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
粒细胞按颗粒属性分为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三种。嗜酸性粒细胞的重要特征是颗粒中含大量碱性的嗜酸物质,主要有主要碱性蛋白(major basic protein, MBP)、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ECP)、嗜酸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eosinophil peroxidase, EPO)和嗜酸性粒细胞源性神经毒素(eosinophil derived neurotoxin, EDN)四种蛋白(详见叶向军、卢兴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血液分子诊断学»)。用伊红染色胞质含有折光性大颗粒。与嗜酸性粒细胞相比,嗜碱性粒细胞在外周组织更少,组织分布更受限定,被选择性地募集于发生免疫和炎症反应的部位。
1.嗜酸性和嗜碱性原始粒细胞
在正常情况下,骨髓中尚未发现公认的嗜酸性和嗜碱性原始粒细胞,但在一些特定的病理状态下,可以观察到这些细胞,详见第六章。
2.嗜酸性早幼粒细胞和嗜碱性早幼粒细胞
嗜酸性早幼粒细胞往往为双染性颗粒,粗大蓝黑色类似嗜碱性的颗粒与黄褐色嗜酸性颗粒夹杂一起,也可出现于核上,是嗜酸性粒细胞幼稚阶段的特点。嗜碱性早幼粒细胞的嗜碱颗粒多为粗大或稍粗大散在或局限分布,且常在核上显现,也可出现不明显粗大的少量紫黑色颗粒(图7-43)。正常骨髓中,嗜酸性早幼粒细胞和嗜碱性早幼粒细胞为不见或偶见,嗜碱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CML、CML-BP、部分AML、一些感染和噬血细胞综合征标本容易观察到(增加)。
图7-43 嗜碱性和嗜酸性早中晚幼粒细胞
a~c为嗜碱性早幼粒细胞,d为甲苯胺蓝染色阳性嗜碱性早幼粒细胞;e、f为嗜碱性中幼粒细胞;g为甲苯胺蓝染色阳性嗜碱性中幼粒细胞;h~j为嗜酸性早幼粒细胞;k为嗜酸性中幼粒细胞;l为骨髓切片中晚幼嗜酸性粒细胞(左上角和右下角2个);m为晚幼嗜酸性粒细胞
3.嗜酸性中晚幼粒细胞和嗜碱性中晚幼粒细胞
特点是颗粒属性及颗粒形态。嗜酸性颗粒为暗褐色或棕黄色颗粒,有时可见中空状,幼稚阶段颗粒多为双染性颗粒。嗜碱性颗粒为少量粗大的紫黑色或黑色颗粒,也可见细小的嗜碱颗粒(图7-43)。正常骨髓中,嗜碱性中幼和晚幼嗜碱性中幼粒细胞为不见或偶见,嗜碱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部分AML,以及一些感染性标本中易见(增加)。
4.嗜酸性和嗜碱性杆状、分叶核粒细胞
大小为10~15μm,主要特点也在于颗粒和胞核的特征。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是双核叶的终末期细胞,主要在骨髓中成熟后大量迁移而居住于血管外组织,如黏膜下和上皮下组织。与嗜酸性粒细胞不同的是嗜碱性粒细胞胞核结构常不清晰,胞质嗜碱性颗粒也比嗜酸性粒细胞颗粒少。嗜碱性粒细胞胞质含有圆形、卵圆形蓝黑色胞质颗粒(类似于肥大细胞颗粒),有时比较稀疏和细小。
5.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可见颗粒缺少、细胞巨大、核叶大小和空泡等(图7-44),多见于非嗜酸性粒细胞肿瘤性疾病,但它们在疾病中的意义尚缺乏评估价值。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时还可见组织嗜酸性细胞增多。嗜碱性粒细胞异常主要为颗粒缺乏、过大、过多等。大而多颗粒的嗜碱性粒细胞见于感染时。
图7-44 异常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
a、b为嗜酸性颗粒缺少、核叶增多、空泡形成等异常;c为明显的“内外质”嗜酸性粒细胞;d为发育异常(核不分叶)嗜酸性粒细胞;e、f为重症感染时空轮状和特大嗜碱性颗粒粒细胞
在白血病中描述的异常嗜酸性粒细胞,文献上报告最多的AML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FAB分类M4Eo)时出现的单个核双染性颗粒,或有空泡状颗粒等。这一异常形态常与正常情况下幼稚嗜酸性粒细胞的形态区别不明显,正常幼稚型也多为双染性和单个核。中晚幼嗜碱性粒细胞更因其少见及少量出现而常缺乏特殊的评估意义。
正常成人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占白细胞分类的0~1%,绝对值为(0.02~0.05)×10 9/L。如分类计数>2%(至少计数200个白细胞)或绝对值>0.15×10 9/L(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算)或直接计数法>0.1×10 9/L,为嗜碱性粒细胞增多。骨髓中嗜酸性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为0.0%~1.0%和0.0%~1.7%。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为偶见或0~0.5%。骨髓切片中,成熟嗜碱性粒细胞少见。嗜碱性粒细胞颗粒呈偏紫红色。AML和MDS伴有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示化疗不易缓解和较差的预后,造血减低时肥大细胞可增加。
由于大多尚无独特的异常形态,评判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意义,更在乎数量意义。如当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高(≥1.5×10 9/L),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20%~30%(包括幼稚型,下同)、时,结合临床可考虑是否为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或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或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髓系肿瘤。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的量不仅取决于骨髓的产量,还取决于嗜酸性粒细胞本身的凋亡程度。当嗜碱性粒细胞>2%(包括幼稚型,下同)时,在急性白血病中可考虑为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40%以上时可考虑为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经典MPN的PMF、PV和ET,常在外周血中出现嗜碱性粒细胞轻度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