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是万利连锁的开始
真正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吸收,
更重要的是心灵的转变。
——逸马“万利连锁”
有关IP的内容,碍于时间和篇幅,不再做更多的介绍。
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是否真正理解了IP的重要价值,以及它对连锁经营的意义?换句话说,为什么我们做连锁生意,要把IP放在最前面来讲,原因何在?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万利连锁”的模式,也算是对这部分内容做一个系统的总结。
“万利连锁”模型的最底端是——产品和服务。
怎么来提供呢?按照传统的经营模式,通常都是先开店,在“货”上投入约60%,在“场”上投入约30%,在“人”上投入约10%。这很容易理解,过去的二三十年中,我们的市场尚处于物质稀缺时代,商业经营都是以产品为中心的,开店囤货,再卖给客户。
现在的情况发生了转变,物质稀缺的时代已彻底成为历史,市场上的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可选择性很多,客户对产品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功能性需求,还增加了情感需求。如果再按照过去的模式来经营,就很容易陷入一种尴尬的局面之中:有门店,有产品,没客户。
没有客户就意味着没有收益,没有收益的企业自然无法存活。想要做连锁,赚钱扩张、蓄水闭环是一个重要的根基。如果根基都打不好,就不可能实现复制裂变。所以,当外部的商业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的经营思路也要随之转变。既然“先有产品再引客”的路走不通了,我们不如试一下“先聚客户再卖货”。
那么,如何来吸引和聚集客户呢?
显然,坐等客户上门是不太现实的,最好的选择是:客户在哪儿,我们就去哪儿!
随着微博、微信、短视频的盛行,很多新创企业直接选择在这些媒体上做运营,它们吸引客户的亮点就是——打造一个能跟客户产生情感连接的IP。这个IP可能是一个卡通形象,也可能是创业者本人,它自带人格属性,会吸引一批与之高度匹配的目标用户。当这个IP植入目标用户的心智后,再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他们想要的产品,做线下的门店生意,从而避开了门可罗雀的局面。这样的经营模式,等于对人、场、货进行了重构,在“人”上投入约60%,在“场”上投入约30%,在“货”上投入约10%。
这个过程也诠释了我们这一章的主题——从无到有。所谓的“无”,指的就是无形资产IP,从打造IP开始,聚集目标用户,建立情感连接,再走向“有”,即开设门店提供用户所需的产品,开始经营有形资产。
这种经营模式也给传统连锁企业带来了一些启示和借鉴。过去,我们大都是从有形资产门店开始经营的;现在,要让更多的客户认识你、认同你,就要开始重视起无形资产的经营,因为这是快速跟客户产生连接的方式,也是互联网时代必不可少的用户思维。
概括来说,“万利连锁”模型的底层逻辑,是从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我们打造IP的目的,也是为了聚集客户、连接客户。一定要有人,也必须要有人,才可能有其他的一切。少了这一根基,产品和服务经营不下去,单店都无法存活,还谈何连锁呢?
要先有客户,后有门店,方是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