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调查的新路子
调查研究的方法决定调查结论的方式和路子,因此要重视拓宽调查路子,创新研究方法。
毛泽东既重视直接调查又注重间接调查,宽泛的调研路子使得他了解的情况比他人更深入而广泛,增加了可以比较的材料,也开阔了视野。这为他后来较快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一个革命者打下了坚实基础。他在青年时就有读书看报的习惯。在18岁那年,他参加了反对清朝政府的革命军。那时,军队里每月发给士兵7块钱的饷银。别人拿了钱就上街吃喝玩乐去了,但毛泽东除拿出两元钱吃饭买水外,剩下的全部用来订报买书。他认为阅读报纸如同吃饭一样不可缺少。因为报纸是国际国内社会的橱窗,是间接调查社会的重要材料。毛泽东认为,报纸是间接调查社会的重要材料,因而他逐渐树立了利用报纸做间接调查的思想。
1927年秋,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革命根据地。由于井冈山地处偏僻,消息闭塞,再加上国民党的包围封锁,了解外部情况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更加重视利用报纸等进行间接调查,以了解敌情和国内外形势,制定作战部署和各项政策。
为了弄到书报,有时毛泽东也派人化装成老百姓到附近城镇跟小商人联系,请他们代订一些报纸。结果花了很多钱,只能得到很少一点旧报纸。因此,在迫切需要了解敌情时,不得不用军事手段到敌占区“抢”资料。红军每次下山打土豪和筹款时,还要加上一项任务,就是到国民党机关或邮电局搜罗一批报纸带回来。
1929年初,当毛泽东率领红军向赣南、闽西进军时,急需判明尾追敌人和瑞金城内敌人的动向,以制定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于是决定派宋裕和带一个连到瑞金县城抢报纸。结果弄到一批《国民日报》、《中央日报》和广东、上海、福建,江西的地方报纸,毛泽东非常高兴地说:“抢来这么多报纸,收获不小哇!”通过对报纸的分析,印证了关于敌人的实力、动向和企图的情报。他同朱德、陈毅商量后,决定利用大柏地的有利地形,攻打尾追之敌刘士毅部,这就是著名的大柏地之战。对于收集到的报纸,毛泽东派人进行整理,按照他所作的记号,分别整理成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动态、人民动向等各种门类,剪贴装订成册,以供他随时查用。
毛泽东同志就是这样利用敌人的报纸,建立起了自己的情报资料系统,以制定对付敌人的各种斗争策略。
总之,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利用各种方式、各种渠道,“文武”兼用,获得了大量的国民党和各地的报纸刊物。他所作出的科学决策,制定的正确路线和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建立在大量的占有和分析这些材料的基础上。
间接调查的方法是非常广泛的,其中报纸的利用是重要方式之一。报纸的时间性很强,领导者要善于抓住它来捕捉信息,否则稍纵即逝。因此,领导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一旦发现,就要抓住不放。当然,对间接调查中所获得的材料、观点,要有一个分析、研究即加工的过程。因为间接调查,特别是报纸的消息往往是表面的、未加工的杂乱无章的材料,有些甚至是被歪曲的,领导者要通过现象看本质。这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领导者只有经过这一加工过程,才能发现真正有价值的、真实的材料,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