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能否长久,取决于彼此是否相互依恋
当爱情进入倦怠期之后,很多人以为感情陷入了僵局,倦了、腻了、不爱了,甚至误以为换个人就能重获新鲜感,殊不知那只不过是另一段无果的感情的开始罢了。
社交平台上出现过一次有关“爱情保质期”的投票,我选择了“永恒”那一项,然后看到了总体的投票情况。令我感到惊讶的是,“5年以内”这个选项遥遥领先,投给这个选项的人数超过百分之六十。这项投票的结果虽然不能武断地作为现代人不再相信爱情的依据,但是间接说明了部分现代人对“爱情保质期”这个问题持悲观态度。那种矢志不渝的爱,那种天长地久的情感,也许他们仍然期待,却不敢再奢望了。
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对爱情失望了?是一些人做出的不好的示范,还是另一半曾给他们造成的伤害,或者只是看多了那一对对没有善果的爱侣们的劳燕分飞?也许都有。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每一条消息都有可能成为我们判断一件事的依据。《重庆森林》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东西上面都有个日期。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爱情也是有保质期的。”这好像慢慢变成了许多人心照不宣的共识。因为不再相信爱情的永恒性,一些人的感情之路才变得如此坎坷。期待爱情却又不敢恋爱的人,总是害怕某一天会分手,所以才有了那句“害怕失恋,所以单身”;而不断恋爱的人,则会不断地用行动证实“爱情是有保质期的”这种言论。在浮躁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很难再静下心来,去听一听彼此的心声——我们曾经究竟是怎样相爱的?又为何会分开呢?
后来进入了食品企业我才知道,保质期其实并不是判断食物等产品是否变质的唯一标准,是否变质还会受存放方式、存放环境等因素影响。当你了解到这一点之后,再来看爱情的保质期,也许会有新的理解:它所指的可能也只是一段感情的最佳相处期罢了。爱情会令人快乐,也会令人痛苦,我身边确实有很多感情失败的例子,却也不乏恩爱的榜样。有时候我也会受不同的情感事例所左右,可后来我才发现,不同的情侣即使遇到了相同的矛盾,也会演变出不同的结果。这和每个人的性格、情侣间的相处方式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
在恋爱的最佳相处期内,两个人其实也会产生矛盾,但火热的爱情常常会让他们忽略那些不好的因素。当激情散去,矛盾增加,过了这段关系的最佳相处期,也就是过了“爱情保质期”,他们会很难再用充满爱意的心去包容对方的缺点。即使没有任何的矛盾,现实生活也会不断地消耗彼此的感情。
有心理学家称,成熟且称得上是“真爱”的爱情必须经历四个阶段,它们分别是“共存”“反依赖”“独立”“共生”。“共存”发生于热恋期,情侣之间无时无刻不希望黏在一起;“反依赖”是在感情平稳之后,至少会有一个人想要独自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时候另一方便会感觉在这段感情中被冷落;“独立”是“反依赖”的延续,这时彼此会要求更多自主独立的时间;最后的“共生”阶段,双方其实已经成了彼此最亲密且不可分开的人,两个人互相依赖、互相牵绊、共同成长。
然而,很多情侣往往是无法熬过第三阶段的。
网上有这样一个很火的句子:“黄桃罐头保质期是15个月,可乐要在打开后24小时内喝掉,吻痕大概1周就能消失,两个人在一起3个月才算过了磨合期。似乎一切都有期限。这样多无趣,我还是喜欢一切没有规律可循的事情,比方说我躺在草地上看星空,你突然就掉下来砸在我怀里。”
这里提及的“没有规律可循的事情”大概就是爱情中的小惊喜以及新鲜感吧。热恋时之所以觉得爱情很美妙不正是因为彼此间的新鲜感吗?对方的一颦一笑都觉得甚是美好。当爱情进入倦怠期之后,很多人以为感情陷入了僵局,倦了、腻了、不爱了,甚至误以为换个人就能重获新鲜感,殊不知那只不过是另一段无果的感情的开始罢了。
“真爱和真爱都是一样的,她给他的我以前都给过他。”这是很值得深思的一句话。很多情侣最初在一起的时候,彼此之间也是有爱的,可爱这东西后来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有人类学家及其团队曾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浪漫爱情由三种成分组成:欲望、吸引力和依恋。虽然各种成分之间会有微妙重叠之处,但每一种成分都有与之对应的大脑激素起作用。例如睾酮、雌激素与欲望有关,而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与吸引力有关,这些激素都和新鲜感密切相关。两人之间越熟悉,与之相关的激素水平越低,新鲜感也会越少,这就是情侣之间久处会厌的原因。与以上两点不同的则是“依恋激素”,它能让爱情持久保鲜。那么“依恋激素”是指什么呢?一个是“幸福素”内啡肽。当我们运动,或者做一些能令自己产生成就感的事情的时候,便会产生这种“幸福素”,这也是运动或做有成就感的事情会令人上瘾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是能够令双方产生安全感的催产素。催产素还被称作“抱抱荷尔蒙”或者“爱的荷尔蒙”,意指两个人在拥抱的时候大脑会释放这种催产素,从而使双方产生安全感。内啡肽和催产素都属于“依恋激素”,它们能令爱情更加长久、甜蜜。
虽然人类学家从科学的角度向我们解释了爱情产生和消逝的原因,但是它依然复杂多变,我们目前还没有能顺利解决有关爱情问题的统一方法。
现实生活中那些久处不厌的情侣或夫妻,他们之间多多少少都带着无法割舍的相互依恋感。这种依恋根植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他们逐渐融入对方的生活,让对方慢慢习惯自己的存在,无论在情感上还是在生活中都与自己割舍不开。
关于“成亲”,我听过的最好的解释是“成为亲人”。有段时期,夫妻二人对彼此的称谓除了“爱人”“先生、太太”之外,还有“同志”这种典型的叫法。何为“同志”?“同志”即为“志同道合的人”,它相较于“宝贝儿”“亲爱的”这类现代昵称显得严肃,可我个人觉得它真正概括出了爱情的真谛——因志而同往,然后因彼此依靠而相守。
《小王子》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或许有些人的爱情故事就像狐狸和小男孩儿的故事,因为共同的经营和努力而逐渐被对方需要,他们互相依恋,最后他成了她的独一无二,她成了他的非她莫属。或许,这才是爱情最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