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霜(蔣士銓)
《桂林霜》傳奇,一名《賜衣記》,《曲海目》著錄。現存版本同《空谷香》。
桂林霜傳奇自序
蔣士銓
西興,古驛也。驛有丞,狹隘迫蹵,蹩躄隨牛馬走。官斯者猥俗自厭,過客弗顧焉。予棲越州六載,涉羅刹一江如履閾。馬君宏壎來爲丞,予輒止行李驛門,數與語。初以爲馴謹儒士也,及君出《扶風譜系》相示,始詳其家世。於戲!忠義之門,顧亦官此耶?君曰:“某家以文毅公難,廕世叨恩襲,某兄今列佐領,固如舊。惟某久困一衿,鰥居二十年,家壁立,乞升斗微祿,養子女耳,豈得已耶!”予聞而悲之。
按《譜》,馬氏顯列仕籍者,自別駕公起家,生廣文公,至總督公,門乃大。而文毅公挺然繼起,殉厥封疆,合門靖難,年纔四十有四。嗚呼,偉矣哉!先是天啓辛酉,遼左兵變,廣文公晝夜守城,力頗瘁。夫人趙氏聞訛言,倉卒驅女孫入井,率家人死者四十餘口。去康熙丁巳未六十年,而廣西難作,何其慘也!國初,三孽跳梁,諸臣死者纍纍。然目炬脣鋒,赫然史冊,卽釵筓角丱,同任國殤者,亦難歷數,顧皆慷慨捐生,雖難而未極其至也。若文毅,半載空衙,四年土室,凍骸餓殍,縱橫階戺間,虎倀雉媒,魊沙魚餌,日陳左右,而屹然不動。卒至噀血常山,旋飆柴市,偕四十口藳葬尸陀。嗚呼,可謂極其難者矣!
長夏病瘧,百事俱廢。瘧止,輒采其事,塡詞一篇。積兩旬,成《桂林霜》院本。酷暑如熾,攜枕簟,就雜樹下,臥而讀之,侍疾者愀然而悲,听然而笑,予且不知其故也。他日,客有過予者,曰:“讀君《空谷香》,如飲吾越醞,雖極清洌,猶醇醴也。此文則北地燒春,其辣逾甚。豈五齊之法未辨耶?抑秫稻麴糵,湛饎水泉之異性,陶器火齊之殊用耶?願聞其旨。”予辴然曰:“枚皋飛書,相如典冊,辛毗寒木,劉逖春華,夫固各有其筆也。冬日飲湯,夏日飲水,甘酒毋痰,燒春宰凍,所宜有間焉。子酒家南董也,予痁語耳。若砭予文,當求之和與緩。”遂召馬君而貽之,君不能出一詞。淚浪浪溢卷端,再拜而去。
乾隆辛卯仲夏,鉛山蔣士銓書於蕺山之館[1]。
(《不登大雅文庫珍本戲曲叢刊》第二〇冊影印清乾隆四十六年序紅雪樓刻本《紅雪樓十二種塡詞》所收《桂林霜》卷首)
(桂林霜)書後
蔣士銓
人臣死厥職,婦死其夫,子死其父,奴死其主。同一食祿忠事之義,敢希褒卹之施,俎豆之祀乎?然國家教忠之典至隆,所以激揚風節,俾事人者洗革二心,益惇恭榮,知雖死若生,雖亡若存。其榮顯於身後,更能保世而滋大。馬氏世篤忠貞,備邀恩禮,惟同殉之子女、奴婢等三十五人,未叨矜卹。想國初功令,例未及此,或以慎重勳勞,堤防冒濫,未可知也。伏見我皇上宣威辟土,賞罰嚴明,雖至微極賤之人,苟能盡力捐軀,則絲綸渙汗之必及,而錄其姓名,矜其妻子,使枯骸剩魄,淪浹仁恩於九原者,咸思結草仰報,以效犬馬未終之志。嗚呼!彼三十五人者,時命事會之遭耳,奚敢稍存遺憾歟?此篇以神道結之,人天感應,都無二致。因申論之,使愚賤者咸知所勵焉。
辛卯六月朔日,清容居士書。
(同上《桂林霜》卷末)
(桂林霜)序
張三禮
史冊忠貞義烈之臣,或異或同,後先輝映,卽學士大夫不能僂指。其幸而傳播天壤,雖愚賤皆知姓名者,則托於詞客,演於伶人之故。然則一丈氍毹,兩牀絲竹,關乎名教風化也,亦大矣哉!
國初,三孽鼎沸,其間殉保障而死職守,與夫合門同盡者,如繁星閃爍霄漢,汗簡昭垂,藏諸冊府,海內閭閻之人弗知也。若似茫茫古今,只此岳鵬舉、楊椒山輩數公,撐持宇宙而已,不亦隘乎?
苕生太史,氣和而性烈,每與談史事,目光射人,唏噓壯激,聲錚錚不可遏,齷齪之士輒避去,予弗敢厭也。今夏,太史病瘧兩旬,旣愈,出新詞一帙,笑謂曰:“此痁語也,盍覽之?”予讀於乙夜,乃知爲馬文毅合家殉廣西之難而作。揆勢揣聲,如見其人,如聞其語,以至性寫奇人,故宜如是。
予咏歎之餘,嗚咽不能卒讀。而家人僮婢,咸倚壁拭涕,不勝悲哽,其所感又何摯歟!然特觀之紙上,誦之燈前耳。假使優孟寫生,聲容曲肖,其感發懲創之有裨於風教也,又可知矣。因勸亟付剞劂,俾文毅合門靈光浩氣,由斯普現大千也,豈非忠烈之所甚願乎!
乾隆辛卯九秋,燕臺張三禮書於越州郡齋[2]。
(桂林霜)題詞
王亶望等
將軍曾說伏波孫,捍賊孤忠正氣存。六十年來家運厄,一般詩史愴精魂。
紅旗耀日鎮南荒,忠義人人自激昂。肘腋變生軍跋扈,空憐腹內甲兵强。
大義從容談笑餘,圍城土室好樓居。可憐淑女簪花格,併作孤臣泣血書。
銀章埋處上花黏,肯把恩榮與賊覘。早辦黃衫堪報國,不教紫綺拜孫炎。
竈下養皆成國士,馬牛走亦樹功名。更將特筆書嬰、臼,千古鬚睂盡欲生。
表章潛德擅鴻詞,演向氍毹事更奇。踴躍梨園摹節義,羞將笑貌學分宜。臨汾王亶望味隒[3]
三孽雞連戡定難,煌煌褒鄂滿長安。偏將天末孤臣節,演出昇平百姓看。
一門兩世萃忠賢,厄運剛逢六十年。碧血輸囷照今古,須知惡死勝生天。
兒女牽衣遣遁時,儘教鐵漢淚如絲。誰知擊賊烏金鋪,駢僇雙雛不皺睂。
彙草簪花費較讐,名姬寶墨最風流。丈夫辦得從容死,土室圍城亦雋遊。
全憑浩氣植綱常,竈養蕘童盡國殤。檢點髑髏三十八,枝枝血染桂林霜。
人悲卞壼家全覆,時較文山死更遲。埋印藏衣皆國士,豈惟南八是男兒!
穴地孤兒捧玉棺,西臺遺客作祠官。神絃更唱《公無渡》,砭骨嚴霜六月寒。
聖世哀榮恩數稠,雙忠廟食炳千秋。史臣更爲開生面,付與當場菊部頭。山陰平聖臺確齋
長蛇封豕起南滇,破鏡鴟鴞競附羶。賴有伏波好孫子,一條銅柱拄青天。
淩兢難度三冬冷,顑頷常聞五夜啼。點檢賤良男共女,後先凡十九夷、齊。
南冠四載鎮幽囚,生死眞同大海漚。萬馬圍中衍筆陣,佳人名士兩風流。
二子髑髏血染衣,頭顱擊賊手親提。忠臣血嗣饒精爽,豈遜吳鴻與扈稽!
精忠浩氣有潛移,下格豚魚不自知。豈獨霽雲能授命,羊頭羊胃盡男兒。
屍骸橫野野烏飛,馬革包纏願亦違。收殮由來是賊黨,請君於此驗幾希。
荼毗都作腦臍香,柩櫬舁歸選佛場。夜半沖天燐火耀,人疑舍利吐奇先。
《桃花》樂府數東塘,仍滯南朝金粉香。何似淋漓濡大筆,直教鶻鶄衍綱常。任丘邊連寶隨園[4]
伏波銅柱屹千尋,瘴雨蠻烟捧日心。忍把勳名埋土室,不須重唱武溪深。
六詔風腥到八閩,淋漓畫壁亦酸辛。節毛落盡惟存舌,張、許同時社稷臣。
囚比文山多一年,橘奴燈婢命同捐。失身可似圓圓妓,舞扇包羞破獍前。
三世重遭慘異常,宗支零落姓名香。彥回多壽瀛王樂,史筆窮搜沒地藏。
是滑稽文亦典型,閒調鳳管續《麟經》。勸忠眞有廣長舌,寫向烏絲教老伶。
酒闌讀曲燭花紅,字字驚人午夜鐘。兒女英雄恨都雪,幾人慷慨幾從容。雒南薛寧廷補山[5]
烏金月落路昏黃,雁影驚寒草著行。千古英魂招未得,人間唱徹《桂林霜》。
豫章樂府會傳神,墓上尚書恨又新。舊院爭誇新誥重,當時一種顧夫人。吳興紀復亨心齋[6]
珍重天恩付賜衣,闔門視死竟如歸。多君一管含丹筆,挾得霜稜帶血飛。
不枉西陵渡口行,歸來力疾鬬心兵。忠肝義膽精靈聚,早把人間瘧鬼驚。甘泉秦黌西巖
寫來生氣戟髥張,螫口分明是桂薑。吹度炎荒清似洗,河山新落一天霜。
愁中兒女也情深,臺妙親教纖手臨。到得香殘拋玉骨,斷腸總是廣平心。
受恩深重報恩難,合演忠良作例看。豈有負薪孫叔子?故教優孟肖衣冠。
藏孤匿迹劇堪哀,幕府當年盡異才。感我臨風欲長慟,千秋心事付西臺。虞山顧元揆端卿[7]
一夕霜飛古桂林,艱危九死藎臣心。直將頑豔同哀感,譜出新詞淚滿襟。
全家碧血委芳叢,彷彿鵑啼夜月中。遼海灕江同一轍,漢京名第重扶風。
窈窕幽閨玉雪清,邯鄲廝養亦崢嶸。烏金鋪下人重過,似向田橫島上行。
軼事流傳秉史裁,特將生面爲重開。馬、班書法秦、黃調,併入先生腕底來。新安吳賢魯齋[8]
掐遍新紅碧血深,千秋風雨泣烏金。封狼旣死貙羆殪,未快當年罵賊心。
三十八人俱死殉,風操凜凜激清商。龍門變格傳神作,漫比風流玉茗堂。眞州江昱松泉[9]
鴻飛猝遇《桂林霜》,毅魄忠魂姓字香。自古傳奇無此筆,銅琵鐵板壓當場。
土室當年文信國,全家殉難似忠宣。賀蘭不救終非計,漫恃雄關四壁堅。
囚繫忠良死節成,逆藩兵焰勢堪驚。孤兒遠遁荒城去,杵臼、程嬰喜並生。
顧夫人似衞夫人,筆札還能見性眞。《彙草辨疑》詳注釋,閨中死事勒貞珉。
扶風死後傅將軍,處處丹心結陣雲。千古雙忠祠廟在,御書碑碣峙斜曛。
獨秀峯前詔遠頒,袍含雲日照仙山。編成史筆千秋業,遍灑萇弘碧血斑。震澤張棟看雲
錯節盤根萬變嘗,從容忍死四星霜。可憐親見雙雛慘,含笑歸泉鐵石腸。
遺屍顛倒桂林秋,冠劍裙釵共一丘。三載暫稽淮、蔡戮,寒泉誰與薦松楸?
《彙草》重開《筆陣圖》,彩鸞精楷細箋橅。不知玉帶生何處,曾伴文山禁室無。
炎午曾傳生祭文,西臺竹石碎難分。間關九死全遺育,汗簡青標讓四君。
祇園殯啓骨猶香,螭首豐碑賜廟堂。卻笑疑棺三十六,曹瞞故智最荒唐。
四座青衫有淚痕,堂堂史筆仰龍門。孤忠畫壁傳閩海,擬借宮商更品論。新安江春鶴亭
桂林跋扈擁貔貅,霜落烏臺夜角收。解唱褒忠新樂府,漁樵不數《秣陵秋》。
拜章倉猝出圍城,憔悴諸郎間道行。天末蠻雲望何處?章江嗚咽作離聲。
大書笏擊匾髙懸,《彙草》樓中手自編。要與侍姬論《筆陣》,怒猊抉石驥奔泉。
烏金鋪黑喪中丞,毅魄貞魂恨不勝。贏得夜臺相慰語,全家長傍佛前燈。
檢屍義士認無差,廟號雙忠祀典加。莫向橫江歌竹石,靈旗風捲集神鴉。
誦芬得自西興驛,秉直原同南董狐。想像山堂驅瘧鬼,髑髏提擲血模餬。會稽吳璜鑒南[10]
六十年來慘劫身,生同慷慨死同瞑。司農一擊平生了,可及全家兩代人。
山河殘破得圓圓,心事南來一笑捐。已娶麗華吾願足,又從天水下樓船。
公子艱難赴帝都,兩賓辛苦護雙雛。西臺更有同聲哭,親繪文山死節圖。
繼中丞者傅將軍,雙見靈旗下彩雲。張、許、南、雷先後事,詞人特筆史公文。山陰鍾錫圭介伯[11]
尚書之子廣文孫,身是清時忠孝門。九乳無聲人睡熟,厝薪一點戒心存。
羣蠻跳月勢難降,作難先聞左右江。莫恃中原小邛僰,妖星早閃日南邦。
一領宮袍裹御烟,星軺催下夜郎天。平生食肉班超相,閒過人間卅六年。
大中丞幕客如雲,競跨弓刀志策勳。一夕蓮花池上聚,直疑談論動星文。
鬼兵鬼馬煽妖魔,邪正其如不敵何?他日變機生肘腋,龍泉恨未到孫和。(謂延齡)
本來節烈是家常,鈴閣無譁笑語香。忽報滇南反吳濞,一時迴首憶遼陽。
梟獍河曾解報恩,花翎不戴想烏巾。睢陽未陷南、雷死,同日男兒有兩人。(王、孟兩都統)
忍答君恩一劍遲,沉沉閶闔返魂時。天教公死同文信,更作燕山《正氣詩》。
一顆關防值甚錢,擲來漢殿角猶全。詎知袖裏司農印,日與樓頭笏並懸?
遣奴才往遣兒行,一紙封章萬里程。不比溫嶠輕作別,絕裾單爲立功名。
密箐淫溪萬死來,白雲漸遠望鄉臺。故人尚有陳蕃榻,差勝王孫泣路哀。
趙氏孤難隱袴中,誰家複壁許爲傭?天生一對扶忠手,李憲、朱雲合傳同。
土窖曾聞齧雪氈,新開土室苦拘攣。是霜是雪原無別,卻羨蘇卿返國年。
元和書腳魯公筋,不是拳痕卽爪痕。誰信圜扉清課在?烏闌紅袖月黃昏。
丁公買主遭烹速,何苦甘爲反噬徒。到底烏紗幾曾戴,負他萬里送頭顱。
還朝望斷錦衣歸,尚剩團花七尺圍。想得開箱重檢過,鮮紅添暈淚痕揮。
取義行仁在此朝,烏金鋪內罵聲髙。最憐盱、聄顏如雪,也附芳名銅柱標。
夢破全家午夜鐘,不煩慷慨有從容。怪來瘴墨吹都散,七朶蓮花倚七峯。
蕭寺殘冬風雪淒,相攜亡命匿禪棲。形容已改精靈在,怕聽鄰廧鬼夜啼。
只有唐林風義逌,如何賊手樹松楸。須知先軫如生面,不似西僧飲器頭。
死節原非要世欽,褒忠典自盛朝深。一輪寶日中天駐,照徹幽沉四載心。
化碧埋香土一堆,三年無主野棠開。白頭留得闍黎在,指說牙牌插記來。
竊弄潢池等刹那,洗兵洱海慶包戈。尉佗黃屋成何用?萬古豐碑寫伏波。
文章豈賴有團圓,忠孝神仙理則然。安得赫蹏書萬本,直教張、許遍街傳。武康髙文照秋士
(以上均《不登大雅文庫珍本戲曲叢刊》第二〇冊影印清乾隆四十六年序紅雪樓刻本《紅雪樓十二種塡詞》所收《桂林霜》卷首)
[1] 題署之後有印章二枚:陰文方章“蔣士銓印”,陽文方章“清容”。
[2] 題署之後有印章二枚:陰陽文方章“三禮”,陽文方章“椿山”。
[3] 王亶望(?—一七八一):字誕鳳,號味隒,室名來鳳樓,臨汾(今屬山西)人。江蘇巡撫王師(一六九〇—一七五一)子。乾隆十五年庚午(一七五〇)舉人,捐納知縣,二十一年(一七五六)發甘肅,知山丹、皋蘭諸縣。累遷至浙江布政使。乾隆三十九年(一七七四),移甘肅布政使,貪污銀兩。四十二年(一七七七),擢浙江巡撫。四十六年(一七八一),甘肅事發,處斬,籍沒,得金銀逾百萬。工書,學米、董。撰《浙江采進書總錄》、《解進書目》、《浙江乾隆進呈書目》、《浙江進呈未收書目》等。傳見《清史稿》卷三三九、《國史列傳》卷五五等。
[4] 邊連寶(一七〇〇—一七七三):字趙珍,一字肇畛,號隨園,晚號茗禪居士,學者稱北隨園先生,任丘(今屬河北)人。邊汝元(一六五四—一七一五)子,邊中寶(一六九七—?)弟。雍正十三年乙卯(一七三五)拔貢,廷試第一。乾隆元年丙辰(一七三六),舉博學鴻詞,召試不中。十四年(一七四九),復舉經學,辭不赴。遂絕意仕進,肆力詩古文。評訂《五言正味集》、《杜律啓蒙》等。著有《隨園詩草》、《隨園詩集》、《隨園病餘草》、《隨園詩草》、《隨園文鈔》等。傳見蔣士銓《忠雅堂文集》卷四《傳》、《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〇、《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卷四三二、《國朝詩人徵略初編》卷二七、《國史文苑傳稿》卷二、《詞科掌錄》卷一六、《鶴徵後錄》卷一、《大清畿輔先哲傳》卷二一、乾隆《獻縣志》卷一〇等。
[5] 薛寧廷(一七一八—一七九二):字退思,號補山,別署洛間山人,雒南(今屬陝西)人。廣東韶連道參議薛馧(一六八七—一七六七)子。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隨父謫居山東樂陵。中舉後,任華州學正。二十二年丁丑(一七五七)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退職後定居山東,主講濟南灤沅書院、膠西書院。著有《洛間山人詩鈔》、《洛間山人文鈔》等。傳見《詞林輯略》卷四、《晚晴簃詩匯》卷八八等。
[6] 紀復亨:字元稚,號心齋,又號杼亭,吳興(今浙江湖州)人。河南商丘籍。乾隆十七年壬申(一七五二)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官至太僕寺少卿。因病乞歸,寄居蘇州,後返南潯。卒年七十四。工詩,善詩畫。著有《心齋詩集》、《杼亭詞》、《鼎湖小志》、《太僕遺文百一編》。傳見《詞林輯略》卷四、《湖海詩人小傳》卷一四、《昭代名人尺牘小傳》卷二二、《墨林今話》卷六、《清畫家詩史》丙下、《清代畫史增編》卷二六、《國朝書畫家筆錄》卷二、《歷代兩浙詞人小傳》卷八、光緒《烏程縣志》卷一七等。
[7] 顧元揆(一七三一—?):字端卿,號梅坡,虞山(今江蘇常熟)人,一說元和(今江蘇蘇州)人。乾隆九年甲子(一七四四),順天鄉試舉人。二十八年授浙江龍泉知縣。調餘姚,擢雲南羅平知州,補貴州黔西知州,調古州。工書畫。著有《梅坡詩草》。傳見《畫家知希錄》卷七、民國《吳縣志》卷六八下。
[8] 吳賢(一七二八—一七七五):字思焉,號魯齋,休寧(今屬安徽)人。乾隆二十一年丙子(一七五六)舉人,歷官常州督捕通判、蘇州管糧同知,再權丹陽、荊溪、江都、金匱、元和五縣事。傳見袁枚《小倉山房文集》卷四《墓志銘》、吳蔚光《素修堂遺文》卷三《事狀》及《祭家魯齋明府文》等。
[9] 江昱(一七〇六—一七七五):字賓谷,號松泉,初名旭,字才江,旣而更今名,儀徵(今屬江蘇)人。江都諸生。善經學,通聲音訓詁之學,工詩詞。著有《韻歧》、《尚書私學》、《瀟湘聽雨錄》、《松泉錄》、《山中白雲詞疏證》、《蘋洲漁笛譜疏證》、《草窗詞外集疏證》、《松泉詩集》六卷、《梅鶴詞》、《清泉縣志》等。傳見蔣士銓《忠雅堂文集》卷四《傳》、《清史稿》卷四八一、《清史列傳》卷七一、《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卷四二〇、《國朝詩人徵略初編》卷三三、《湖海詩人小傳》卷一八、《皇清書史》卷二等。
[10] 吳璜(一七二七—一七七三):字方甸,號鑒南,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商盤外甥。乾隆二十四年己卯(一七五九),順天舉人。二十五年庚辰(一七六〇)進士,授戶部主事。出知澧州道。三十八年(一七七三),委署重慶府通判,小金川土司叛亂,隨總督退保美諾,死於難。著有《黃琢山房詩鈔》。傳見蔣士銓《忠雅堂文集》卷三《傳》、程晉芳《勉行堂文集》卷六《傳》、《碑傳集》卷一二一、《國朝詩人徵略初編》卷三七、嘉慶《山陰縣志》卷一五、道光《會稽縣志稿》等。
[11] 鍾錫圭:字介伯,號西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生平未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