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棉花糖实验
美国斯坦福大学曾经以3~5岁的幼儿为对象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在房间里放置了看上去特别美味的棉花糖,然后对孩子们说:“如果能坚持15分钟再吃,就再给你一颗棉花糖。”接着大人们就离开了房间。
为了能再得到一颗棉花糖,有的孩子用手遮住眼睛,有的孩子转身面向墙壁,不看桌上的棉花糖,还有的孩子为了忘记棉花糖是食物这件事,故意把它当成玩具来玩。据说大约有1/3的孩子没能忍住,吃掉了棉花糖。
斯坦福大学在12年后展开了追踪调查。通过对比统一学力测试的成绩,他们发现,比起1分钟都坚持不了立刻把棉花糖吃掉的孩子,坚持了15分钟又得一颗棉花糖的孩子得分更高。于是,开展该实验的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得出如下结论,自我控制力强的孩子更容易取得较高成就。②
不过,自我控制是由调查小组推断的结果,而不是经由统计研究得出的结果。统计调查只是展示了能否等15分钟与统一学力测试成绩的相关性,至于自我控制是如何发挥作用继而影响测试成绩的,统计研究没有对这一因果机制进行相关说明。米歇尔通过追踪这批调查对象,总结了其中的因果关系(参见第7章)。
为了解开因果关系,我们有必要对连接原因与结果的过程展开追踪。自我控制和其他哪些主要因素一起影响学习习惯,进而导致测试成绩的不同呢?我们必须先弄清因果之间的联系。
适合调查这类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案例研究。案例研究与统计研究不同,它并不展示某变量与其他变量能共变到“何种程度”,而是告诉大家“何种原因”是“如何”产生影响的。
罗伯特·K.殷指出,当我们调查无法统一处理的现代现象时,案例研究能帮助我们探求“如何”或“为什么”等问题。正因如此,案例研究才能和统计研究等其他调查方法实现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