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行集:影视人类学的道路(第1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从小荧幕到大银幕,蹚一条自己的路

【映坛第二期嘉宾】雷建军教授

雷建军,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纪录片研究。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格林纳达影视人类学中心访问学者,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纪录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6年春,创建清影工作室。2009年春,创建清影放映。

主要研究成果:雷建军、钟大年《纪录片:影像意义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雷建军、梁君健、焦瑞青《四个中国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雷建军、李莹《生活而已——2000年后中国独立纪录片导演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雷建军、梁君健、刘硕主编《算命:清影纪录中国·2009》《再见乌托邦:清影纪录中国·2010》《活着:清影纪录中国·2011》,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雷建军、梁君健主编《清影工作室纪录片作品集(2006—2011)》,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雷建军《视频互动媒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主要导演作品:VR节日影像志《广东梅县畲江镇客家中元节》(2017),于2017年入围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获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纪录片《一张宣纸》(2013),于2013年在世界人类学大会民族志影展展映,于2014年在广西国际民族志影展主竞赛单元获最佳影片提名,于2015年在中国民族题材纪录片回顾展展映;纪录片《二零零八·纪》(2009),入围2010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IDFA),获搜狐视频2011·全球华人纪录片互联网巡展最佳华人风范纪录片奖。

主要制片作品: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2016),于2016年获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院奖最佳电视纪录片并入围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于2017年被评为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纪录片,获休斯敦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提名;纪录电影《喜马拉雅天梯》(2015),获2015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摄影奖、2015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最受观众喜爱纪录片奖、2016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及2016年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院奖特等奖,于2016年入围香港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影片、巴西利亚国际电影节,于2017年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提名;纪录电影《飞鱼秀》(2014),获2015年凤凰视频纪录片大奖评委会特别奖和2015年成都剪辑艺术金沙奖最佳纪录电影剪辑奖。

监制作品:《大河唱》《燃点》等。

《喜马拉雅天梯》
(雷建军提供)

《大河唱》
(雷建军提供)

从青藏高原到黄河流域,雷建军未曾停歇。在青藏高原,他记录了西藏登山学校学生的生活。在黄河流域,他又感受到了民间歌曲的活力与张力。可以说,音乐纪录电影《大河唱》是一部挥洒着热情的作品。三千年前,诞生在黄河边的民歌集《诗经》启蒙了大河流域灿烂的民间艺术。三年前,一群对民间艺术满怀热情的电影人,从城市出发聚到了黄河边,从源头无人区到入海口,历时三年,跨越70万公里……《大河唱》记录了一位从河边走出的当代艺术家和四位固守土地的民间艺人:说书人刘世凯、花儿歌手马风山、百年皮影班班主魏宗富、民营秦腔剧团团长张进来和探寻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歌唱当下的艺术家苏阳。

历时三年,创作团队将摄影机架到最远的河边,埋进偏僻的土地里,采取“田野记录”的方式,与被拍摄对象同吃同行,一起生活劳作。他们像种地一样,耕耘了1600多小时的生活影像,完成了对音乐与生活的“深描式”记录。[1]

兰州大学人类学影像映坛第二期访谈

时间:2017年5月

地点:兰州大学校园毓秀湖北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