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常平仓”:中国的经济传统
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管子·治国》
岁穰民有余则轻谷,因其轻之之时官为敛籴,则轻者重;岁凶民不足则重谷,因其重之之时官为散粜,则重者轻。上之人制其轻重之权而因时以敛散,使米价常平以便人,是虽伯者之政而王道亦在所取也。
——(明)丘濬
追溯源头,常平仓法完整的原理阐述从《管子》轻重论而来。轻重论发现了粮食与万物之间轻重的纲目关系,并确立了一种纲举目张的粮食调控机制——通过建立以粮食为本位的缓冲储备向经济社会施放收敛波动的稳定力。操谷币以定天下,轻重论这一“顶层设计”从理论上给出了中国人最早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型。常平仓有兴有废,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一统时期,常平仓的规置多为统治者所重视,成为财政、粮政、仓政、荒政的交会点和经济调节之策的关键词。常平仓法滥觞于先秦,西汉宣帝时期耿寿昌创制,至唐代中央政府逐步构建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北宋时期,王安石推出的青苗法借小额信贷将常平仓货币化,这一并不成功的常平新法为南宋朱子社仓拓展出常平仓基层化道路提供了历史借鉴。预备仓为明代所独有,它虽综合了常平仓与社仓的优点,但对运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难以长久维持。沿承至清代,常平仓制臻于成熟与完备,陈宏谋积极推动常平仓、社仓建设的案例展现出社会精英致力于将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统一以求经济常平的均衡解。“财政养仓”“仓内养仓”“仓外养仓”是粮食缓冲储备的三种经营模式,由于官营常平仓在宏观层面、公共领域担负着稳定、安全与福利之责,故而维系其长期发展的经营选项应是财政养仓。除了政府治理能力之外,财政养仓的不可持续性是常平仓产生各种弊端及常平仓发展难以摆脱倒U形周期律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