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当“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在眼前发生,人们往往会惊慌失措、手忙脚乱;等到事后得知事件的背景和起因时,又懊悔不知道居然还会有那种事情发生。人们会遗憾地想:“如果早就知道的话,应该能应对得更好吧。”
豪华邮轮“泰坦尼克号”沉没,正可谓当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中的代表。这艘全长约270米的邮轮,船底为双层结构,船底下层的水密舱有16个之多,因此被称作“不沉船”。如果预先考虑到船有可能沉没,那么救生船的数量想必会增多,也就会有更多人获救。
关于“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事后有人头头是道地做了解释。然而,无人了解真实情况。我们所能确定的是,只要是船,就绝对“有可能”沉没。
文艺评论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把“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比喻为“黑天鹅”。欧洲人在抵达澳大利亚发现黑天鹅之前,一直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黑天鹅是“不可能”存在的。
当自以为绝不可能发生的事真的发生了的时候,我们会在心里惊呼:“怎么可能?”可是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而随着我们认识到事件的可能性,我们的学习效果也就得到了提升。
我也曾惊呼过“不可能”。1995年1月17日清晨5点46分,阪神大地震发生时,我就这样惊呼过。因为在那之前,我一直以为日本关西地区不可能发生地震。
室外光芒闪过,地下仿佛突然发生了一场爆炸,然后地面开始剧烈地上下震动。我当时根本没想到是地震,还以为是核弹之类的爆炸声。关西的这场地震超出了我的想象。
虽然我曾在地理课上学习过大地震的产生原理。太平洋板块受到挤压而发生俯冲,受其反作用力的影响地面上下震动。但我经历的地震都是先横向晃动,然后逐渐加剧,接着就会平息下来,而不是像爆炸一样纵向晃动。
事后人们才知道,原来日本到处都是活断层,当活断层相互错动时,就会引发这种直下型地震。尽管研究地震的相关学者了解这一事实,并曾标示过活断层的危险度,但在当时,大多数普通人都不知道直下型地震。
从专家们评论阪神大地震的语气中可以看出,他们似乎早已意识到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听了他们的评论,我不禁想:“如果早就知道的话,想必许多人都能免于一难。”
和阪神大地震一样,不论是“3·11”东日本大地震,还是“9·11”恐怖袭击事件,都出人意料,令人难以置信,然而这些事件真的就这样发生了。正因如此,塔勒布才敲响警钟,呼吁大家应时刻意识到“黑天鹅”的存在。
部分“黑天鹅”的产生单纯基于“不确定性”与“随机性”,因此无法预测。所以,提醒自己一切皆“有可能”,须做好万全准备。
不过,世界上还有一些“黑天鹅”是源于人类的无知。有时候,我们认为的“不可能”,是由于我们“不知道”。例如,有些知识在当时尚未完全为人所知,又或者有些知识虽然已经为人所知,但是并没有广为人知。
比如说,以前学校体育社团都认为运动过程中饮水会令人感到更加疲乏,因此应避免胡乱摄取水分。想必有不少人曾被严厉地告诫:“不要喝水!”然而,渐渐地,专业选手往嘴里灌运动饮料的景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对于不了解情况的外行来说,这就是“黑天鹅”。后来人们才知晓,原来同时摄取盐分和水分能够预防中暑。在这个知识广为人知之前,又有多少人曾因此而中暑死亡?
学术研究者的使命是发现“黑天鹅”。其一,发掘“不可能”中的可能性,去探索是否有超出专家认知的“黑天鹅”。其二,有些知识尽管已经为专家所知,却仍被普通人认为“不可能”,专家应积极地向普通民众普及这些知识。
管理学的启示
现在我们换个话题,大家是否知道,管理学界也有个“奥斯卡奖”呢?说起社会各界的重要奖项,电影界的“奥斯卡奖①”(Academy Award)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音乐界有个“格莱美奖”(Grammy Awards),想必大家也有所耳闻。“金球奖”(Golden Globe Awards)则是电视界非常有名的奖项,有的电视剧迷专挑金球奖的获奖作品观看。
不过,了解管理学界“奥斯卡奖”的人恐怕仅仅局限于专业人士。荣获该奖项的作品包含了不少出人意料的知识,但都尚未被普通大众所熟知。
本书将从管理学界的“奥斯卡奖”获奖作品中,专门选取出人意料的知识进行介绍。受篇幅所限,本书只能介绍其中一部分论文,重点关注那些连专家都大呼不可思议的研究成果。
美国管理学会(Academy of Management,简称AOM)是世界管理学界最具权威的一个学会。截至2014年6月,该学会有18600名会员。它出版的《美国管理学会学报》(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简称AMJ)也是管理学界的顶级期刊之一,每年刊载的论文数虽然有所浮动,但是大致为60篇左右。而每年向该期刊投稿的论文有上千篇,可见在这一期刊上发表论文难度有多大。
每年精选的60篇论文中,还会评选出最优秀论文奖(Best Article Award)。获得最优秀论文奖的作品可以说是千里挑一。
与电影、音乐、电视剧相同,学术研究也同样富有内涵,需要研究者耗费心血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因此,获得最优秀论文奖的作品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为划时代的研究成果。在这一点上,这些论文也与电影、音乐、电视剧的获奖作品没有什么不同。
例如,有一篇曾被提名为最优秀论文奖候选的论文,题目为《超人对决神奇四侠》。②该论文试图把超人和神奇四侠进行对比,论证到底是一个超人式的创作者比较优秀,还是由拥有不同特技的创作者组成的团队更为优秀。论证结果显示,如果以“双方都具有创作各种作品的经验”为前提,那么超人式的创作者更胜一筹。尽管神奇四侠是个非常优秀的团队,但是在统合各种知识的能力方面,与单人作战的超人相比仍有所欠缺。
不仅如此,在学术世界中,有些内容能够激发人们的求知欲,有些内容则有利于实践应用。而“寻找黑天鹅”的研究能够开拓学术研究前沿,有着重要的价值。笔者希望企业家以及承载未来希望的年轻人能够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
本书尽量避免使用太过专业的术语,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句向企业家乃至普通人介绍学术作品。希望读者能够体验管理学界“奥斯卡奖”获奖作品的独特魅力。
本书所列举的研究成果都是当之无愧的优秀作品,题材与内容都值得广泛注意。论文题材涵盖组织变革、新业务开拓、人才招聘、新技术普及,以及企业并购等管理学必不可缺的课题。涉及的研究对象包括教会、报社、电影制作公司、医疗机构、风险企业等。有的论文提出了与普遍论调截然不同的见解,有的论文把彼此对立的见解进行了统合,还有的论文发现了令人意外的真相,或是探明了不可思议的现象的产生原理。即使是普通读者,在读后想必也会恍然大悟,感叹“原来如此”,或是获得新的启示,提醒自己该怎样去做,该注意什么。
发现世界真相的方法
笔者不仅希望读者能够愉快地体验研究内容的有趣之处,也希望读者能学习到有益于日常实务的研究方法。因此,本书在选取获奖作品时,集中选择“案例研究”(case study)类论文。与需要罗列公式进行复杂阐释的研究不同,只需了解案例研究的研究方法,读者就可以将其应用于今后的实践过程。
管理学研究主要使用如下两个方法。其一为本书所介绍的案例研究,其二为统计学研究。主流方法是利用统计学开展的“假说检验型研究”,如今该研究方法已经是管理学领域的一大潮流。
比如检验所谓的“快乐工作模式”,即如果从业人员的满意度较高,公司业绩也会提高。若是使用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应该开展问卷调查。对各企业各部门的从业人员开展满意度调查,同时通过某种形式将各部门的业绩量化。然后观察满意度高的部门,检验其业绩指标是否也高。虽然满意度调查问卷能否调查出员工的幸福度是个问题,但通过统计学调查推导出普遍成立的法则是值得肯定的,学界也公认其为一种捷径。
与此相反,案例研究是对某个特定的企业、组织、个人、产品等展开研究。即使同样调查“快乐工作模式”,案例研究不会去大量搜集数据,而是关注少数的案例。例如,在业绩持续上升的丽思卡尔顿酒店,为何员工能够如此积极地工作?在经营有方的迪士尼乐园,调动演员积极性对团队演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案例研究分析的就是诸如此类的个别案例,并试图从中获得启发。
但是,尽管案例研究能明确证明某些个别的案例,我们却不能将研究成果简单地推演到其他案例当中。因为案例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场所、状况下,同样的结果不见得每次都会发生。社会科学研究的立足点在于探求普遍成立的法则,我们不得不承认,案例研究在这一方面确实具有局限性。
然而,案例研究也具备统计学研究所没有的绝佳能力。即使只是专注于一项案例,案例研究也包含如下三种能力:
· 活跃人类智能的能力(案例研究更适于思考力和观察力发挥作用)。
· 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解读因果关系的能力)。
· 形成“类比基础”,开拓未来的能力(即使前例很少,也能推导出有效的假设)。
案例研究的这些优点在打破一般论调、类比未来案例方面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如果说统计学适合用来研究作为整体的白天鹅,那么与之形成对比的案例研究则适合于找出“黑天鹅”。
事实上,或许是因为案例研究具有如上特性,管理学界的几个主要学会都有不少案例研究型论文获得了最优秀论文奖。
在这里,笔者要讲述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如前文所述,管理学界的主流研究一直以来都以统计学为基础,许多使用统计学研究的论文被刊载在学术期刊上。即使这些论文所要检验的假说并不重要,引发的启示也无法给人留下深刻记忆,但只要证明了假说,就有可能被学术期刊采用。在这一点上,统计研究型论文很有优势,在学术期刊上的刊载比例约占所有论文的90%。
换言之,案例研究型论文的刊载比例小于10%。从数量上来说,案例研究型论文的存在感非常低。
另一方面,当我们查看获得最优秀论文奖的论文时,会发现案例研究的存在感突然变得强大起来。以最近趋势为例,在AMJ的获奖论文当中,案例研究型论文约占50%(2000年至2013年)。管理学界的权威学术期刊《管理科学季刊》(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简称ASQ)以刊载后5年内的影响力为依据,评选出最优秀论文奖,其中案例研究型论文约占获奖论文总数的70%(2000年至今)。
为何众多案例研究型论文被选为最优秀论文呢?我们来看一下AOM的基本评选标准(2002年至2009年)。
· 论文提出的研究课题有多重要?
· 论文所揭示的理论能多大程度加深人们对组织的理解?
· 是否采用了严谨的研究方法,并且针对研究课题明确提出了强有力的答案?
· 该论文对未来的管理学研究将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
以上标准有个共同点,即强调论文研究带给读者的冲击。
换言之,大多数情况下,案例研究能够提出颠覆学术界常识的课题,发表出人意料的见解。我们甚至可以略为夸张地断定,案例研究在发现“不可能”事件方面具有重要贡献。也就是说,案例研究这一方法适用于寻找“黑天鹅”。
仔细想想,人类常常会遇到“不可能”的事情,并且注定要面对这些“不可能”。比如,“3·11”东日本大地震之后紧接着发生的核泄漏事故,想必当时大家都觉得难以置信。尽管如此,对“不可能”事件的事后分析往往给人以该事件事先就已经被预料到了的错觉。而且由于专家解释得特别清楚,人们误以为类似的事件在下次发生时可以预测。
然后,错觉引发了又一个难以置信的事件。就算我们在制定地震预案时做了周全的考虑,意料之外的事件还是可能发生。并且我们越能详尽地解释事件,就越会觉得新“预想”已经相当完备,但实际上这一预想很可能靠不住。因此,塔勒布对于此类事后诸葛亮式的解释持怀疑态度。他提醒人们警惕这种自圆其说的事后解释。因为就算告知人们有“黑天鹅”,或许下次又会出现“蓝天鹅”或者“红天鹅”。
正因为如此,除了尽快找到颜色令人难以置信的天鹅,我们别无他法。就算总是遇到难以预期的不确定性,我们仍应尽全力找出我们认为“难以置信”的现象以及“难以置信”的假说。这不正是所谓的科学进步吗?
事实上,持这种态度做出的研究成果往往会受到赞誉。2006年以AMJ编辑委员为对象的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编辑委员所列举的“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就是此类案例研究。
因此,本书打算选取一些获奖或获得学界好评的案例研究,将其内容及方法介绍给读者。
优秀影片的优秀之处不仅在于故事本身很有趣,这些电影的制作手法往往也相当精妙。同理,获奖论文的诞生同样需要极为有趣的调查手法来推动。因此,我希望读者不仅要关注研究的内容,还要把视线转向研究的方法,仔细品味,力图把这些研究方法应用于未来的实践中。尤其是那些推导并检验新假设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案例研究绝不仅限于专业人士郑重其事的学术研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会产生一些类似的案例研究。可以说,获奖论文的研究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调查研究,还可以应用于实践及日常生活。笔者认为,通过理解这类学术研究的精华,人们可以提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洞察能力。
①即Oscars,别名“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编注
②Taylor, A., & Henrich R. G.,2006. Superman or tde Fantastic Four? Knowledge combination and experience in innovative team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49(4):72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