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张扬的ISI首席代表
1995年的ISI,整个公司才30个人,张朝阳作为它在中国的首席代表,从招聘员工开始,也经历了一个创业的过程。公司的业务主要是与各个信息提供者谈判,然后把信息形成一个数据库,将中国的商业信息和全世界新兴市场的商业信息汇集到同一个服务器上,通过一种付费方式,为华尔街和世界其他地方服务。公司算不上是一个互联网公司,但传播媒介是互联网。张朝阳首先接触的是新华社,当时的他带着便携式笔记本电脑,穿着西服到新华社等很多地方收集数据,很快就把中国数据库建了起来。
当时ISI的中国办事处,在北京万泉庄园的一个小公寓里,办公面积只有24平方米。张朝阳工作、住宿都在那里,每天连觉也睡不好。后来才知道,紧邻他的办公室的是一间锅炉房,师傅每天凌晨3点钟就开始工作了。有时候,早上9点钟第一个员工上班敲门的时候,张朝阳还没起来。回国后的第一个元旦,张朝阳在清华大学时的一个同学来看他,一见张朝阳就问:“啊呀,你怎么住在这个地方,这哪像一个公司的样子呀?”
虽然很辛苦,但张朝阳一点都没有抱怨,至少他在一个美丽的女记者面前是这么说的:“回来之后没有失望过,一分钟也没有,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沉浸在特别兴奋的状态里,看到远山的景致,跟一个出租车司机报出地名,就像吃久了没有加沙拉酱的卷心菜,忽然吃到好吃的川菜一样有滋有味极了。那种在亚文化圈里生活的麻木和冷漠逐渐被暖过来了。我慢慢地能欣赏中国人在自己的生活里完整的热情、支持和依靠,明白一个人必须活在自己的文化圈里才能快乐。”这段话一如他之后所做的事情,让人很难理解,但有他自己的道理,这就是张朝阳。
张朝阳和本书其他主人公不同,田溯宁、张树新、马云一开始都有一个清晰的商业模式,而张朝阳没有,他只知道,互联网里有很多机会。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公司是做什么的。他的第一个公司爱特信,是互联网技术公司的意思[15],也就是说,他只知道自己是做互联网的,至于具体做什么,他也不知道。
所幸的是,张朝阳还不算莽撞。他首先用一份海外公司首席代表的工作让自己过渡,然后拿在这家公司还算过得去的业绩去找风险投资。幸运的是,他真找到了资金,并由此发展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