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教育模式会“遗传”
在生养孩子之前,父母应该回头看看自己的成长之路、思考自己所受的家庭教育模式,因为,家庭教育模式是会“遗传”的。
l 你曾经的家庭教育模式,极大概率上就是你孩子的家庭教育模式
中国有句俗语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话虽粗糙,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有道理的。人们一直都知道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一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除了遗传基因这个不可改变的因素,比起家庭财力、权势这些“硬”指标,我们在这里更加强调家庭的教育理念和方式等“软”指标对孩子的影响。因为“软”指标造就了孩子的内在,外在的“硬”指标也是要通过“软”指标才可以对人发生作用。
诊室里来了一个小男孩,名字叫小荣,刚上小学,是爸爸妈妈陪着来看医生的。小小的他从坐下后就一直低着头,左眼时不时抽动一下,无法自我控制,说话声音很小,话也很少。医生问他爸爸妈妈对他怎么样时,他沉默了很久,红了眼圈。医生抬眼望向他的父母,看到了妈妈的尴尬和爸爸的面无表情。
妈妈描述了大致情况:
小荣是家中唯一的孩子,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还有父母都对孩子寄予厚望。小荣的爷爷是军人,家教非常严格。小荣的爸爸小时候就很少和自己的父亲有温情的交流,父亲对他都是命令式的管教,如果犯了错误也是体罚为主。等小荣出生后,小荣爸爸就把自己小时候受教育的那一套照搬过来,对小荣非常严苛,很少给笑脸,也不允许孩子犯错。
小荣妈妈是公务员家庭出身,虽然不像军人家庭那样严苛,但也比较注重规矩。所以当爸爸对小荣“严格要求”的时候,她虽不是很赞同,但也没有很反对,因为她觉得孩子“懂规矩”也很重要。直到小荣出现了问题,她才意识到自己可能做错了。
小荣被诊断为抑郁状态,伴有强迫和抽动。小荣是一个被父母错误对待的孩子,承受着他本不应该承受的苛责与压力。心理师专门与小荣的父亲谈了话,他虽然始终没有什么表情,也没有多说什么,但是可以看到他的眼圈红了。小荣可能就是多年前的小荣爸爸,只是爸爸用另一种形式将自己所受的伤害隐藏了起来。后来,小荣的爸爸对孩子的态度转变了一些。在全家的配合下,孩子的病得到了控制并且开始好转。但是多年的习惯要完全放弃真的不容易,比起其他慈爱的爸爸,小荣的爸爸仍然是个不善言谈的严厉爸爸,但是小荣说,看到爸爸对自己态度有好转,他觉得很开心了。
这件事情的转机,就是父亲开始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态度是从自己的父母那里习得的。之前的自己从来没有思考过这种教养方式的对错,只是不知不觉地进入这种模式。当医生帮他分析过后,他才可以慢慢站出来回顾自己的经历,说出自己的感受以及这些对自己人生的影响。只要有了这种意识,他的教育方式就有改善的可能,无论对小荣还是家庭和睦都有很大的正面影响。
l 家庭教育理念的承上启下
之前,网上曾经流行过一句话:父母应该持证上岗。虽然是个玩笑,但是这句话却很好地反映了当代人们对家庭教育的关注与思考。
之所以说父母应该持证上岗,包含了3层意义:①怀孕生子,成为孩子生理学意义上的父母,和有能力为人父母,成为好的父母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听说过无数不负责任的父母的事例,甚至还有抛弃、虐待、杀害自己孩子的父母,说明能生孩子并不代表一个人能成为合格的父母;②想要成为合格的、好的父母并非易事,在育儿路上有太多的困惑与难题,父母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调整自己;③为人父母这件事,是需要人们认真对待,值得人们投入精力、时间的一件事。父母给孩子的家庭环境,如空气、土壤、水分之于植物,它们可能无形无味,却无孔不入。它可以渗入到孩子的骨血,影响孩子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决定了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这种家庭文化遗传在人身上的作用甚至有可能大于基因的遗传。
成为好的父母需要学习很多很多,人们要花费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不断地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体悟。在这一切的开始,请每个为人父母者先意识到一件事:我们经历过的家庭教育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现在,在开始养育我们的孩子之前,请先回顾自己的过去。感受、体会、总结、反思,将上一代对我们的爱传承下来,卸掉那些包袱,摒弃那些糟粕,给孩子更好的爱。
心理小课堂
育儿先育己,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家庭的烙印,清晰化、净化我们从上一代获得的育儿观念,是送给我们孩子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