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欧盟为何只可能诞生于马斯特里赫特
在马斯特里赫特,黄昏时分的弗莱特霍夫广场,斜阳打在路面上,融合多种风格的圣瑟法斯大教堂和古朴的圣约翰教堂静静并立于广场一隅。说是黄昏,其实已是晚上9时,因为欧洲夏季的夜总是来得很迟。与圣瑟法斯大教堂隔广场相望的那条街道,布满餐厅与咖啡厅,与其他欧洲城市一样,也是人流最为集中的地方。
坐在餐厅的露天座位上,一边等待上菜一边望向广场,圣瑟法斯大教堂的红色塔楼在灰色主体建筑的衬托下格外抢眼。它是荷兰最古老的教堂,始建于公元6世纪。圣瑟法斯则是荷兰第一位大主教,公元384年葬于此处。
时不时有人穿越广场,也有情侣坐在教堂前的台阶上私语。无论是因建筑周期长而兼容不同时代风格的教堂,还是广场四周的建筑,都迥异于一般的荷兰城市。
圣瑟法斯大教堂
马斯特里赫特位于荷兰东南部,是一座地理位置独特的小城,它所在的林堡省是荷兰版图上的一块狭长地带,分别被比利时和德国所包围。正因为远离阿姆斯特丹、海牙和代尔夫特等城市所在的三角洲地区,马斯特里赫特才成了一座非主流荷兰城市。仅从城市面貌和建筑风格来说,接近荷、比边境的它更像比利时或是法国的城市。
这样也好,沉迷于建筑之美的我,原本就喜欢比利时多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在我眼中更是荷兰最有韵味的城市,难怪许多人称其为“荷兰最美城市”。
这座始建于公元4世纪,1204年被赋予城市自治权的古城,并不仅仅因历史与文化而为人所知。它最为人瞩目的是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这里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这一条约标志着欧盟的诞生。
就像《申根协定》的签署地位于卢森堡和法、德两国边境一样,马斯特里赫特也可算是三国交汇之地。而荷、比、卢三小国与法、德这两个大国,正是欧洲一体化的最坚定推动者。
第二天早上,我站在马斯河畔,看着船只来往。这条南北贯穿马斯特里赫特的河流,将城市分为东西两侧。作为游客,我的活动半径基本就在老城所在的西侧。
岸边的阶梯上,与我们为伍的居然是几百只鸽子。它们一排排肃立,占据着七八级台阶,同样望向河岸。如果从侧面望去,队伍还相当整齐。它们不怕人,与大多数欧洲城市的鸽子一样,早已与人类和谐共处。不远处的圣塞尔法斯大桥,据说是荷兰最古老的大桥。这座石拱桥之上,有人坐在桥栏上看风景,也不时有晨跑者经过。
我身后的老城依然安静。一段老城墙述说着旧日沧桑,它与河岸之间的大片绿地,就是马斯特里赫特的城市公园,早在1706年就已成为当地居民的休闲去处。
800年历史的老城墙上方,早已盖满了房舍,它们多为白色外墙,山墙精致。老城墙的斑驳和暗淡,恰恰与这一排白色房舍的精致光鲜形成对比,成为老城中我最喜欢的角落。在历史长河中,这段城墙曾被反复争夺,英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法国人走马灯式地入侵。
1815年,马斯特里赫特正式成为荷兰王国的一部分。1830年爆发的比利时独立战争中,马斯特里赫特驻军坚持效忠荷兰国王。也正因此,之后荷、比两国划定疆界时,距离比利时更近的马斯特里赫特反而被划归荷兰。
马斯特里赫特的城墙
沿着那排白色房舍下的古城墙前行,拐个弯就可以见到高大古朴的古城门,也就是马斯特里赫特的地标之一——地狱之门。之所以有此名字,是因为当年黑死病肆虐时,城门对面的一栋白色楼房就是收容病人的隔离室。由于当时的感染者多半无药可救,因此即使城门与隔离室仅仅几步之遥,却似生死两重天。古老的马斯特里赫特,拥有荷兰最古老的教堂和大桥,地狱之门也是最古老的碉堡式城门。那栋白色的隔离室,如今看来精致美丽,一点也看不出曾经承载过那么多苦痛。
作为一座非典型荷兰城市,马斯特里赫特没有运河。城里除了马斯河之外,还有一条护城河。护城河与旧城墙、周边的草地和森林融为一体,河中有许多野鸭,河岸遍布野花,使得老城中也多了几分野趣。这大片绿地是城市公园的一部分,处处都透着惬意。
“地狱之门”
城门内外,公园周边,是一条条石板老街,遍布老建筑。从上午到中午,每条街道都静悄悄的,偶有行人经过,或是大门打开,才带来几分人气。但寂静不等于冷清,家家户户都以鲜花装点窗台,充满情趣。
途经一间小超市,进去买了两瓶果汁。掏出欧元买单时,突然心有所感,这里不正是欧元的诞生之地吗?
1991年底,第46届欧共体首脑会议在马斯特里赫特举行,最终通过并草签了《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统称《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欧共体12国外长和财政部部长签署该条约,随即欧盟诞生。条约规定,要在密切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经济政策,具体内容是统一货币,制定统一的货币兑换率,建立一个制定和执行欧共体政策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从此,便有了欧元。
即使欧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欧洲一体化进程仍是人类百年来最伟大的尝试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痛定思痛的欧洲,试图以欧洲一体化消弭战争创伤,迎来复兴。不管结果如何,这一步步的尝试都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