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的3种能力
现在,我们来进一步感受案例研究的魅力吧。在序言中笔者曾说过,案例研究具有3种能力。
· 活跃人类智能的能力(案例研究更适于思考力和观察力发挥作用)。
· 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读解因果关系的能力)。
· 形成“类比基础”,开拓未来的能力(即使前例很少,也能推导出有效的假说)。
活跃人类智能的能力(案例研究更适于思考力和观察力发挥作用)
曾经有过一个关于人类学习的著名实验,要求实验对象依靠记忆力复盘国际象棋的棋盘。③实验者分别给高级、中级、初学者5秒钟的时间来记忆棋子的排列。当他要求实验对象复盘下了一半的棋局时,高级棋手看两三遍就能复盘,中级棋手看三四遍就能复盘,而初学者即使看7遍也无法完全复盘。
据说,人类短时间一般只能记忆7(7±2)组东西。不论是高级棋手还是初学者,记忆力基本一致。尽管如此,当实验者要求他们复盘下了一半的棋局时,高级棋手的复盘率更高,因为高级棋手经验丰富,记住了大量的基本下棋套路。
正是由于记住了基本的下棋套路,他们无须在多余的地方使用大脑。如此一来,他们就能将有限的认知能力集中应用于关键部分。推而论之,运动选手会瞬间判断自己身处的境况并采取最合适的行动。医生同样也会如此。
这个实验要求实验对象复盘棋局,其实棋局同时也代表着这盘棋的状况和脉络。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棋局昭示着从过去到现在的种种演变和状态。这就是所谓的前后关系。
因为有前后关系,所以才容易记忆。正是由于前后关系的影响,观察力才会提高,对事物的理解才会加深。人类擅长的是沿着前后关系来思考问题,而非如电脑一般机械地演算和记忆。
笔者认为,人类的智能需要联系前后关系才能发挥作用。案例研究的第一种能力就是更适于思考力和观察力发挥作用,能够活跃人类的智能。
正因如此,包含前后关系的“案例”拥有着活跃人类智能的能力。越是经验丰富的行家,越能从案例中读取丰富的内容,直观地把握问题。由此,他们的智能被激发,思考更深入。
不过,经验本身并非总能起到积极作用。其实,关于棋盘复盘的实验还有后话。实验者要求实验对象复盘一局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乱七八糟的棋局。高级棋手、中级棋手和初学者分别尝试了复盘,没想到高级棋手的复盘率甚至连初学者都比不上。出现不同实验结果的原因在于棋局太过脱离现实。也就是说,越是经验丰富的棋手,当他看到棋盘上出现奇奇怪怪的排列方式时,反而越会感到混乱。
商业领域同样如此。置身于未知状况中,人们可能会依赖过去的经验和规则而发生误判,犯下错误。
因此,企业设想向海外发展或参与不熟悉的领域时,不能过分依赖以往的经验,应该仔细看清前后关系的不同之处,重新解读前后关系。企业既不能忽略前后关系的不同,又不能一味关注背景,应充分做到直面事态发展,联系前后关系进行理解。发挥这种人类独特的理解力可以说是案例研究的一大特征。
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读解因果关系的能力)
案例研究的第二个能力是通过读解因果关系来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当我们需要从数据较少的现象(例如“9·11”恐怖袭击事件或“3·11”东日本大地震等)中学习经验教训,思考和管理预防措施及事后应对措施的风险时,案例研究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在上文所介绍的有关宗教团体的研究中,案例研究就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者在追踪预言形成的过程时发现:①预言形成;②预言失灵;③教徒不安;④教徒为了使自己的行为正当化而歪曲自己的认知。这四个现象总是重复出现。有趣的是,该宗教团体的预言曾屡次失灵。
根据费斯廷格的调查,1954年7月23日上午,即研究小组潜入该宗教团体之前,预言者收到消息, UFO将于8月1日中午在陆军航空基地着陆。于是,当天有12名信徒在路旁等了两个多小时,可是什么都没有出现。除了遇到一个陌生男人,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信徒们失望地解散了。
然而第二天,预言者收到了神之使者的消息:“出现在路旁的人是我。”预言者欣喜若狂,信徒们的宗教活动也变得愈发活跃。
12月17日上午,一名自称某电视卡通人物的人打来电话,声称下午4点UFO将会在预言者自家的后院着陆。信徒们为了能目睹UFO,急急忙忙做了诸多准备,并按时在后院集合。可是UFO没有到来。
接着又有电话打来,说17日深夜UFO会降临后院。于是信徒们又急急忙忙做好准备,在后院一直等到凌晨3点。可是UFO还是没来。信徒们的内心已经濒临崩溃。
到了12月18日晚上,外星人使者又打来电话,声称“即将到达后院,让大家在那里坐等”。当天晚上抵达后院的是一群拨打恶作剧电话的学生。可是,预言者及其心腹深信少年们来自天界。尽管信徒中有部分人持怀疑态度,但是预言者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大家相信这些少年是神之使者。也就是说,外星人17日虽然没来,但是18日真的来过了。
接着,他们迎来了前文所述的12月21日。结局如前文所述,最终预言还是没实现。然而,预言者说:“由于信徒们的表现极为卓越,于是神把世界从毁灭的命运中解救了出来。”听了这些话,信徒们的心灵再次得到拯救。除了没怎么付出过的信徒,余下的大多数信徒都加深了信念,致力于传教活动。
如此这般,通过追踪预言形成的过程,我们了解了避免认知失调的心理机制。
在商业领域,也有许多因果关系仅靠搜集过去的数据无法得到解答。在研究复杂社会现象的时候,案例研究能够帮助我们解答过去未曾注意到的因果机制。
开拓未来的能力(即使前例很少,也能推导出有效的假说)
案例研究的第三种能力,是即使前例很少也能推导出有效假说,进而开拓未来的能力。
在政治外交领域,案例极受重视。原因在于外交及战争等非常重大的问题不会频繁发生,因此难以采用统计方法。
当政治家及外交官需要通过外交来解决纷争,或发动战争来解决领土问题,他们会选取世界上曾经发生过的案例进行参考,思考政策的制定。这就是历史类比。以企业战略管理而闻名于世的研究大家理查德·鲁梅尔特(Richard Rumelt)在其著作中曾有如下论述:④
在外交政策领域,面对复杂局面时,人们大多会参照过去的类似情况进行诊断,并且会以一定程度上取得过成功的方法为基础,决定基本方针。因此,假如诊断得出伊朗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Mahmoud Ahmadi-Nejad)是“第二个希特勒”,那么战争可能会被选为基本方针。然而,假如将其诊断为“第二个卡扎菲”,可能选定的方针就是秘密接触、施加压力。在外交政策方面,经济、外交、国防等部门往往联合起来采取统一行动。
尽管我们不可能检验这一主张是否正确,但是只要灵活应用类比的方法,合理实施案例研究,纵然前例很少,也有可能推导出有效的假说。
所谓类比,是指从已知领域(base)和未知领域(target)寻找结构上的类似性,促进理解和思考的方法。
其实有不少企业就是在类比思考的启发下掀起技术革新的。例如,当美国西南航空想要提高飞机的运转率却面临必须缩短维修时间的问题,类比思维这时就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他们研究了汽车赛事“印第安纳波利斯500英里比赛”(Indianapolis 500-Mile Race,简称“印地500”)中的进站加油,联想到维修飞机也可以让众多机械师同时协作。
类比不是检验假说的方法,而是发现的方法。由于在某个领域成立的事情不见得在其他领域也同样能成立,科学界常常将类比视为“不确定的推论”,对其保持一定的距离。然而当我们需要在未知的领域推导假说时,类比就能发挥作用了。拙著《深度模仿》⑤以及细谷功的《类比思考》也曾指出,尽管有些问题在某个领域是未知的,但在其他领域或许是已知的。因此人们往往会通过先行者的经历寻求答案,从不同地区发生的事件中得到启发,或参考同行业更先进的案例等。通过向更先进的领域学习,我们可以在当前的未知领域做出更好的判断。
不过还需注意,进行类比时选取的案例不同,判断结果也会不同。因此,有必要注意基准(base)的选择问题。
正因如此,我们才有必要牢牢掌握案例研究的逻辑,学习案例研究的方法。我们不能被表面的相似性所迷惑,而应积累广大案例,形成“类比数据库”,根据不同的目标(target)进行相应的检索,选取合适的类比案例,绝对不能仅仅以熟悉等理由来选取基准。
在接下来的第2章到第6章,笔者将介绍几篇凭借案例研究的力量找出“黑天鹅”的获奖论文。所有论文最初展开调查时都认为“天鹅是白色的”,然而却意外地遇到了“黑天鹅”。那么,研究者是怎样遇到“不可能”事件的,又是如何建立起新假说的呢?笔者将一边介绍普遍论调、意外发现以及新的假说,一边阐明探索“黑天鹅”的方法。
①Festinger, L., & Schachter, S. & Riecken, H. W.,2012. When Prophecy Fails. Literary Licensing, LLC.
②Mischel,W.,Ebbesen,E. B.,& Antonette R. Z.,1972. Cognitive and Attentional Mechanisms in Delay of Gratific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1(2): 204-218.
③Chase, W. G., & Simon, H. A.,1973. Perception in chess. Cognitive Psychology,4:55-81;Gobet,F., & Simon, H. A.,1996. Recall of rapidly presented random chess positions is a function of skill.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3:159-163.
④Rumelt,R.,2011. Good Strategy/ Bad Strategy: The Difference and Why it Matters, Crown Business.
⑤井上达彦著,兴远译:《深度模仿》,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