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统一战线和统一战线工作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历程,从最初50几名党员到今天9500多万名党员,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百年历程,百年奋斗,百年辉煌,靠的是什么?统一战线是一个重要法宝。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统一战线。1939年,毛泽东首次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1]进入新时期,邓小平重新强调:“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2]世纪之交,江泽民再次重申:“在新世纪,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绝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绝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绝不能动摇。”[3]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进一步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4]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提醒全党:“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5]
统一战线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工作摆在党的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营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现在,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战工作开展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6]
一、统一战线含义、性质和内部构成
做好统战工作,首先要弄清三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统一战线?今天我们所说的统一战线是什么样的统一战线?是谁跟谁的统一战线?这三个问题就是统一战线的含义、性质和内部构成。
(一)统一战线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联盟
统一战线(United Front)是外来语,来自列宁和共产国际,最初曾译为“联合战线”,后来译为“统一战线”,一直沿用至今。统一战线同中国古代的“盟”“盟会”,欧美的“League”“Union”“Alliance”(译为“同盟”或“联盟”)等属同义语,指的是同一类社会政治现象——政治联盟。政治联盟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政治现象,指两个以上的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和国家,在具有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结成的联盟。
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政治联盟史不绝书。最早的政治联盟可以追溯到周武王“盟津之会”。商朝末年纣王无道,武王伐纣,公元前1048年在盟津与800多诸侯会盟誓师,史称“八百诸侯会盟津”[7]。武王在会盟中确立了盟主地位,两年后率领联军在牧野与纣王决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创立了周朝。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基于各自利益通过盟会结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的旗号联合诸侯,先后主持了11次列国盟会,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晋文公继续“尊王攘夷”,联合诸侯,成为春秋第二个霸主。战国时代,列国强弱不一。苏秦提出“合纵”六国以抗强秦,佩六国相印,组建合纵联盟。张仪则首创“连横”,得秦惠王赏识,封为相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合纵”与“连横”都是联盟策略,合称“合纵连横”。成语“纵横捭阖”[8]即出于此。秦汉以降,中国大多数时期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央王朝在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时,除了武力征伐平叛,也非常重视运用“和亲”“羁縻”和“兴教安众”等联盟策略来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权威。“和亲”是中央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通过联姻结成政治联盟。“羁縻”是对少数民族区域实行“因俗而治”[9]的联盟策略,使之既臣属于中央,又享有较大的自治权。“兴教安众”[10]是清代统治者为巩固边疆,通过“尊崇黄教”同蒙古等少数民族结成政治联盟。
在西方,联盟的传统几乎贯穿整部欧洲史。古希腊时期,雅典和爱琴海诸岛及小亚细亚的一些城邦为联合抗击波斯入侵组成了提洛同盟(Delian League)。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大部分城邦在希波战争中组成伯罗奔尼撒同盟(Peloponnesian League)。古罗马时期,恺撒与克拉苏、庞培结成“前三头同盟”,安东尼、雷必达与屋大维结成“后三头同盟”。中世纪,欧洲大大小小的君主国依各自不同的教派或结成盟友,或对立为敌,宗教战争不断,结成的联盟数不胜数,如1495年到1571年间的四次神圣同盟(Holy League),1508年的康布雷同盟(League of Cambrai),1526年的科尼亚克同盟(League of Cognac),等等。宗教改革后,1608年德意志新教诸侯为保护自身利益组成新教联盟(Protestant Union),与之相对立的公教诸侯则于1609年组成公教联盟(Catholic League),两个联盟之间进行了三十年战争。近代欧洲的联盟,以1793年到1815年间,各国封建势力为对抗新兴资产阶级法国而结成的七次反法同盟(Anti-French-Alliance)最为著名。
古今中外历史上的这些联盟,都是统治者的联盟、压迫者的联盟、剥削者的联盟,其目的,或者是为了对抗强大的对手,或者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或者是为了维持势力均衡。总之,都是为了巩固、扩大和维护统治者的权力和利益。
不是所有的联盟(盟会,League,Union,Alliance)都叫统一战线(United Front)。统一战线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联盟,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组织领导,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不同时期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团结本阶级各个阶层和政治派别,并同其他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以及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结成的联盟。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战略和策略。
统一战线是在传统联盟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在资本主义时代,随着资本的全球化,全世界的资本家已经结成兄弟般的联盟,任何一个国家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都会遭到各国资产阶级的联合镇压,因此,无产阶级要争取自己的解放,也必须结成兄弟般的联盟。正是基于这个事实,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中,把统一战线作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重要战略和策略。
统一战线同以往各种联盟既有策略上的关联,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它是被统治者、被压迫者、被剥削者的联盟,其目的是要推翻一切压迫者、剥削者,使无产阶级以及一切被压迫者、被剥削者获得彻底解放。这是一个比以往一切联盟更为广泛、更为持久的联盟,是一个超出了压迫者、剥削者狭隘利益和狭隘眼界的全新联盟。这个联盟具有两个鲜明特征:第一,明确宣布自己是无产者的联盟,是为无产阶级摆脱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服务的,是为无产阶级彻底解放服务的。第二,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因此,无产阶级应当并且能够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结成最广泛最持久的统一战线。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这些特征表现为三个著名的口号: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1]1920年,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执委会提出“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12]1963年,毛泽东指导中共中央在《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中提出“全世界无产者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13]
(二)当代中国统一战线是爱国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的。统一战线的性质是由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决定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武装斗争夺取全国政权,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这一时期,党先后建立了民主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些都属于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从1949年到1956年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时期的统一战线是为社会主义改造服务的。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都是为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的,都是革命的统一战线。1956年之后,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曲折中艰难前进,最终陷入十年动乱,党的统一战线也遭受严重破坏。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全国人民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国家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979年9月,邓小平在听取第十四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情况汇报时指出:“统一战线的性质,叫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就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14]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式把新时期统一战线称为“爱国统一战线”。
新时期统一战线称为爱国统一战线,并不是简单地改变名称,而是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在性质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联盟。在前后相继的两场革命中,党先是依靠“四个阶级”的联盟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继而依靠“四个阶级”的联盟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阶级状况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主要矛盾,党的中心任务已经转变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的性质也随之变化,大大超出了阶级联盟的范围,转变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三者”的联盟,后来又扩大为包括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在内的“四者”的广泛联盟。这个新的联盟不再以阶级划线,不再是为了推翻或消灭某个阶级,而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还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一战线肩负的使命更加繁重,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统一战线贯彻落实下去,把各方面实现民族复兴的智慧力量凝聚起来,最大限度团结积极力量、争取中间力量、转化消极力量,奋力开创新时代统一战线事业发展新局面。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15]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三)爱国统一战线的内部构成
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联盟。
社会主义劳动者,指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知识分子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他们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农联盟是爱国统一战线的基础。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出现的一些社会群体,包括以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以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为代表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他们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群众基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力量。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主要指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原民族资本家中的一部分人。公私合营后,民族资本家交出了生产资料,其中大部分人参加了工作,被逐步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其中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参加工作,依靠定息、继承遗产等非劳动收入生活。他们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是爱国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祖国统一事业的积极力量。
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指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中热爱祖国、并愿意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爱国者,他们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上述“四者”构成了爱国统一战线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爱国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另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以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政治基础的团结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统一战线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把各方面的力量都团结在党的周围,求同存异,构成最大的同心圆。
二、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一)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始终坚持把统一战线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先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异常强大,要推翻“三座大山”,关键是要改变革命和反革命的力量对比。中国共产党依靠工农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壮大了革命力量,分化瓦解反革命的力量,扭转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党自身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带领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稳定人心和汇聚人才最为迫切。中国共产党团结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界人士,荡涤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顺利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筑牢了共和国大厦的根基。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凝聚各方面力量致力于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最为重要。中国共产党有效协调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支持,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二)统一战线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影响力,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才有牢固的执政根基和不竭的力量源泉。
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为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赢得力量。爱国统一战线能够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们都团结和凝聚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使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巩固、群众基础不断扩大。
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根本任务,为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赢得共识。爱国统一战线在赢得各方人士的信赖、建立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团结、教育和引导,中国共产党使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理解、认同、接受和拥护党的政治主张,深化和发展同党团结合作的政治共识,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同心同德、共同奋斗。
统一战线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基本原则,为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赢得民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又有各自的具体利益。爱国统一战线坚持求大同、存小异,在维护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照顾同盟者利益——既维护工农基本群众的根本利益,又照顾新的社会阶层的合理利益;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既维护国家统一,又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既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又保障宗教信仰自由;既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又尊重不同社会制度的差异——从而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赢得最广大的民意。
(三)统一战线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凝聚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力量。凝聚伟大力量,必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每一项都是艰巨系统的工程,都需要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特别是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利益关系不断调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矛盾和问题,不同程度地反映到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之中,需要做好沟通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的重要方式和配置力量的重要手段,解决人心从哪里来、力量往哪里用的问题。推动经济发展,需要统一战线发动各方面成员共同献计出力,参与创新创造。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统一战线凝聚改革共识,引导各方面成员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维护社会稳定,需要统一战线积极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确保“五大关系”和谐。促进祖国统一,需要统一战线广泛团结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形成反“独”促统的强大合力。
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么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大联合,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不开统一战线。统一战线作为重要法宝,不是放在橱窗里欣赏的,不是放在箱底珍藏的,也不只是嘴上说说的,而是要真正用起来的。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我们就能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最广泛的人心和力量支持。
三、统一战线工作的范围
统一战线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引导党外各方面人士,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不断巩固和扩大政治联盟的工作。它要处理的是中国共产党与党外各方面人士之间的关系,即党与非党的关系。统一战线工作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及其职能部门统一战线工作部,工作对象是党外各方面人士。
当前,统一战线工作的范围有十二个方面: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及其在大陆的亲属,华侨、归侨及侨眷,其他需要联系和团结的人员。
以上十二个方面构成统一战线工作的范围。这个范围内的人员并非都是统一战线工作对象,例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的共产党员就不是统战工作对象,少数民族群众和普通信教群众也不是工作重点。统一战线工作对象为党外人士,重点是其中的代表人士。
四、统一战线工作的原则
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最要紧的是坚持照顾同盟者利益、同时加强教育引导,最管用的是坚持广交深交党外朋友,最重要的是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
(一)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联盟。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不但如此,这个统一战线还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之下。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1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在统战工作中,实行的政策、采取的措施都要有利于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同时,必须明确,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主要体现为党委领导而不是部门领导、集体领导而不是个人领导。”[17]
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居于领导地位,但不是包办一切。毛泽东指出:“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18]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就是中国共产党把政治意图寓于团结合作和民主协商之中,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协商讨论和参政议政,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说服教育工作,使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的共识,变为共同奋斗的自觉行为。这个过程不是靠行政命令,不是靠强迫服从,更不是靠以势压人。对于统一战线各方面的成员,“决不意味着我们党可以把它们当作附属的团体,决不意味着我们党可以去命令、干涉或者控制它们”[19],而是支持党外各方面人士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自觉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
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是各级党委必须做好的份内事、必须种好的责任田。党委工作千头万绪,每年至少要听几次统战工作汇报,解决一些统一战线的重要问题。统战工作涉及很多部门,党中央为了加强对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方针政策法规的情况研究、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成立了中央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地方各级党委也成立了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发挥领导小组作用,是加强党对统战工作领导的重要途径。
领导的方法有很多,率先垂范是管用的一条。党中央明确要求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做统战工作,对于一些影响比较大的党外人士,党委负责同志亲自出面做工作效果更好。各级党委要建立班子成员联系党外人士的制度,统战部要积极履行好服务和协调的职责。
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做统战工作,不仅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党员的要求。特别是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少数民族等方面的党员,同本领域的党外人士联系密切,开展工作有很多有利条件。要自觉担负起统战工作责任,配合党组织做好本领域党外人士的团结引导工作。
(二)坚持照顾同盟者利益,加强教育引导
照顾同盟者利益,同时对他们加以教育引导,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条件。毛泽东指出:“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甲)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乙)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20]照顾同盟者利益与加强教育引导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统一战线建立在共同利益和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之上,要做好统战工作,不断巩固和扩大党同党外各方面人士的团结合作,既要照顾同盟者利益,又要加强对同盟者的教育引导。
政治就是人们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谋求特定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的活动。[21]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之所以要结盟,是因为通过结盟可以获得力量对比上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当前,统一战线成员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利益差别日益突显,更加需要重视照顾同盟者的利益。一要始终坚持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通过制定一系列有关政策,努力保障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政治、经济各方面利益的实现。进入新时代,照顾同盟者利益仍然是处理好与同盟者关系的核心问题。面对利益关系的不断分化调整,尤其需要照顾好同盟者利益。二要不断完善照顾同盟者利益的政策措施。要畅通利益表达渠道,使他们各方面的利益诉求能够充分表达和反映出来。要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争取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为党外朋友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多解难事。三要照顾同盟者不同方面的利益诉求。要统筹兼顾、通盘考虑,既照顾统一战线成员的经济利益、文化利益,也照顾他们的政治利益、精神利益;既帮助各党派各团体解决工作上的困难和问题,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既照顾现在正同党合作共事的统一战线成员的利益,也要照顾历史上曾经同党合作共事的老一辈统一战线成员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同党外各方面人士团结合作是建立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之上的,加强对同盟者的教育,引导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与共产党同心同德,是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重要根基。今天,爱国统一战线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统一战线成员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加强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考验和新的要求。一要深入扎实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使他们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二要正确看待统一战线成员中存在的不同看法和认识,有的无关宏旨可以存而不论,有的尚待检验可以深入讨论,有的有益工作应该鼓励欢迎,但对那些涉及重大是非、重大原则问题的错误观点,必须加强政治引导,开展郑重严肃的批评教育。要坚持“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三自”方针和“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的“三不”原则,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来统一思想、巩固共识。三要根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引导。统一战线成员涉及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民族、宗教、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港澳台侨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彼此在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别。对他们开展教育引导既要坚持总的原则,又不能千人一面。要密切结合统一战线成员各自的特点,因人制宜、有的放矢,真正把工作做到他们的心坎上。
(三)坚持广交,深交党外朋友
统一战线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中国共产党坚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联谊交友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统战工作的重要方式。当代中国,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港澳台海外同胞等各方面统一战线成员达数亿之多。只要把这些人都团结起来,我们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强大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统一战线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交到的朋友多不多、合格不合格、够不够铁。多不多是数量问题,合格不合格、够不够铁是质量问题。
广交、深交党外朋友要以诚相见。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士交朋友,是为了更好地团结他们为共同目标而奋斗,不是为了谋取一党一派的私利,也不是像过去的封建统治者那样相互利用,没有什么可以向党外朋友隐瞒的,应该做到以诚相见。以诚相见,就要交心知心,以心换心。虚情假意,不但交不上真朋友,交不上可靠的朋友,甚至连一般的朋友也交不上。以诚相见,就要多接触、多谈心、多帮助,讲尊重、讲平等、讲诚恳。对党外朋友的不足和缺点应该开诚布公、善意诚恳地指出来,热情帮助他们改进,同时,也要诚恳听取党外朋友的批评意见,从善如流。只有这样,才能由相敬到相知,由浅交到深交。
广交、深交党外朋友要出于公心。我们党各级领导干部同党外人士交朋友,不是交个人的朋友,而是交党的朋友;不是为了建立私人关系,而是为了巩固党与党外人士的联盟。同党外人士交朋友当然会有私谊,但私谊要服从公谊。交友要讲原则、讲纪律、讲规矩。不能把党外人士当成个人资源。各级领导干部和统战系统各部门的干部,都不得为个人、也不能为单位,向统一战线工作对象谋取任何利益,而要出于公心为党交一大批肝胆相照的党外朋友。
广交、深交党外朋友要做功夫菜。统战工作交朋友的面要广,朋友越多越好,特别是要交一些能说心里话的挚友诤友。想交到这样的朋友,不能做快餐,而是要做佛跳墙那样的功夫菜。与党外人士交朋友要讲求方式方法,单独谈心和开会座谈效果不一样,主动登门和坐等上门效果也不一样。比如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不能一见面就讲招商引资,要跟他们谈谈心。谈心也要看谈什么、怎么谈,如果开口闭口都是大道理,谁都会感到厌烦。要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个人的思想困惑来谈,有些话才能说到他们心里去。
(四)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的一致性和多样性是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经济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思想文化上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一致性大大增强。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分配方式,产生了许多新的利益群体和社会组织;人们思想活动的自主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日趋多样化;多阶层、多党派、多民族、多宗教的格局继续存在,其内部状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香港、澳门回归后,还形成了不同社会制度共同存在的局面。这种一致性和多样性,是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爱国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要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只有一致性、没有多样性,或者只有多样性、没有一致性,都不能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一致性和多样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有的同志要么过于追求一致性,要么过于放任多样性,结果都会动摇统一战线的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关键是要坚持求同存异。一方面,要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包括巩固已有共识、推动形成新的共识,这是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对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危害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危害国家制度和法治、损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反对,不能让其以多样性的名义大行其道。这是政治底线,不能动摇。除此之外对其他各种多样性,要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只要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
延伸阅读
周恩来:广交深交朋友的楷模
广交深交党外朋友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工作。我们通过几个实例,共同分享周恩来的统战艺术。
发扬民主。在与党外人士的接触中,周恩来总是谦虚以求,从不发号施令,从不强加于人,以平等的态度共同研究工作、探讨问题。据统计,1949年10月21日到1950年10月20日,周恩来共主持召开了55次政务会议。当时政务院有4位副总理,其中2位是党外人士;33个部长和主任委员,党外人士占12个。会上,人人都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以诚相待。周恩来指出:“党外人士要和蔼真诚,不要虚伪。”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动员黄炎培出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职务,周恩来亲自到黄炎培的寓所,经过两个多钟头的恳谈,黄炎培被周恩来说服了。新中国成立前的四川猪鬃出口商古耕虞也是在周恩来的反复劝说和充分信任的感召下,出任中国猪鬃公司负责人的。他曾说:“周总理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
谦虚说理。周恩来总是鼓励党外朋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对朋友进行批评时,他强调要以理服人,一时想不通则耐心等待。黄鼎诚曾回忆说:“他对不同意见从不以势压人,而是通过透彻的分析讲清道理,真正做到与爱国民主人士肝胆相照,使人心悦诚服。”胡厥文也回忆说,“即使对方一时想不通,他也不强加于人,而是耐心不断地做团结教育工作……使人在不知不觉之中为之折服”。
关怀备至。吴耀宗是我国宗教界一位知名人士,1943年周恩来在重庆约见了他。午饭后,周恩来在会客室里临时搭起一个铺让他小憩一会儿。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吴耀宗十分感动。1973年,周恩来就中央统战部组织爱国民主人士外出参观批示说:“爱国人士年纪大了,各方面应有所照顾,可让他们带秘书或家属照顾,一个人住一间房,要组织服务人员拿行李、搀扶,饭要软,菜要适应老年人口味,参观、座谈不要安排得太紧。”
照顾利益。1954年,陈嘉庚在上海、厦门开设的集友银行经营上有亏损。周恩来得知这一情况后,指示国家银行给予帮助,多分配一部分侨汇与放贷业务,保证集友银行有利可图,不使亏损,多余人员可安置在国家银行。在周恩来的关怀下,集友银行业务蒸蒸日上,年年盈利,陈嘉庚对此非常感激。
持之以恒。周恩来与张治中自1924年在黄埔军校相识,毕生以诚相待,建立了真诚的友谊。1949年国共两党和谈失败,周恩来劝说张治中留在了北京,并通过地下党将张治中家属送到北平,解除了后顾之忧。1954年起,张治中每年必邀请周恩来聚会一次,周从不失约。张治中逝世时正是“四人帮”最嚣张的时候,周恩来仍然为张设立了灵堂,亲自主持遗体告别仪式并致悼词,还特意嘱咐办公室的同志给家属送去一笔钱。
党的历史上的五次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今,共经历了五次统一战线。在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壮大起来的统一战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任务、内容以及特点。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1922年7月,党的二大作出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初步提出统一战线的方针。1923年6月召开了党的三大,决定在保持中国共产党独立性的条件下,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的合作。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等同志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毛泽东还代理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有共产党员出席并参与领导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宣告接受中共提出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政治主张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政治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这也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国民党一大还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两党合作的原则,并选举产生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党中央领导机构。从而使国民党大体上是由代表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改组成为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政治联盟。改组以后的国民党本身就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革命联合统一战线的形成,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从而使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得以顺利进行。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19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集团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工农革命群众,使中国革命暂时处于低潮;也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暂时附和了反革命分子,因而使得革命统一战线的营垒中原有的四个阶级,只剩下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为目标,建立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中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下有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参加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革命政权组织。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真正认识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并将关于农民问题的一系列正确观点,运用于土地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使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从此开始建立在牢固的工农联盟的基础上。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为主要矛盾。随之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也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决议和毛泽东在会后所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同时,中共中央也将抗日反蒋的方针转变为“逼蒋抗日”的方针。
1936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国民党的东北军、十七路军,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基础上率先形成了西北地区的统一战线,并最终导致了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从而实现了由内战到和平、由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转变。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9月22日,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的关于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为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了。随着抗日战争的进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以后,全国人民热切希望能以和平、民主和团结的方式建设国家,继续坚持两党合作,团结其他民主党派和一切爱国力量,为建设新中国而共同奋斗。但是事与愿违,历史的发展不是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的意愿,坚持独裁的反动立场,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发动了反革命内战。
为了推翻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在推翻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也成为我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后,中国共产党继续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道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的组织形式。虽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我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性质和任务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统一战线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一大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它为调动社会各阶层的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挥了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正式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爱国统一战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统一战线重新得到落实,明确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党的十二大进一步提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这就更加密切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进入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内涵。其范围扩大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对于把中华儿女广泛团结起来,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聚合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韩长代:《我党历史上的五次统一战线》,《学习时报》2020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