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奸臣”榜上名列第四
建文四年(1402)六月初八的晚上,南京城中潮湿燠热。昔日密管繁弦车辇相接的帝京,如今笼罩在战云之下一片惊恐。手足无措的朱允炆在大内殿廷前徘徊。他已派人紧急召进方孝孺。当这位始终充满自信的帝王师匆匆走进内廷,在东庑的长廊见到朱允炆时,他多少有点黯然神伤。因为这里是他的老师宋濂向朱元璋讲述《大学衍义》的地方。如今物是人非,新一代的君与臣、学生与老师,将会在这里讲些什么呢?
看到方孝孺走近,朱允炆焦急地问:“方先生,燕兵已入龙潭,朕该怎么办?”
方孝孺问:“陛下想怎么样?”
朱允炆说:“有几位大臣建议,让朕弃守金陵,前往浙江或湖、湘,以图重新振作。”
方孝孺连忙摇头答道:“君王怎么能够离开帝都呢?城中尚有二十万部队,我们只能尽力坚守,等待援军的到来。”
朱允炆问:“万一守不住呢?”
方孝孺看了一眼朱允炆,凛然说道:“就算是没有希望了,国君为社稷而死,也是正当的,是死得其所。”
也许是方孝孺的正气让朱允炆感到了震撼,他颔首表示了同意。
方孝孺又说:“暂时的办法,是再派大臣以及诸王前往龙潭,与燕王讲和,以拖延他的进攻。陛下好等待勤王之师的到来。”
这一段话,记录在《明通鉴》上,六百年后重读,依然感到方孝孺的可亲可敬。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依然要他的学生坚定以身殉国的决心。明代的帝王师大都不幸,但方孝孺是最不幸的一个,可是他又是最幸运的一个。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朱允炆对他始终依赖,甚至可以用“言听计从”四个字来形容。这样的皇帝实不多见。
遗憾的是,明惠帝朱允炆的悲剧就在眼前。
方孝孺要朱允炆行使拖延术以待勤王之师。其时,朱允炆的股肱大臣王叔英与齐泰在广德募兵,姚善与黄子澄在苏州募兵,练子宁在杭州募兵,黄观在长江上游募兵。六月初十,朱允炆派人带着藏有密诏的蜡丸分成数路遁出金陵,到各处催兵,但这些信使全部都被燕兵捕获。得到消息后,朱允炆与方孝孺执手流涕,两人知道大限将临。
六月十三日,燕军逼近金川门,谷王朱橞、李景隆打开城门迎接燕军。朱允炆见大势已去,下令纵火烧毁宫殿,而他自己下落不明。传言“帝从地道出,翰林院编修程济、御史叶希贤凡四十余人从”。
当天晚上,燕王就下达通缉令,金陵城中的大街小巷到处张贴告示,上榜的奸臣共有二十九人,前六位是:太常侍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礼部尚书陈迪、文学博士方孝孺、御史大夫练子宁、右侍中黄观。通缉令下达时,除方孝孺外,余下五人都在外募兵。所以,第一个泰然就逮的,是安坐家中等待这一刻的方孝孺。
三年前燕王北平起兵,他的军师大和尚道衍曾以方孝孺为托。道衍说:“城破之日,方孝孺一定不肯投降,希望殿下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种子就灭绝了。”燕王点头同意,因为他也听说过方孝孺同当年的宋濂一样,是天下文臣之首。
六月十四日,燕王在祭拜了父皇朱元璋落葬的孝陵之后,回到宫中,命人将方孝孺从狱中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