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丝柳:龚莉随笔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文化自信

2015/01.09

昨天下午和安徽书店几位喝茶,叨嗑合作。那茶许是真货,闹得晚上半宿睡不着。眯瞪了一会儿,6点不到起床,收拾停当即出门。路途有点远,又恐遭遇“首堵”,早点儿赶路吧。看过去,月亮还在树梢上。长臂挖掘机还在百科编辑大楼前忙碌,最后的攻坚战围绕消防池打响!挖掘机昼伏夜出,人们下班它干活,人们上班它撤离。

9时,《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传播学科编委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中国这些年,新闻传播业插上高新技术的翅膀飞速发展,直接从业人员已达500多万,开设该专业的高校超过700所。在“三版”中,传播学第一次作为独立学科设立,各位与会者欢欣鼓舞!

主编胡正荣,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校长,中国视协第六届副主席。胡教授河南人,60后,是三版主编中的少壮派,会上说话轻言细语,待人平和。胡教授先做一番动员,随后进入讨论。

由于是首次设立,加之近年传播学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乱象丛生,议题自然主要集中于传播学自身知识体系、知识架构的构建上。专家们纷纷从学理、实践、国内、国外诸多方面阐述自家观点。搞传播的人本来就很活跃,善表达,人人争相发言,场面相当火爆。时间过得飞快,散会时间到了,大家还未能达成一致。胡教授笑道,说明大家较真了,这是好事,希望回去后各自提交一份框架设计意见,供编委会参考并确定最终方案。

泸定桥。川藏茶马古道上的重要枢纽和红军长征中飞夺泸定桥战役的核心地。

散会了,去学校食堂就餐。与一学者同行,他高高瘦瘦,斯文书生模样,是清华大学的李彬教授。显然,他还沉浸在热烈讨论引发的思考中,一路上都在谈他的观点。我自觉受益匪浅。便请李教授写下来。

不久,学科编辑转来了李教授的“关于中国大百科全书传播学的一点意见”。如下:

“百科全书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知识水平,而且更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理解世界、把握世界的认识水平。也就是说,百科全书既是知识总汇,又是思想标高。因此,传播学卷在力求知识的权威性、系统性、普适性的同时,也应以高度的学术自觉着力展现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而非不列颠百科全书或其他百科全书的‘中国版’。

作为一门学科,传播学总体看来一方面在世界上(而非国际上,所谓国际以及国际化、国际社会等实为西方)还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知识体系颇为庞杂,莫衷一是。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作为舶来品引入中国的传播学,大抵属于一套以美国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传播实践、理论话语为基本蓝图的知识谱系,包括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政治传播、健康传播、跨文化传播等知识划分与知识叙述,以及信息、媒介、受众、效果等核心概念和专业范畴。

对中国社会与传播而言,这套知识谱系又有‘横向不到边,纵向不到底’的局限。所谓横向不到边,是指这套舶来品即使适用,也大多针对东部地区,而在中西部广大地区则不免圆凿方枘,甚至格格不入。同样,纵向不到底乃指这套知识话语主要关注‘北上广’发达状况,包括网民、中产阶级、消费主义、商业文化、个人价值与自由,甚至拜金主义、‘普世价值’等意识形态迷思,而十数亿普通民众及其丰富多彩或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与传播实践基本处于其理论盲区。

随着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特别是两个一百年目标日渐显现以及相伴的文化自觉意识日渐凸显,如何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传播学卷中体现中国人在传播理论与传播实践中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改变传播研究亦步亦趋、唯马首是瞻的总体格局,是第三版编撰中需要格外留意的。事实上,中国数千年幽远的文化传统,从诸子百家的传播思想,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等传播习俗,特别是近百年来共产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性巨变,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深入人心、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的兴衰起落、党性人民性的现代传播意识等,都在广阔领域留下丰富厚重的遗产。对此,也应有相应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从而有所体现以对世界的传播学作出中国的更大贡献。

总之,在马丁·布伯‘我与你’的关系中才能形成真正的学术对话,亦即毛泽东对战略战术的概括——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而非你打你的,我也打你的)。”

后记:因为要在此书刊出李教授的“一点意见”,我特意给他打电话,得到了他的许可。他还说:“对你那天会上所讲‘新时代、新百科’中的‘守正出新’印象深刻。百科全书如此,学科建设也是同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