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垃圾及人居环境治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推广垃圾分类需做好四个对接

《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已于4月1日起正式施行。垃圾分类对于广州市能否优化垃圾处理体系起到决定性作用,不仅要启动,更要稳定、稳步地深化推广,做出声色,做出成效。垃圾分类是一件实操活,需要做好四个对接。

一、与以往垃圾排放习惯对接

生活垃圾伴随生活而生,时久天长,公众形成了一定的垃圾排放习惯,或袋装扔到楼道,或倒进收集桶,或晚上排放,或早上出门时顺便携出,排放方式取决于个人习惯、居住条件和社区风气等许多因素,可谓因人而异,因楼而异,因地而异。

启动垃圾分类时需与已有的垃圾排放习惯对接,不急不躁,耐心引导,循环渐进,逐步规范。垃圾分类指导员一定要平心静气,温馨劝阻,给排放者足够时间去感受和体验,让屡教不改者自觉孤立,让时间去雕刻新的垃圾排放习惯。

二、与既得利益对接

广州市垃圾分类的现阶段重点是尽可能回收物质资源,鼓励个人、家庭、小区、压缩站对干垃圾层层分拣回收,极大化减少进入末端处理处置设施的垃圾量。我国已形成强大有效的物质回收队伍和利益链。推广垃圾分类时需要与既得利益对接。发扬现存回收体系的优势,不仅回收值钱的资源,还要回收那些不值钱但可再生利用的资源,在提高回收队伍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力度。与既得利益对接也就提出了新利益链的建立课题。既要照顾既得利益,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和环卫工人等垃圾分类参与者的利益。

三、与街道经济条件对接

启动垃圾分类是需要投入的,需要结合街道的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经济条件较好的街道可以多投入,提供较好的硬件、软件条件,有声有色地开展垃圾分类,但经济条件不好的街道同样可以有声有色地开展垃圾分类,并不是垃圾分类就需要配置多少或多漂亮的容器,两个塑胶袋就可以把干湿垃圾分开排放。反过来而言,容器配置再多再好也未必能保证垃圾分类坚持下去。垃圾分类考验的是政府的决心、策划者的细心和操作者的耐心,只要这“三心”坚定,垃圾分类就能坚持,就能做出成效。

四、与后续处理设施对接

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基础环节,分类的目的是高效、环保地处理处置垃圾。广州市已形成垃圾排放、收运和处理模式,垃圾分类要系统考虑分开排放、分开清运、分开压缩和分开处理,这就需要与现有收运、处理处置设施对接。目前,广州市是有分开处理能力的,可再用再生物质资源进入循环利用体系再用再生,经分拣回收后的干垃圾进入焚烧厂进一步回收热能,部分市场垃圾进入生化处理设施处理,等等。当然,广州市需要以设施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垃圾处理体系。

(刊于《羊城晚报》,2011年4月7日,作者:熊孟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