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晴雪走胡同:一个媒体人的北京胡同行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城隍爷、吕洞宾、齐白石的面子

最21世纪的胡同,当然不在刚走过的景山。而是在刚出发时西单商业区往西,北京金融街一带。

20世纪90年代,北京西城区把南起复兴门、北到阜成门的五十多条胡同拆掉,引进各种银行,建成了金融街,成为北京乃至中国的金融地标。金融街现在皆大楼,普遍高、粗,风格基本一样,建筑多是套着玻璃幕墙的长方体。天地间如果有一杆大秤,能够称一下这些楼的重量,金融街这块土地承受的重量,应超过以前小胡同小平房时许多倍。

虽然已被拆,但一些胡同名还留存在大楼间,诉说着自己的过去。特别是代表神、仙、人三界的三个老建筑保留下来,丰富了金融街的内涵,提升了金融街的气质。

代表神界的建筑是都城隍庙。

都城隍庙在成方街。成方街明代称都城隍庙,以庙得名。清代称城隍庙街。1911年后谐音改称成方街。城隍庙始建于元朝,庙址现在街33号。清末庙毁,今仅存寝祠,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45号曾为民国时期著名政治活动家、教育家蔡元培所居,已不可见。

城隍神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民间和道教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北京的都城隍庙中供奉城隍老爷,是北京城的守护神。

都城隍庙后殿(寝祠)经过重修,被包围在金融街高楼当中。当时规划者比较有远见,给寝祠大殿留下了充分空间,建了一个下沉的小广场,不局促,大气,既为金融街增加了古典的风采,也为高楼中的人们提供了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如果城市是一幅齐白石的中国画,这些空间就是其中可贵的留白。

下沉广场上方有绿植和长椅,供行人和居民休憩。一些老年人带着小孩就在边上玩。

一个地方,若老年人爱带小孩来玩,必为佳处。这是个宇宙间的秘密。

后殿刚刚维修过,红色墙体和门窗,黑色大屋顶,檐下有蓝色调为主的彩绘。显得很有气势。

后殿周围有一些石碑。有的已断裂。

东侧一块碑的字迹已看不太清楚,上面印满了名字。这些人是谁,他们都去哪儿了,皆不清楚。西侧两块碑,则能看清字迹。一块立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仲夏,刻有《西棚老会碑记》,上面字已有残缺。碑后边是很多人的名字,他们都是顺治年间人,依稀能看清胡有才、王国栋、牛三孝、姚成等名字,三百多年过去,他们的名字沧桑地留在这块碑上。这也许是他们留在人世间的唯一印记。另一块碑,用乌龟驮着,上刻《重修京都城隍庙挂灯会碑记》,立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这块碑字比较细,显得水准不是很高。碑文是赐武状元及第、正红旗汉军刘塞都撰。

金融街都城隍庙遗迹

金融街都城隍庙

都城隍庙往东,集中了北京很多中学,比如说八中、二龙路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等,在一个方圆不足两公里的地方聚集了如此多的学校,足见当时学校的布局是多么不合理。金融街最有钱的地方真不是那些银行,而是这些学校。它们其实是一个社会真正的财富。因为它们为国家和民族输送未来。

代表仙界的建筑,是都城隍庙往北的吕祖宫。

吕祖宫是中国著名“八仙”之一吕洞宾的道场。宫前张贴的自我介绍说,吕祖宫始建于明代,原为火神庙、地藏庵两庙,清咸丰七年(1857)合为吕祖宫。宫坐西朝东,正殿为吕祖殿,供奉纯阳祖师吕洞宾、药王孙思邈和财神赵公明。南配殿吕祖阁,是道士丹房和庙务场所。北配殿为修真堂,供奉太上老君。现存遗迹有火神庙石额、石碑、葫芦枣树、古槐等。它现在是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市道教协会所在地。

吕祖宫对外开放,不收门票。前面宣传栏还留有北京市道教协会的QQ群号——互联网时代。院子里燃着香,几个道士会偶尔走动一下。也有一些人进来,静静走过。

有人开玩笑说,整个金融街地区,有城市守护神城隍老爷、仙人吕洞宾、财神赵公明三位高手联合护盘,金融业务都不好吗?这是迷信者求都求不来的配置。不管信与不信,至少显得无比吉祥。所以,乱拆古建之辈,拆掉的是天降吉祥。

金融街吕祖宫

金融街吕祖宫内

第三处老建筑,是代表人界的齐白石故居。

吕祖宫东北方向辟才胡同口,还保留着一个老四合院。文物标识牌显示,此乃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齐白石故居。只剩下孤零零的一个小院。看建筑不是很老,后来重修过。小门楼,门上黑漆已脱落。1984年即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虽在辟才胡同口,小院并不属此胡同。其门牌号是跨车胡同13号。

跨车胡同,亦称车子胡同,因有车厂而得名。1990年至2003年因拓宽道路,胡同两侧平房全部拆除,仅保留齐大师故居13号院。这个院子使跨车胡同一息尚存。

齐大师面子真够大!

金融街大面积拆除胡同,被保存下来的老建筑没几处。都城隍庙后殿留下来,那是城隍老爷的面子。吕祖宫留下来,那是“八仙”的面子。齐大师故居留下来,那是中国画的面子。

齐白石自1926年至此居住到1957年,在此居住三十个春秋。他的许多代表作品即画于此。小院的门牌已不在。各种介绍都说这里是13号,但不知为何门框写了个15号。正门朝东,门楼顶上长着荒草,一些树叶在瓦上落着。现在院里好像已无人居住。门前有一棵杨树,已经含苞待放,毛茸茸的尖已经长出来了,等待着春风。旁边有一棵老国槐,歪头想着心事。

跨车胡同齐白石故居

金融街往东,太平桥大街像一条界河,把金融街那些高楼挡住了,往东又出现了人类的气息,一些住宅、学校开始出现。

最大的是大木仓胡同。胡同明代已成巷。明成祖朱棣的和尚军师姚广孝的赐第就在这里。但已无痕。姚不仅是朱棣夺得天下的主要谋士,而且据传也是明北京城的主要设计者。清乾隆十五年(1750)绘制的《京城全图》称打磨厂胡同。又称大木厂,后讹为大木仓。1965年定名大木仓胡同。

胡同已多是楼房。胡同37号,是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办公楼。35号为原清代郑亲王济尔哈朗府,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看来,它能留下来,是看郑亲王的面子。

郑王府现在是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办公地。王府现有左、中、右三孔红色大门,在阳光下色彩鲜艳,门口往里可以看到一座绿色琉璃瓦大殿,这应该是当年的银安殿。紧贴着大殿就是一座红色现代住宅楼。

门前有说明,顺治九年(1652),清太祖努尔哈赤三弟舒尔哈齐之子济尔哈朗,因战功封为郑亲王,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王府建成以后,历代袭王均对府邸有所扩建,第八代袭王德沛增建府邸花园“惠园”,使之成为著名的王府花园之一。十三代袭王端华,为咸丰帝托孤的“顾命八大臣”之一。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端华被赐自尽。1925年9月至1949年4月,此处曾为孙中山创办的中国大学的校址。鲁迅、胡适、马寅初等都曾在此任教。府邸原布局分东西两路,东路是王府主要殿宇所在,西路为花园。现在东路保存尚好,西路仅存一座院落,孤独地回忆着往事。

金融街老胡同没有了,老树还在高楼夹缝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