定。那几年黄牛很是猖獗,火车站广场周边每天都有几十个黄牛在活动。如果一不小心被媒体或者暗访的上级领导碰到了,那肯定又会是一通大会小会,加上整治整改。合肥站周边,也有很多私人小旅馆,这些旅馆雇佣一些无业的妇女,天天到广场来叫喊拉客。有时都有四五十人之多。而铁路公安做的工作之一,就是开着电动巡逻车,不断的去撵她们。特别是节假日或者一些安保期间,下来检查的领导很多,为了保持治安面好看,我们更是加大了巡逻和驱赶的力度。我这波撵走了,那波又来了。直到后来合肥论坛上出现了一篇文章,那篇文章是一个旅客写的,他写道,看到火车站的警察确实辛苦,天天去撵这些接拉客的人员,甚至在夜里都不断的撵,但接拉客的人员太多了,怎么撵也撵不完。他建议,还是采取一种更好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局里领导天天观测有关铁警舆论动向,他们看到了这篇文章,才终于有所体谅基层民警的难处。不过,后来,这个问题就慢慢的解决了。一是合肥南站开通后,分流了比合肥站更多了旅客;二是HF市和铁路成立了广场综治办,包含的地方派出所,城管,铁路公安等好几支力量在内,以地方为主,联合进行整治。地方特警和铁路特警也进驻火车站广场,加上火车站改造后,广场的结构也较为合理,所以,整体都处于一种可控的状态。这些年,又推行了实名制售票,增开那么多高铁线路和车站,基本上解决了一票难求的问题,慢慢的,黄牛们也销声匿迹了。现在是网络时代,吃喝拉撒都能通过网购,所以,火车站周边的小旅馆生意是越来越不好,接拉客的妇女们也就是越来越少了。更重要的因素是,现在推行天网行动,火车站广场,周边,到处都装着高清探头,这些探头让违法犯罪人员无法遁形,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也正是这些高清探头的助力,铁路公安管辖片区的治安,比以前有了根本性的好转。所以,科技还是改变生活的最大的动力;解决问题,只有从根源上解决,才是根本解决。比如实名制售票和运能的提高,就基本消灭了黄牛。高清探头加人脸识别技术,就能让在火车站区域扒窃以及从事其他违法犯罪的嫌疑人员无一漏网,直接让治安大有好转。而那些接拉客的妇女,正是因为没有市场了,所以,才自动的离开了这个行业。
2015年上半年,一轮人为炒作的牛市正如火如荼的展开。在这之前,我对中国的股市是一直抱有怀疑和否定的态度的。但这一次,看到天天上涨的股市,我却鬼使神差的动起心来,想在里面赚点小钱。一开始,我投入的不多,就几万块钱,但我毫无经验,到了六月份,股市形势急转直下,我不知道止损,斩仓出局,却不断的补仓。一直补到有十几万到二十多万。谁知越补越跌,后来就出现了股灾式的下跌。我的股票和全国大多数散户一样,曾经连续吃过五天的跌停。后来反弹涨停,我又害怕,往往一两个涨停就全卖掉了。后来又买进。而且因为没有经验,守不住仓,老是想去操作。2016年,2017年又连续几次股灾,我总共亏了有十万还多。这三年,是我人生中比较阴郁的三年,不仅亏了不少钱,而且还严重的影响到了自己的心情。我后来虚构了一篇小说《天台》,对2015年的股灾有了比较生动的再现。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做自己懂行的事情,不要轻易去冒险。另外一个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在2015年我开始买股票之前,我还专门把在证券公司工作的两个同学请到家里,征询她们的意见,但女同志讲话都比较委婉,她俩都说,建议我最好不要介入。我心想,反正我开始买的不多,试试不要紧。其实很多坑就是从让你试试开始的。当然,这是一个巨大的坑,不仅是我,很多身边的同事,朋友,全都亏的一塌糊涂。很多人炒股多年,好不容易回本;有的运气好,甚至翻了倍,但因为不知道止盈,都是一夜回到了解放前。七亏一赚两平的规律基本上很难打破。但我后来反复试验和思考,总结出来一些经验。在中国的股市,你想赚钱不容易,但保住本,还是不难的。只要你选择一个不错的股,不要在高位买进,然后要有耐心,持有它一定时间,基本还是回涨回去的。但如果你贪婪,赚了还想赚的更多,那么迟早又会跌回原形。总之,在中国的股市是不挣钱的,投资尽量不要投资股票。除非你运气好,选上了一只特别好的股,或者碰到人为炒作,你止盈出局后就离开了股市。我现在依然有几万块钱在股市里,但我听从了一个好朋友的建议,一个是抱着玩玩的心态,不能买多,买多了心态就会失衡;第二,只抱着一只股,长期持有。只有这样,你才会充分了解该股的属性和变化的规律,然后适当的做T,降低持股的成本。在合肥站炒股的这几年,是我原地踏步甚至退步的几年。但人生没有后悔药,通过这种对心灵的磨练,以及对相关经济规律的思考和反省,我也收获了更成熟的思想。同时,它也是我人生绕不开的一段经历。后面的几年,我基本是没有亏过的,每年还有一定的收益。但我偶尔看到身边还有同事、朋友,在热情的议论什么K线图,什么利好、利空,然后买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股票,我就觉得好笑。我觉得他们炒股仍然处在最低级的状态。在我们国家炒股,不仅要正确判断大的经济形势,更重要的是要克服人性的弱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反人性操作,“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才有可能挣到钱。但经济的好坏和股市的涨跌是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我后来总结: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我不认可。但说股市是经济是否健康的标志我是认可的。一个暴涨暴跌加长期低迷的股市,说明经济很大可能是不健康的。
公安工作是很辛苦的,铁路公安基层民警也是一样。每年,猝死在工作岗位上的公安民警都有好几百。我在合肥站,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四个同事非正常死亡了。第一是老李,在世博会期间,因为工作压力大,脑血管破裂,后来在医院去世。第二个是老毕,老毕离世不是因为心梗脑梗,而是因为白血病。第三个是老王。老王在所里的时候我喊他王哥,他是所里值班室的值班员,喜欢收藏古董。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次在花鸟市场遇到他的情景。那时,他已经退休好几年了,一个人在里面闲逛,正好碰到买花的我。我们两个闲聊了一会,他笑眯眯的,我也向他请教了一些石头和玉方面的知识。没想到,他竟然在68岁就去世了。第四个是老程。老程是我刚到合肥站,客运执勤队四个队长之一。他工作非常认真,上夜班的时候,一刻都不会休息。同事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二老邓”,意思是他工作像以前的所长老邓一样认真。老程前几年到货场上班,应该说还算比较舒服的岗位。但他心脏的毛病却并没有解决。老程这个人是个非常好的人,去年,老家有朋友问我铁路货场可存放来自东北的饲料,我问了老程,他给我非常详细和友好的答复,让我很感动。万万没想到,去年11月份,在所工作群,突然发了他去世的消息,让我非常震惊和痛心。殡仪馆遗体告别仪式,我悄悄的去了,想看他最后一眼。所有的同事都很悲伤,感叹人世无常。现在的所领导都非常好和开明,已经大幅度的减轻了我们工作的压力。所长还经常在工作群发一些健康方面的常识,大家都认识到,健康对于人生,是最重要的。所里还有三个同志得了癌症,对所领导触动也很大。所里老同志居多,处里现在对所里也很照顾。总体来说,领导的水平都是越来越高,作风也越来越开明,单位的环境也是越来越和谐。我觉得,作为民警,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环境,珍惜这样的领导。人生和单位往往都不会一帆风顺,当好不容易磨合成一种稳定和谐的状态,我们就不要轻易的去破坏它,而要努力地维持它。
乘警队也有好几个认识的同事去世了。原来我刚到乘警队和我配班的老刘都没等到08年底,合肥到武汉的动车开通。他的老婆和孩子都在武汉居住,老刘在淮南的房子又卖掉了,每次跑车到合肥,连个住的家都没有,到武汉,还要坐上一夜的车。如果他等到合武线开通,可以向处里申请调到六安站,金寨站,那样,下班后回武汉也就坐一个小时多点时间的车。如果这样的话,相信他就不会脑梗猝死。我原来在工程所的同事,内勤老沈,在乘警队干警长,乘警队领导知道他肝不好,建议他调到小站轻松一些,可老沈不愿意,继续在车上做乘警。辛苦熬夜加上又爱喝酒,几年后,老沈就得了肝癌去世了。但他很豁达,生前立下遗言,把遗体捐献给了国家。他是铁路公安系统第一个捐献遗体的的人。
岁月无情,不仅是警察,所有的人都会面临生老病死。在我调到合肥站的第三年,我的父亲也因为癌症去世了。直到现在,我还经常梦到他。下一章,我将专门来写写他,我的爸爸,我生命中那么重要的一个人,他那平凡而又倔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