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出纳应掌握的会计基本术语
第一节 什么是会计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会计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发展,会计的工作内容逐渐拓展,成为一项单独的工作,并产生了专门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
具有独立职能的会计,需要采用较为系统、科学的计量与记录方法。15世纪末期,单式簿记方法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这一时期一般被称为古代会计(古代簿记)时期。
1494年,《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著作中阐述的复式簿记标志着近代会计(近代簿记)的开端。
20世纪50年代,会计在传统职能的基础上又朝着以预测、决策会计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会计发展。
目前,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与会计工作的融合,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了实时、全方位的信息。
二、会计的目标
要学习和掌握会计,首先要明确会计的目标是什么,即要明确向哪些使用者提供什么标准的会计信息。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会计的目标(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做了明确规定: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上述会计的目标,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是“受托责任观”,如资金所有者(委托人)对企业管理层(受托人)能否很好地管理其资金进行评价和考核等;另一方面是“决策有用观”,如有助于潜在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有助于债权人作出借贷决策等。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于会计的目标(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实际上兼容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是一种更全面的会计目标。
三、会计的含义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组织编写的《会计》教材中对会计的定义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管理活动的一门技术。
会计既可以理解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从经济信息系统角度来看,会计是一个由经济业务原始信息输入和通用商业语言信息输出连接而成的信息系统,即会计提供经济活动所需的信息;从经济管理活动角度来看,会计是一种通过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旨在提高经济效果的管理活动。此外,随着信息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其含义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当中。
本书认为,会计的含义与会计目标一样,基于不同的理论和视角进行归纳和概括,会有不同的表述。因此,会计的定义也具有兼容性。
四、会计的对象
根据会计的定义,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反映和监督,而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被称为资金运动,因此,会计的对象也就是资金运动。
资金运动可分为投入环节、运用环节(资金循环与周转)和退出环节。以工业企业为例,在运用环节,资金运动又分为供应(或购买)、生产、销售三个环节。在资金运动中,资金形态经历了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结算资金,最后又变成货币资金的过程。
对会计的对象进一步划分,又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要素。会计要素的分类及特点在本章第三节中将详细展开叙述。把会计要素进一步细化,就是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内容在第二章中详细展开。
站在企业的角度,资金运动又通过一系列的交易或者事项来进行。交易是指单位与其他单位和个人之间发生的价值转移的交换,而事项是指在单位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