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晴雪走胡同:一个媒体人的北京胡同行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金融街附近诸胡同

武定侯街。因明代武定侯郭英之后裔府第在此得名。该街东端路北为全国政协所在地。原为清代顺承郡王府,该府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府之一,始封王系礼亲王代善之孙勒克德浑。清亡后,被卖掉。民国年间,曾作过军阀张作霖大元帅府。20世纪末,建全国政协办公楼时,整体搬迁至朝阳公园内易地重建。两侧建筑有华夏银行和中国银监会。

广宁伯街。此街明代称广宁伯胡同。因明代永乐年间广宁伯刘荣府第在此得名。清代改称广宁伯街。如今已是广阔大街。

王府仓胡同。明代始称王府仓胡同。已成大街。一五九中学在胡同北侧。中学东侧有中国古寺庙式建筑,没有任何标识,刚整修完,很新,现在还圈着。从地图看,这是普寿寺。普寿寺是清真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始建年代不详,明万历、崇祯年间及清代曾重修。这次整修也算是历代重修的一部分。

学院胡同,明代称提学察院胡同。因内有提学察院衙署,故名。清代改称学院胡同。中国移动办公大楼在此。

大木仓胡同郑王府

大木仓胡同郑王府内

大麻线胡同。明代称麻线胡同。清代析为两条胡同。此胡同在南且规模较大,故称大麻线胡同。已成高楼间通道。

锦什坊街。已成大街,很长。

丁章胡同。明代称丁儿张胡同。清代演为丁章胡同。南侧是大楼,北侧是一排新建四合院。建成不长时间,白色的碱就从灰砖渗出来,特别难看。已是一条很宽的街,没有胡同感。

民康胡同。胡同明代称巡捕厅胡同,亦称西巡捕厅。1949年沿称巡捕厅胡同。1965年将附近胡同并入,统称民康胡同。几座老四合院,保留着原来模样。门楼上有砖雕,门墩亦显古老,这一带少见。胡同口就是金融街来来往往的车辆。从这条胡同出来,就觉得离开了北京,进入另外一座繁华城市。

辟才胡同。两侧已经完全改成现代楼房,只是没有金融街高大。胡同明代称大石佛寺,以寺得名。清代改称劈柴胡同。1905年后臧佑宸于内开办京师私立第一两等小学堂。以“劈柴”二字之音,取开辟人才之意,改称辟才胡同。

云梯胡同。已是楼间通道。

华远街。系当年拆胡同重建后,房地产商留下的名字。后世或成为其拆老胡同的罪证。

皮裤(库)胡同。两侧都是楼房。曾有著名传统相声,叫《皮裤胡同凶宅奇案》。

京畿道。只有一些楼牌。整体已不存。

下岗胡同。清代即称下岗。1965年称下岗胡同。汉语丰富,此下岗非工人下岗之意也。

小口袋胡同。清代称此名。以形得名。已大部被拆。极端脏乱。

东兴盛胡同。清代称磨豆腐作坊,以作坊得名。刚被拆了,残留小四合院。

二龙路。此路原为水坑洼地,泛称二龙坑。1911年后填坑修路,遂名二龙路。西城区委区政府在此。

官房胡同。此胡同清代泛称沟头。1911年后始称官房胡同。里面基本拆平,只剩最后一点残余。

前英子胡同。明代称缨子胡同。清代析为前、后缨子胡同,此胡同在南,故称前缨子胡同,亦作前英子胡同。老胡同感较强,多保存较好的四合院。国土资源部人民来访接待室在此,五六个人在这儿聚着。

后英子胡同。安静、干净,似无多少人居住。

小英子胡同。基本成为一个走道。个别人家门口开在这里。

椿树巷。清代称椿树胡同,因树而名。1965年改称椿树巷。已经很短,是拆迁残留。

宏庙胡同。明代称红庙儿街,亦称红庙胡同,因内有关公庙,俗称红庙,故名。1911年后谐音改称宏庙街、宏庙胡同。南侧全是楼房,北侧是改建过的平房,老建筑已无。胡同内有西城区宏庙小学。校门前挂着牌子:百年学校,原名镶蓝旗官学,创建于1883年。资历老,建筑现代,已看不出以前模样。

西斜街。原为河道,明代淤填成路,因走向呈西北东南斜向,故称斜街。街确实斜。里面拐了好几道弯。街内老房子不少。

粉子胡同。明代始称粉子胡同,因彼时有妓院,故名。1911年后因农商部曾设于此,一度叫农商部街。今3号、5号、7号院即为原农商部旧址。已看不出当年国家部委痕迹。北侧大多改建成楼。南侧则是保存较好老四合院。

民康胡同老院子

西斜街上的老院子

什坊小街。清代称十八半截街,简称十八半截。因该街自东向西将沿途南北走向的胡同切割成南北十八条半截胡同,故名。1965年改称什坊小街。今日两侧均改建为楼房住宅小区。亦把附近小区联系在一起。街中间保留了一棵老国槐。树上两个鸟窝,其中一个鸟窝不是那种传统的圆形,而修成一个锥体。属鸟界异形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