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传媒创业研究的中国议题
基于“传媒创业”这一定义的四个基本面向,结合国内外传媒创业研究和中国语境下的传媒实践,我们认为,传媒创业的本土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核心议题入手:
(一)传媒创业的内容与理念面向:主要形态与理念挑战
在西方研究中,学者们普遍强调了技术发展对于传媒行业的影响,新媒体语境下的传媒变革和媒体创业始终被置于注意力的中心(Achtenhagen, 2008)。在全新的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时代以广告和内容订阅为主的商业模式,其盈利的可能性正在逐渐被压缩(Mings & White, 2000)。此外,新媒体和信息技术的使用,正在深刻地影响新闻内容、新闻业理念以及受众的新闻体验,甚至可能导致“新闻业危机”或引发“新闻范式”转换,技术发展语境下的传媒变革因而成为一个亟须系统研究的重大课题(潘忠党,2016)。
在中国的语境下,有学者认为,需要在规范层面上展开对新闻创新和传媒变革的探讨,反思中国传媒行业到底需要什么性质和形态的创新性,应采用什么标准来筛选和采用新观念和新实践(王辰瑶,2016);而更为重要的是:由技术变革所驱动的传媒创业活动,主要包括哪些形态,这与西方传媒创业实践有何不同,哪些传媒创业路径更适合当下中国传媒行业发展的语境。
进一步而言,传媒创业机构,对于媒体业原有的实践范式与行业理念带来了哪些冲击,事实上,以人工智能和算法等技术元素为内核的传媒创业机构,正在深刻改变新闻生产、分发和消费的机制,并为传媒业带来了全新的行业理念(方师师,2016;陈昌凤、霍婕,2018)。而且,在以新闻内容生产与分发为主营业务的创业机构之外,那些更为宽泛的内容创业机构和内容+服务创业机构,又如何拓展乃至模糊了传媒业的边界?
(二)传媒创业的过程面向:关键步骤与策略
在行业急剧变动的语境之下,中国传媒创业者如何进行创业关键步骤的设计?具体而言,传媒创业者应当如何在对于传媒产业分析的基础上,识别新的创业机会?面对传媒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他们又该如何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加以应对?而对于创业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融资问题,哪类传媒创业机构更容易获得风险资本的青睐?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回答,将有助于厘清中国语境下传媒创业机构的发展过程和关键步骤,并对传媒创业实践提供可能的理论指导。
(三)传媒创业者面向:更替、资源与话语
传统新闻机构中的新闻从业者向媒体创业者的身份转变,已然成为传媒业界新的发展趋势和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张煜麟,2014)。在当下中国,不少传统媒体从业者开始以离职创业的方式寻求转型(陈敏、张晓纯,2016),试图在变迁的媒体结构中重新寻找文化价值追求与制度化手段之间的平衡点(丁方舟,2016)。
围绕中国的传媒创业者,可以探讨的核心问题包括:如何定义传媒领域的创业者?传媒创业者具有哪些特点(陈敏、张晓纯,2016;陈楚洁,2018)?与其他传媒创业者相比,传统媒体人在转型创业的过程中拥有哪些先天的资源优势,又会遇到哪些限制?传统媒体人能否借助新媒体平台上的创业活动,实现在传统媒体上未能实现的文化目标(丁方舟,2016)?除了离职创业的传统媒体人,还有哪些传媒创业者正在涌现?后者与前者相比,有何主要的不同,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不同的传媒创业者所使用的话语有何特征?如何定义自己的使命与资源?
(四)传媒创业的结果面向:商业模式、盈利来源及社会使命
创业过程中的行为模式(包括商业模式、盈利来源、产品设计等)及其可持续发展,被西方学者界定为创业研究的重要问题(Per Davidsson, 2003)。但是,目前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往往局限于对媒体创业活动的现象性描述,缺乏理论化和抽象层面的总结概括。为此,需要在借鉴西方经典理论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国内传媒创业的商业模式与社会使命之间的张力关系作细致梳理。
其中,需要重点探讨的议题可能如下:基于全新技术平台的内容生产与服务,传媒创业有哪些重要的商业模式创新(如平台化、垂直化等)和盈利模式创新(如社群经济和媒体电商,参见曾繁旭、王宇琦,2016)?这些不同的商业模式,如何实现对于传统媒体商业模式的“颠覆性创新”(克里斯坦森,2010)?它们适用于哪些传媒创业机构,又分别有着怎样的潜力与限制?传媒创业活动中的商业模式创新,还有怎样的可能性?
进一步而言,传媒创业的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对于盈利模式的拓展,如何能与社会使命的履行达成某种平衡?在传媒创业活动中,特别是与新闻内容生产密切相关的领域,商业利益有时会与新闻内容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产生冲突。尤其,当创业机构面临资金匮乏、收入减少的困境时,来自商业利益团体和市场的双重压力,更使得新闻的公正性与客观性面临考验(Porlezza &Splendore, 2016)。值得追问的是,在中国传媒业的语境下,商业模式创新与社会使命这一张力,是否有其独特的表现逻辑?
事实上,针对传媒创业与媒体公共性的平衡问题,现有研究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其中,一种研究路径更为侧重传媒创业的商业特征,强调传媒创业机构需要充分发掘和识别能够盈利的商业机会并加以充分利用(Shane &Venkataraman, 2000; Khajeheian, 2017),并从商业模式、运营策略、融资等诸多环节尽可能实现创业项目的盈利(魏武挥,2016b)。而另一种路径的研究,则已经意识到了传媒创业中的商业主义与新闻专业主义之间的博弈,强调传媒创业活动应当具备获得商业盈利和追求社会责任的双重属性(Achtenhagen,2008),因而倡导传媒创业者在追逐利润的同时也应当充分兼顾社会责任和传媒公共性(张煜麟,2014)。
由此出发,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与新闻内容密切相关的传媒创业形式应当如何从商业转型这一工具理性过渡到实现新闻业之社会使命的价值理性(李艳红、陈鹏,2016),以实现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张煜麟,2014;Wagemans et al., 2016)。而与新闻内容相距较远的传媒创业形态,应如何理解商业模式与社会使命的微妙关系,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