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射圃
此次前来奉天,太后的本意是游览此地的各处胜迹,没有抱太大的政治目的。从狐仙塔回来以后,不知道太后动了什么心思,非要去清朝入关前经常射猎的射圃看看不可。射圃位于奉天城外的东陵附近,从盛京的宫院出发前往那里有一段相当长的距离,坐轿子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早在清朝皇室入关之前,历代王公就常来这里射猎。射圃占地很广,约有一二十平方公里,其中一大半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由于林中的树木多是高大的常绿乔木,所以远望过去,整个森林显得极为浓密。关外像这样的小型森林到处都有,并不像关内。在关内,较大的树木几乎全部被砍去用作燃料了,所以很难形成森林。
这个射圃的历史很长,早在满洲还没有统一的时候,清朝皇族就营建了它。甚至早在满族还是一个小部落的时候,边境上的这个地区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发生过很多具有纪念意义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此地留存着清朝皇族的远祖血脉。除此之外,这里发生的事情大多是值得后代子孙光荣自豪的事迹,不像现在的朝廷,到处塞满了污秽和绝望。来奉天以前,我们就多多少少对此地有所耳闻,如今听太后说要过去,自然是兴奋异常。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觉得这次旅程不会像前两次那样无聊,这个地方无论怎么说也是值得过去的。基于此种原因,我们时不时地暗示太后早点动身,唯恐中途有变,错失良机。和其他人不同,我的兴奋还来自于另一个原因,想借此看一看太后对自己本民族的历史究竟知道多少。
太后身上有一个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她非常喜欢探究清朝皇族崛起的历史,另一方面她的满文知识又少得可怜,甚至少到了完全不认识的地步。在北京皇宫里,按照清朝皇族惯例,总要指派一部分人学习满文,以免这种文字年久失传。平日在皇宫流传着的奏章有不少也是用满、汉两种文字写成的,遇到这样的奏章,太后就只看汉文,对满文写成的部分根本不理不睬。我知道后感觉非常不可思议,所以此次想借这个机会考察一下她对满族历史真正了解多少。太后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她对自己祖先的历史掌故知道得确实不少,在她的叙述下,我们知道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历史事迹,也对那个射圃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临出发的时候,我们都非常兴奋,可是太后此时拦住了我们,严肃地告诉我们到那里之后要举行一个仪式。不过她笑着要我们放心,说这个仪式非常简单,根本无须事先排练,到时候只要听她的吩咐就可以了。当然了,她说这话的时候对着的依旧是我们这班近臣,包括光绪、隆裕、瑾妃,还有我们八位女官。看见我们都在认真地听她说,太后的脸上闪现出了异样的光彩。我至今仍不明白,难道炫耀见闻真的就如此让人受用吗?一个如此见多识广的女人尚且不能免俗,更何况是普通人呢?
通过太后介绍,我们知道了举办这个仪式的目的,那是为了纪念一位先祖。这位先祖当时还只是一位部落首领,根本没有称王,手下的兵力也少得可怜。在一次部落战争中,这位先祖和自己的部队打了败仗,被迫躲入了一片森林,那座森林和我们今天要去的射圃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这位先祖和他手下的士兵很快面临着一个考验:粮食用完之后怎么填饱肚子?为了积攒力量继续活下去,这位先祖带领士兵挖野菜、打猎物,在森林里面度过了不短的一段时间。后来,他们终于等来援兵,里应外合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讲解这个故事的时候,太后的脸上闪耀着自豪的神采,这一半是因为她现在是大清王朝的领袖,夸赞以往的先祖能够借机抬高自己的身价,一半是因为又有一个新的仪式要在她的指挥下完成。
多年以来,太后经常生活在禁宫之中,被各种各样的仪式烦扰,难道她就没有感到一点儿厌烦吗?这些从精神到肉体全面束缚她的繁文缛节,难道她就一点儿也没感到不自在、不自由吗?这些问题没有人敢问老佛爷,答案也只有她一个人了解。至少,从表面看来,新的仪式对太后有着很大的诱惑力。虽然这个仪式并不大,但是从北京城搬到奉天城,地点上的转换就足以让太后兴奋一段时间了。
坐着轿子走过相当长的一段路,我们这队人马终于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射圃。此次前去的人数不算少,但是和那么巨大的射圃比起来,我们占用的空间还是很小的。按照太后的指示,我们没有向两边分散,而是直接朝第一座宫殿走去。从外面看来,这座宫殿已经有些年份了,显得很破旧,我敢肯定必定比奉天行宫的那些宫殿还要早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幸好这里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不然恐怕早就崩塌了。另外,在太后流露出要去射圃的时候,想必也有人专门前往这里修缮了部分建筑,不然绝对没有现在看到的洁净和整齐。第一座宫殿其实是一个休息室,里面摆放了一些家具,想必每次皇帝前来的时候,都会在此地稍事休息。在皇帝休息的时候,那些负责管理此地的人就有了足够的时间把野兽放进山林,进而为下一步的狩猎活动做好准备。等到一天的射猎结束,又少不了回到此地休息。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每位皇帝停留的时间都很短,至今没有一位皇帝在此地留宿。正因为如此,这座宫殿的面积很小,里面只有三间屋子,陈列的设备也很简单。
这座宫殿虽然简陋,但在清朝皇族发展史上却占有着非比寻常的地位,早先的几位皇帝都曾留下足迹,难怪太后会把这里看得非常有纪念意义。跟随在太后后面,我们鱼贯进入宫殿,并按照太后的指示,依序摆好了大大小小的装饰品,随后太后就逐一指着宫殿里面的摆设向我们解释这些东西的由来。她解释得如此详细、流畅,以至我们根本看不出她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虽然太后说得天花乱坠,但我却不能担保她所说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真实的。即使如此,她见闻的广博程度也足以骇人听闻了。从很早以前,太后就以自己的博闻强识自傲,各地的风俗逸闻,她几乎都有耳闻,并且能够说出个一二三来,这是我们所不能企及因而歆羡不已的。不过话说回来,太后如此卖力地向我们解释,其实也是女性虚荣心的一种表现,也许她自己并没有觉得,只是外人看来有几分可笑罢了。在整个宫殿里面,到处都是用油漆绘制的大幅故事画,由于没人妥善管理,很多地方的油漆已经剥离了。虽然如此,我们仍旧可以看出大貌。这种壁画充满了三间屋子,画中人的姿态和神情依稀可辨,太后一边引导着我们向前走,一边向我们解说画中的故事,所有画面连缀起来,就是历代帝王的狩猎写真。
整体来说,太后是一个尚武的人,只要有机会她就会向我们灌输这些思想,现在到了射圃,正是宣扬武德的好机会,太后又怎么会不加以利用呢?“成功是非常难的,尤其是在前些年,一个好皇帝不仅要会处理政务,打猎骑射也一刻耽误不得,如若不然,不仅皇帝的头脑会退化,身手也会变得迟钝。”我们照例俯首倾听。紧接着,太后又说道:“我们满洲人打猎从来不带猎狗,身边的随从很多,皇帝就派他们去寻找野兽。在山林中放养的野兽大部分是猛虎和金钱豹,当然了,它们不是在此地土生土长的,而是从别处捕来放养在笼子里面,等到有需要的时候就放出来。经过一路的车马劳顿,皇上驾临这里的时候已经很累了,所以刚下车需要到这个宫殿里面休息。皇帝休息的时候,身边的随从人员需要做好打猎的一切准备,比如说放出野兽、磨洗箭镞和宝剑、整理马匹和衣服、扣紧弓弦等,只有做好了这些准备,打猎的时候才不至于发生意外。”
“现在的条件好了,打猎的风险也低了,要知道当时的条件可比不得现在。我们满洲人之所以能够统一四海、君临天下,就是因为有尚武精神,在这个精神的推动下,满洲武士无一不是勇猛彪悍、壮健耐战的。想要统领这样一群人,皇帝如果不能身先士卒、勇往直前,肯定是不行的,就算是皇帝不能锻炼出一身精熟的武艺,至少也要保证他的身体不比任何一个士兵差。入关以后已经是太平年代,不用再在马背上征伐,如果想要表现自己的体力和武艺,皇帝就要选择其他的途径,射猎就是其中之一。面对凶猛的野兽,如果皇帝内心胆怯,必定会招同行者耻笑,如此一来,皇帝的威严就会荡然无存。强大凶猛的野兽只能考察勇气,如果想要考察使用弓箭的精熟程度,小小的鼹鼠是最佳选择,它们身体细小、天性喜动,很难被射中,皇帝若能够轻易打到几只鼹鼠,那肯定能够赢得臣民的叹服。如果想要考察皇帝对剑术的掌握程度,需要近身搏击,这项运动太危险,通常是不鼓励的。只有那些胆力过人又本领过人的皇帝,为了使身边的人信服他,才会偶尔尝试。到了那个时候,皇帝就会抛弃弓箭,单独骑马赶到猛虎或其他野兽面前,和那些野兽展开肉搏战,并在决战的同时尽量展现自己的精妙剑术。”
从太后上面的这两段话,我们明白了帝王射猎的大致情形,但至于怎样才能算是圆满完成了一次射猎活动,我们至今仍未知晓。通常来说,天子的行为很少有不为政治考虑的,游玩之余还要兼顾国家大事。太后的话语明显没有说完,我们心中的疑问也没有全数解开,所以都看着太后,希望她给出进一步的讲解。太后满意地笑了,接着说:
“在大殿上休息过一会儿之后,皇帝就要准备动身去狩猎了。他带着随从出了殿门口,那些看守虎、豹的护卫早就得到了指示,这个时候会一齐打开关押虎、豹的笼子,霎时间,空阔的殿前空地上沸腾起来。随后,会有一队专门人员,用长矛或者鞭炮撩拨那些老虎、豹子,但并不伤害它们。可以想象,受到外围那么多人的威胁,那些虎豹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逃向山林。事情到此还没有结束,在山林里面早就埋伏好了大队人马,当然了,他们的任务依然是诱导,而不是伤害这些野兽。受到山林里面人的再次撩拨,虎豹们已经接近疯狂,身上的野性就会全部显露出来。到了此时,事先躲在山林里面的那些人就要把这些野兽向固定的出口驱逐。按照事先做好的安排,皇帝和随同的人会在固定的出口处埋伏,等待这些被驱赶过来的野兽。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些发狂的虎、豹就会冲出来,此时皇帝需要连续射出三支箭,如果三支箭全中,并且虎、豹也应声死去,那么这位皇帝就会受到热烈的追捧,同时他也顺利地向周围的人炫耀了武功。通常情况下不会三支箭全部命中,即便如此,虎、豹也会受重伤。如果三支箭全部射出去以后,扑来的虎豹还没有死掉,那么皇帝就需要拿剑迎上去进行肉搏战,直到把虎豹杀死。”
讲完这些之后,太后得意地朝我们看了一眼,我们自然明白她的意思,立刻纷纷向她表示自己的歆羡之情。即使如此,太后好像仍然意犹未尽,为了佐证自己所言不假,又指示了一堆东西给我们看。那些东西放在一个开放着的大橱窗里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我们看得非常清楚。陈列在橱窗里面的东西无非是一些弓箭和剑,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大多已经锈迹斑斑,无法再使用。在这些快被锈蚀掉的兵器上面,弯弯曲曲地刻着一些满文,为了探究这些文字的意思,我们拜托身边一位懂满文的女官充当翻译。根据她的翻译,我们得知这些东西都是昔日帝王们用过的东西,那些话大多是“XX年XX日XX于此地手刃一虎”,或者“箭射一豹”。听完女官的翻译之后,太后非常高兴,这一方面是因为夸赞了她祖先的勇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刚才的解说得到了验证。根据此时太后的表现,料想她指给我们看这些东西的时候并不知道内情,所以此番得到验证,才会格外兴奋。我们仔细地看着这些刀剑,并从文字上追忆昔日使用者的荣光。
快走到尽头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十分奇怪的东西,那是从空中垂下来的两个大铁环,用粗大的绳索吊在屋檐上。这两个铁环比人的胳膊要粗大很多,就连吊起它们的绳索也有三根手指那么粗,只不过这些物件经历的岁月太长,都已经损毁,变得疲软不堪,好像只要一用力,它们就会掉下来似的。两个铁环之间相距一尺半,由于用绳索吊着,想要拉宽一点或者弄窄一点都是可以的。看到这个东西,我不禁纳闷它究竟有何用处,百思不得其解,只有向太后求助。听完我的问题,太后朝我笑了一下,从她的笑容里面我已经猜到她必定知道答案,接下来只等她好好卖弄一番见闻就可以了。因此,我竖起耳朵,静听太后的见教。“这个东西当然有它独特的用处。”太后轻轻说了一句,仅此一句我就知道此物绝非装饰品。稍等片刻,她又缓缓说道:“如果想要知道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的,就非得去后面看看不可。”
太后朝身后一个官员摆了摆手,那个官员连忙上前几步,拉开了锁住后门的栓子。这扇门是连接正殿和后面庭院的通道,门打开后,我们的视野一下子打开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很宽阔的空地。以长度而论,足有三四十丈长,被一个巨大的石墙包围着,石墙下面栽着几排松柏,左上角有几间小房子,想必是这个射圃看守员的居所。一条约有五六尺宽的石子路把整个场地从中间分开,左右两个对称的长方形空地都非常平坦,只不过由于长时间无人照料,某些地方已经长出了野草。从距离门边大约十丈远的地方开始,参差不齐地竖立着一些竹竿,最高的比一个人还高,最低的仅离地半尺。再仔细观察,我们就发现这些竹竿粗细也不相同,最粗的像人的胳膊,最细的却只有拇指般大小。除此之外,这些竹竿也并不全是笔直的,其中有一部分竹竿呈弯曲状,还有一部分顶上被削尖后又打了一个卷。这些竹竿并不是等距离排列的,从距离门边没多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那堵高墙边,全部都有竹竿。见到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我们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只有大眼瞪小眼的份儿。
看到我们脸上的表情,太后非常高兴,她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看到的这个地方就是箭道,顾名思义就是历朝皇帝和近臣练习骑射的地方,至于这些竹竿,则都是射箭人练习时使用的箭靶。闲暇的时候,皇帝和近臣会来到这个地方练习射箭。开始的时候,大家轮流练习,每人连射三次,并且每次都要认定一支不同的竹竿,当然了,能够把这三支竹竿全部射中是最好不过的。竹竿的粗细、远近不同,想要射中的难度也不相同,只有那些精于箭道的人才会百发百中。开始练习的时候,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易到难,先从近处的粗竹竿开始,等到技艺进步后再开始射击远处的细竹竿。如果这个场地内的每根竹竿都能射中,这个人的箭术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一来,等到打猎的时候,这个人的成绩肯定也不会差,进而他的威名也会传遍全国,被众人景仰。”
听完太后的叙述,我们都对箭道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不过并没有走上前去,只是站在门边远远地观望。直到此时我才发现,原来悬挂着的那两个铁环恰好正对着外面的空地,距离门口也只不过有三四步的距离。看到我们的目光都聚集在了那个铁环上,太后转过身来,指着这两个铁环对我们说:
“也许你们都想到了,这两个铁环和射箭有关。没错,这两个铁环就是为那些刚开始学射箭的人准备的,目的是为了敦促他们养成正确的射箭姿势。刚开始学习射箭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不是准确性,而是如何才能把自身的姿势纠正好。想要养成一个正确的射箭姿势,必须首先摆好两条胳膊的位置,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恰到好处才行。你们不要看我说得很轻巧,实际上,仅仅是把胳膊固定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就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练习。在握弓箭的时候,人的胳膊非常容易变动位置,往往容易变得过高、过低或者偏离正确位置。不仅是学习射箭,无论是哪一种技艺,如果想要学好,不仅需要老师的正确讲授,也需要学生的刻苦学习。只有平时下苦功,日后才能在人前风光。为了矫正姿势,负责教授射箭的人就要借助这两个铁环,首先把学习者的两手从铁环中间穿过去,恰好让他的胳膊保持一个合适的高度。在旁边指导的人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肩宽、身高做进一步的调整,务必使学习者的姿势完全正确。由于这两个铁环的束缚,刚开始的时候,学习者射出的箭,准确性奇差无比,简直可以说是乱射。但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等过了一段日子,学习者的姿势正确了,就可以把铁环除掉,专门进行关于准确性的练习。在练习准确性的时候,原来养成的姿势不会再发生变化,如此一来,进步就会快很多。就我所知的历代帝王里面,每一个人都是这样辛辛苦苦锻炼过来的,如果想要在人前表现自己英勇的一面,那就要在人后刻苦地练习。”
听完太后滔滔不绝的陈述,我禁不住要为太后的博学多才喝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太后给我们上了一课,由于她的解说,我们明白了不少自己以前不知道的事情。其实,太后以前并不曾来过这里,事先也没有见过这些东西,她所知道的一切全部是从书上看来的。如此看来,还真应了老话“开卷有益”“多多益善”。
看完箭道以后,我们又重新回到殿内休息。刚才太后说了很多话,仆人适时送来茶水,但太后喝了几口就放了下来,她的目光突然被墙角的一个东西吸引了,那是一个木马。既然是木马,形状自然和马相像,除此之外,木马的高度、大小也和普通的马匹也没什么区别。木马背上还有一个马鞍,上面用金属铆钉固定着,马鞍用木料制成,不知道经历了几番风雨,表面的纹路全部被磨平,在这个阴暗的殿堂内闪耀着紫铜色的光。太后走到木马面前,左右端详了一阵,会心地笑了,看来她对这个木马的用途也已经了然于胸。紧随太后的是我们八位女官和光绪帝,光绪帝看起来懒洋洋的,根本没有关注这些东西的意思,而我们又着实不知道这个木马是做什么用的,无奈之下,只好把目光再次投向了太后。
太后并没有直接回答我们的问题,她笑着说:“我们满洲人讲求骑射,刚才你们已经看到了练习射箭的地方,这座木马就是我们满洲人练习另一项技能用的。打猎的时候不仅要箭法好,骑马的技术也不能差,否则就会面临生命危险。试想当皇帝狩猎的时候,如果一头野兽中箭倒了下去,那么如何去辨别它有没有死掉呢?方法当然是有的,那就是走到它跟前去察看。但是,当你走到跟前却发现这头野兽没有死,该怎么办呢?只能赶快跳上马躲避。在这种情况下,讲求的是上马的速度和准确率,这座木马就是为练习上马而制做的。昔日的帝王为了锻炼自己,很多时候是要练习到浑身冒汗的。”听完太后的解释,我想不佩服都不行了,阅历的深浅决定了对事物见解的不同,这是我们这些年轻人和太后无法相比的地方。由于太后的讲述,我们对这个木马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大家的目光死死地盯住它,好像要把它吃进去似的。看到我们脸上的表情,太后更加洋洋自得了。
如果太后所说的话属实,昔日满洲贵族的生活并不轻松。对比今日那些贵族们的生活,我不禁对太后的陈述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不过这种事情就算是真的发生过也应该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当年为了统一中原、称雄四海,满洲贵族必须时刻磨砺着、准备着,如果没有每天艰苦的训练,战场上等待他们的就是死亡。有了死亡阴影的推动,他们训练得如此卖力也属情有可原。如果要评述当今满洲贵族们的生活,我只能用退化和软化来解释,关内几百年的舒适生活磨尽了他们的英气。
现在,宫殿内的三间房屋我们都参观完了,太后接着带领我们走到了外面的广场上。遥想当年,在这个广场上的人是凭借眼力和勇气取胜的,而今日我们在此看到的,则是他们走后留下的英雄气概。昔日和猛兽相搏的场景不见了,空留下这一片荒凉无情的土地。广场西边的森林看起来比几百年前还要茂盛,也许是因为自从那打虎的英雄走后,就再也没有人来光顾它了。面对此情此景,我想太后心中的想法也不外如此,我分明看到她朝西边的山峦长叹了一口气。
到这里之前,太后已经告诉我们说要举行一个纪念仪式,当时她只说了大致情形,具体要怎样做并没有交代。如今我们已经看完正殿,来到了森林前面,况且时间也将到中午,再不说的话,恐怕会错过举行仪式的时间。太后仿佛读懂了我们的心思,她先是停了一会儿,然后回过头来对我们说:
“来之前我就说过,要在此地举行一个仪式,目的是为了纪念我们满洲人的一个伟大领袖。当我们还是一个小部落的时候,我们那位伟大、勇敢的领袖不满足于只做一个部落酋长,他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打下更为广阔的土地,进而把所有满洲人统一起来,建立一个富强、独立的国家。有了这个目标的支持,他励精图治,开疆扩土,等到时机成熟以后就趁机行动,先后吞并了周围的部落。在这个过程中,战争是少不了的,勇士的头颅和鲜血不断地抛洒在这片土地上,不过他们的付出是有回报的,胜利总是倒向我们这一边。不管是谁都不可能永远胜利,后来,我们这位伟大的领袖遭遇了一次失败,被他的敌人围困在一座像这样大小的森林里,凶狠的敌人全面包围了这个森林,断绝了一切食源。但勇猛的满洲战士是不怕死亡的,就算是剩下最后一个人,也决不投降。两天之后,出征带的粮草吃完了,他们只好把山林里面的野菜挖出来吃,靠这些野菜,他们终于等来了援兵,里应外合,打了一个漂亮仗。后来我们每一位皇帝每年都要举行一个仪式,用以表达对这位伟大领袖的尊崇,同时也是为了磨炼自己吃苦耐劳的品质。其实,这个仪式很简单,并不需要跪拜或其他,只要每人吃一点山东胶菜卷起来的冷食就可以了。”
说完之后,太后向李莲英打了一个手势,示意他把早先准备好的东西端上来。很快,几个小太监捧着几个大食盒走了过来。这个时候已经是午饭时间,又听了太后的讲述,我心里顿时兴奋起来,不管怎么说又可以吃到新东西了。除了这份令人兴奋的感觉,我心里面也有一丝担忧,那就是我真的不喜欢吃冷饭。见我们面有难色,太后笑着说:“放心吧,这里面并不是真的冷饭,而是用别的冷食做了替代。不管怎么说,这只是一个仪式,冷饭是不能随便让人吃的。”心里的疑惑解除后,我们都迫不及待地要看一下食盒里面究竟是些什么东西。食盒终于打开了,撞入眼帘的是一些已经被洗净但不曾煮过的胶东菜叶,它们不仅长得肥大,而且颜色很白嫩,滋味想必不会差。除此之外,还有几碟肉酱。太后首先取出一片生菜,然后让人拿起那碟肉酱,从里面取了一些放在生菜上,随后她把生菜卷了起来,放进嘴里面咀嚼。看她的表情就知道这个东西绝对美味,不然她的脸上为何要流露出那么满足的表情呢?我们看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听到太后一说“吃吧”,就迫不及待地效仿她的样子,每人卷了一片塞进嘴里面。那滋味果然很好,上好的生菜配上特意用多种精肉制成的肉酱,简直就是一种无上的享受。平日吃惯了炒菜,偶尔来一顿冷食,胃口不觉大开,那滋味已经不能单单用美味来形容了。
午饭过后,今天的行程也即将结束,和那日游狐仙塔一样,我们都是尽兴而归。像这样的假期,对老佛爷来说是比较少的,对我们来说更是少得可怜。在这样的日子里,太后的脸上时常会有笑意浮现,只要她的脸上带着微笑,我们的日子就好过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