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如临床经验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泄泻辨治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排水样便或烂便为主症的病证,常有腹痛、呕吐,或伴有发热等症。泄泻属常见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夏季发病较多。属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范畴。中医治疗泄泻疗效好,毒副作用少。现讨论如下。
(一)病因病机
泄泻的病因比较复杂,常寒热虚实错杂,久泻者常虚中夹实,新病者实中兼虚。泄泻虽因脾运失职,功能障碍所致,但与肝肾功能也密切相关。
1.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进食不洁食物或变质食品,以致胃的受纳、脾的运化障碍,而发生泄泻。若湿热体质者,则从热化,属湿热泄泻;若寒性体质者,则从寒化,为寒湿泄泻。总之,人的体质决定了发生泄泻的寒热虚实。
2.脾胃功能障碍是发生泄泻的主因。内因决定外因,在脾胃功能障碍的基础上,复加饮食因素,就容易发生泄泻。
3.肝的疏泄功能失常,肝木郁滞不得疏泄,或肝木疏泄太过,则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肝木郁滞不得疏泄则引起脾气的壅滞;肝木疏泄太过则脾土受克伐而脾气受伤,出现运化失职。肝脾不和而发生泄泻是常见因素。
4.肾气虚弱,火不暖土,是发生慢性泄泻的常见因素。因为脾的运化功能主要依赖脾气和脾阳。脾气、脾阳必须旺盛而不衰,才能维持脾胃的正常运化。脾气、脾阳要保持常旺不衰,主要依赖肾气的不断补充,所说的补火暖土,指的就是肾气、肾阳。当肾气虚弱时,肾处于自身难保境地,便无力资助脾土。因此,脾土资源不足,致脾虚而运化失健。其根在肾,关系到脾。
5.药物所伤。药物既有治病的一面,又有会伤害人体的另一面。有的药物的运用,确实是病情的需要,难免带来毒副作用;有的是用药不当,如滥用、过量、用药时间过久。中医有一提法虽然不够全面,但是可作参考,就是有病则病受之,无病则人受其害。倘若再盲目地、毫无根据地、想当然地守株待兔,大剂量中、西药叠用,其害处更大。药物的毒副作用,首先是内伤脾胃。当脾运障碍时,便可发生泄泻。
(二)辨证施治
1.急性泄泻
(1)湿热泄泻
主症:
泄泻骤发,多为水样便或大便黏稠,1天3~10余次不等,常有后重感,腹痛、呕吐、恶心或有发热,舌质红,舌苔黄腻而干,脉濡数。
辨证:
不洁饮食滋生病毒而从热化,湿热内蕴,脾运障碍。
治则:
清热消炎,利湿止泻。
外方:
黄芩15g、黄连10g、葛根20g、薏苡仁30g、苍术15g、藿香15g、神曲10g、木香(后下)6g、白芍20g、炙甘草5g。此为成人量。儿童和年老体弱者斟减,每天1剂,水煎2次,分2次服。(以下同)
按语:
上方是由葛根黄芩黄连汤合黄芩汤加味而成,清热消炎作用强,止泻止痛快。用苍术苦温燥湿,藿香芳香化湿而醒脾,其温性能制芩连之寒,以免重伤脾土。本型泄泻虽然由湿热病毒为殃,然而泄泻也离不开脾运障碍。治疗上既要伏其所主,又要有利恢复脾的运化功能。用薏苡仁、神曲均为佐,健脾利湿消滞。用白芍、炙甘草以缓挛急而止痛,木香行气止痛。君臣清热消炎如将,佐使相助得力,故用之效如桴鼓。
(2)寒湿泄泻
主症:
泄水样大便,乏力纳呆,腹痛呕吐,舌质淡红,苔白腻润,脉缓。
辨证:
饮食所伤,病从寒化,寒湿内阻,升降紊乱,脾运障碍。
治则:
苦温芳化,祛湿止泻。
处方:
苍术15g、藿香15g、厚朴10g、茯苓30g、姜半夏10g、苏叶10g、炒白术15g、神曲10g、陈皮10g、炙甘草5g、黄连3g。
按语:
此方是从藿香正气散加减而成。苦温合芳化而燥湿,又不忘健脾,对寒湿泄泻,屡用效佳。方中加黄连少量,取其苦味健胃,又防其化热。湿热泄泻与寒湿泄泻的辨证要点是:舌象是辨证的关键,湿热泄泻可见舌苔黄腻,舌质红;寒湿泄泻以舌苔白腻润,舌质淡红为征,此为其一;辨体质是根本,湿热体质从热化而为湿热泄泻;寒性体质则从寒化,其泄泻多为寒湿,此为其二。总之,关键在于辨证,主要是要抓住能反映疾病性质的体征和症状。如以上舌苔黄腻是反映湿热泄泻的特征性的舌象;舌苔白腻润是反映寒湿泄泻的特征性舌象。只有辨证正确,而且方证对应,用量恰到好处,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3)食伤致泻
主症:
暴饮暴食,泄泻酸臭,嗳腐食臭,脘腹胀痛,舌苔浊腻,脉缓。
辨证:
食积内壅,运化障碍,升降紊乱。
治则:
消食化积,醒脾助运,和胃降浊。
处方:
白术20g、厚朴10g、神曲10g、山楂20g、姜半夏10g、茯苓30g、炒谷芽30g、黄连3g、陈皮6g、炙甘草5g。
按语:
本方是由保和丸加减而成。辨证的要点是有暴饮暴食史,同时出现大便酸臭,嗳腐食臭等症,对辨证起着决定性作用。诊病必须四诊合参,重视问诊,详细掌握发病的全部资料。有时问诊对辨证十分重要,特别是对疑似病例,问诊有助于审因究源,去伪存真,有利于做出正确的诊断。
(4)肝脾不和泄泻
主症:
腹痛则大便,烂便或水样便,量不多而有后重感,1天多次,大便后腹痛则解或减轻,纳食一般,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
辨证:
肝木克犯脾土,运化障碍。
治则:
抑肝和脾,助运止泻。
处方:
白术20g、白芍20g、防风10g、陈皮10g、柴胡10g、枳壳10g、木香(后下)6g、槟榔5g、炒扁豆15g、神曲10g。
按语:
上方是由痛泻要方合四逆散而成。辨证的关键点是腹痛则泄泻和量少后重。痛责之于肝,泻责之于脾。因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脾的健运有赖肝气的疏泄,才能清升浊降。肝脾不和,必致气机壅滞,升降紊乱。其中审察脾的升清与胃的降浊是否正常是辨明脾胃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功能的重点。治疗脾胃消化病的根本就是要恢复脾胃升降的功能。
2.慢性泄泻
(1)中气虚陷泄泻
主症:
①大便烂,日3次以上;②肛门下坠,频频欲便而量少;③纳呆乏力;④头晕;⑤舌质淡红,舌苔薄白;⑥脉缓弱。以上①项必备,加上②~⑥中任何3项,即可诊断为中气虚陷泄泻。
治则:
补中益气,升提气机。
处方:
黄芪30g、党参20g、白术20g、炙甘草6g、炙升麻5g、柴胡3g、槟榔3g、木香(后下)6g(后下)、防风5g、羌活5g、陈皮5g。
按语:
上方是补中益气汤加减而成。以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补中益气;升麻、柴胡升清举陷;防风、羌活用量少而配升麻、柴胡升提气机,且以风胜湿;木香、槟榔行气导滞。在升提气机的同时佐以行气导滞,对恢复脾胃的升清降浊有相得益彰之妙。方中芪、参、术、草的用量占总量的71%,说明本方由补中益气起着主导作用。在补中益气的基础上升提下陷的气机,是达到疗效的关键,体现了配伍的君、臣、佐、使的重要性。否则,所用之药无君、臣、佐、使之分,便将是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就很难取得疗效。所谓君臣就是指能胜任治疗主症的药物,并赋以足够的权力,其权力就是指能达到最高疗效的用量;佐使药则用量宜少,对君臣起着辅助作用而已。
(2)脾阳虚弱泄泻
主症:
①大便溏薄,日3次以上;②纳呆乏力;③肠鸣;④舌质淡胖,舌苔薄白润;⑤脉弱。以上①项必备,加上②~⑤中任何2项均可诊断为脾阳虚弱泄泻。
治则:
健脾温中止泻。
处方:
党参20g、炒白术20g、干姜10g、炒扁豆15g、草豆蔻10g、炙甘草5g、炙黄芪30g、桂枝10g。
按语:
该方是由理中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减而成。以黄芪、党参、白术健脾补气;干姜、桂枝温中散寒;炒扁豆温醒脾阳,合草豆蔻温中止泻。用将不在多,关键在其能力,用药不在多,关键在选好药,用量合理。正如俗语说:一箩筐泥蛇不如一条竹叶青,从中启迪匪浅。
(3)脾肾阳虚泄泻
主症:
①五更泄泻,日3次以上;②纳呆乏力;③畏冷肢凉;④腰酸腿软;⑤舌质淡红,舌苔薄白;⑥脉沉细。以上第①项必备,加上②~⑥项中任何2项,都可以诊断为脾肾阳虚泄泻。
治则:
温补肾阳,温中止泻。
处方:
制附子10g、党参20g、炒白术20g、干姜10g、破故纸15g、肉豆蔻10g、北五味15g、肉桂(焗服)5g、炙甘草5g、炒扁豆15g。
按语:
上方由附桂理中汤合四神丸增损而成。用以温补脾肾之阳,肾阳得振,脾阳渐复,则健运如常,泄泻自愈。泄泻之证,从本质进行分析,不外乎虚、实两类。虚证属于内伤,轻者在脾,重者责肾。而且脾虚泄泻日久,必累及于肾,出现肾阳不足,只治脾有如杯水车薪,收效甚微。必须以温补肾阳为主,肾阳旺盛则能补益脾阳,脾阳来复,健运如常,就不再发生泄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