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人自己的王朝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正白旗的旗主。在一众贝勒爷里头,皇太极的地位并不算特别突出,但他常年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在军中地位和呼声都是非常高的。
1626年的时候,努尔哈赤的“不败神话”被打破了,当他率领着十三万八旗精兵信心满满地向着山海关发起最后冲刺时,却在宁远遭遇了与明军对抗的第一场失败。当时驻守宁远的是一位名叫袁崇焕的明朝守将,他率领着万余士兵,架起红衣大炮,死守宁远,艰难地为明朝赢得了一场惨胜。
知识链接
集体游动放牧
为了适应高寒干旱的恶劣气候,发展畜牧业,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实施严格的集体游动放牧制度。
他们轮换着使用草场,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的牧草资源和水资源,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体现。
知识链接
宁远大捷
1626年正月,明军在宁远与后金大战,并取得胜利。这是镇江大捷后明军的又一次胜利,大大鼓舞了明军士气。
宁远大捷后,后金的努尔哈赤抱恨而终。
在这场失败中,努尔哈赤不仅受了伤,心理上也遭遇了严重的打击和挫败,没几个月就发病死了,甚至还没来得及指定自己的继承人。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战功赫赫的皇太极被推选出来,成为后金的新大汗。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无比英明的,皇太极的上位将后金带上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后金的发展格局,为此后进入中原、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皇太极之前,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个游牧部落,纵使有着强悍的武力,却不具备完善的统治和管理能力,他们只知道东打西打,抢钱、抢奴隶、抢地盘,对占领区的汉人更是烧杀抢掠,残酷镇压,压根儿没有“统一”的觉悟。
在这个方面,皇太极比努尔哈赤更有远见,他把族名“女真”改为了“满洲”,把“大金”改为“大清”,并正式登基称帝,建立了清朝政权。后世尊其为清太宗 ,努尔哈赤则为清太祖。这并不仅仅是改变一个称呼这么简单的事情,这意味着后金基本国策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很显然是效仿历代中原王朝的体制而进行的,充分显露了皇太极入主中原、统一天下的雄心。
既然确立了基本国策,那么自然就要开始着手王朝内部的改造了。皇太极不吝吸取前人的经验,直接把汉族王朝的体制“复制”过来进行改革,设立了“三院八衙门”。“三院”指的是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八衙门”指的是管理各项具体事务的部门,包括礼部、吏部、兵部、工部、刑部、户部等六部,以及负责检查各部工作的都察院和负责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理藩院。在一系列的改造之下,清朝脱胎换骨,从一个奴隶制王朝“进化”成了一个初具雏形的帝制王朝。
从皇太极做的一系列事情中就能看出,他是个极具雄心的人,他想逐鹿中原,一统天下,想做全中国的皇帝。而“皇帝”不仅仅只是一个名称,它还意味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清朝人的辫子
清朝后期的发式与清朝前期刚执行剃发令时大不一样。上图分别是清朝前期、中期、后期的发型,差别非常明显。清朝前期几乎剃掉了所有头发,只留下小手指粗细的发辫。到了清朝后期,大部分的头发被保留下来,结成粗粗的发辫,只剃掉了一小部分头发。
之前说过,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正白旗的旗主,他不是努尔哈赤唯一的子嗣,他还有比他地位更高的兄弟。所以,要想成为真正能够说一不二的统治者,皇太极就必须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
想要集中权力,就得对统治集团内部进行改造。对皇太极来说,在实现中央集权的道路上,最大的敌人恰恰正是与他一起并肩打江山的兄弟——满洲的军功集团。为了制衡满洲军功集团,皇太极采取了一项大胆的举措——重用汉臣。
俗话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为什么皇太极还会挑中汉人呢?这其实主要有两方面的考量。首先,我们说过,皇太极的目标不仅仅是雄霸关外,而是进入中原统一天下。而要实现这个目标,皇太极就必须让中原地区的汉人接受他、接受满洲人,重用汉人无疑正是对汉族人的一种示好。其次,汉人的文化中有一个东西非常吸引皇太极,那就是“士”。“士”是知识分子与官僚相结合的一种产物,讲究忠君爱国,为了君王托付的使命,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对于皇帝来说,这正是他所需要的理想的臣子。
知识链接
范文程
范文程是清朝重臣,北宋名相范仲淹第十七世孙。
范文程历经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清朝开国时的国家制度大多由他制订,被后人称为文臣之首。
在皇太极重用的汉臣中,最有名的是有清朝“第一汉臣”之称的范文程。
范文程是辽东人,脑子很聪明,很年轻就考上了秀才。当年努尔哈赤率军攻占抚顺之后,范文程就主动跑去投奔了努尔哈赤,但那时候,努尔哈赤看不上他,或者说努尔哈赤根本就没把汉人放在眼里。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范文程在后金混得非常艰难。直到皇太极上位之后,范文程才时来运转,迎来了仕途上的“春天”。
清代官服
清代的官服以长袍马褂为主。
皇太极对范文程可以说是有知遇之恩的,他非常倚重范文程,把他当成自己的军师,尊称他为“章京”。不管下边的大臣报告什么事情,皇太极几乎都会先问这么一句:“范章京知道吗?”但凡是范文程提出的建议或负责起草的文稿命令等,皇太极基本上是直接拍板同意,不会多看一眼的。
即便是贤臣,若是没有明君的赏识,也是没有机会发挥才能的。所以说,遇到皇太极确实是范文程的好运。古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有皇太极保驾护航,范文程的路自然走得非常顺当,那么在皇太极百年之后,范文程又会如何呢?
事实上,在皇太极病逝之后,确实有人对范文程下手了,这个人就是皇太极的弟弟豫亲王多铎。多铎和大多数满洲贵族一样,是看不起汉人的,因此对范文程也没有什么敬意。范文程有个非常漂亮的妻子,多铎很早之前就已经有歪心思了,皇太极一病逝,多铎就打起了范文程妻子的主意。幸好在这个时候,摄政王多尔衮站了出来,护住了范文程夫妻,成为范文程的新“靠山”。
不得不说,在知人善任方面,不管是皇太极还是多尔衮都是极具眼光的。范文程确实是个能力卓越的人,在清朝统一中原的进程中,他立下了汗马功劳。
多铎
多铎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五个儿子,多尔衮的亲兄弟。多铎是满洲镶白旗旗主,手握军队,是清朝初期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多铎战功卓绝,顺治元年,他以定国大将军的身份随多尔衮入关,打败了李自成的义军。然后他率军攻破扬州,杀害史可法;之后继续南下,消灭了南明朝廷。
顺治六年,多铎因染天花不治而亡,谥号为“通”。多铎为清朝的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被乾隆帝称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众所周知,清军进军中原最大的阻力就是大将军袁崇焕,而利用反间计让崇祯皇帝处死袁崇焕的人,就是范文程。此外,推行保甲制度,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推动清朝从奴隶社会跨入封建社会的主要功臣也是范文程。到后来,崇祯皇帝被逼死之后,又是范文程率先提出为崇祯皇帝举行葬礼,并谴责李自成,从而为清朝争取到了广大的民心。
可以说,在清朝一步步入主中原、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每一项重要决策,几乎都有范文程的影子,他绝对是清朝当之无愧的“第一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