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胆囊结石
一、胆囊结石病人“一病一品”护理路径
二、胆囊结石病人“一病一品”护理方案
胆囊结石(cholelithiasis)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主要为胆固醇结石、混合性结石或胆色素结石,常与急性胆囊炎并存。胆囊结石是消化道疾病中最常见且花费最高的疾病之一,大多数胆结石病人终身无症状,但在随访长达10~15年期间,15%~25%的病人会出现症状,通常表现为胆绞痛,而不是胆结石并发症(如胆囊炎、胰腺炎和胆总管结石)的相关症状。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结石部位、大小以及是否造成胆道梗阻和感染等因素,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不同族群之间胆囊结石的总体患病率有很大差异。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如女性、高龄、妊娠、肥胖、家族和遗传因素等。
(一)胆囊结石病人入院时
【热心接】
1.入院介绍
详见第一章第一节相关内容。
2.基础评估
详见第一章第一节相关内容。
(二)胆囊结石病人手术前
【耐心讲】
1.病因
胆囊结石是综合性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与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胆固醇成核过程异常以及胆囊功能异常有关。这些因素引起胆汁成分或理化性质发生变化,使胆汁中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沉淀析出、结晶而形成结石。
2.临床表现
大多数病人可无症状,成为无症状胆囊结石。典型症状为胆绞痛,疼痛位于腹部右上象限、上腹或胸骨后(不常见)剧烈的钝痛不适,可能放射到背部(尤其是右肩胛骨),病人经常自诉伴有出汗、恶心及呕吐,且疼痛不因运动而加重,也不因蹲坐、排便或排气而缓解,通常持续至少30min,1h内达到稳定。有些病人会有一些非典型症状,如胸痛或非特异性腹部不适。此外,胆绞痛伴发热、黄疸或血液学检查异常(白细胞增多,肝功能检查及胰腺检查异常)提示发生胆囊结石并发症(急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伴或不伴急性胆管炎及胆石性胰腺炎)。
3.诊断
护士耐心讲解相应检查的注意事项,若病人存在年老体弱或没有家属陪同等特殊情况时,要主动给予帮助,积极联系配送人员帮助病人按时检查。
(1)实验室检查:
无并发症胆囊结石病人实验室检查结果应是正常的,实验室检查异常(白细胞增多、肝酶或胰酶升高)提示发生胆囊结石并发症,如胆囊炎、胆管炎或胰腺炎。
(2)影像学检查:
B超。经腹超声是检测胆石存在最为直接、客观的方法,因为经腹超声是非侵入性的、容易获得、价格相对低廉,且不会使病人受到电离辐射。进行经腹超声检查前,建议病人禁食至少8h,因为胆石在扩张胆囊中显像最为清晰。对于有典型胆绞痛但超声没有发现胆石的病人,建议在几周内进行经腹超声复查。
4.治疗方式
偶发(无症状)胆囊结石相关死亡率明显低于治疗相关死亡率,因此,大多数专家建议不要对无症状的胆石病人进行胆囊切除术。一旦出现胆道系统症状,则建议进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术,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
5.术前准备
(1)心理准备: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缓解/消除病人害羞、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进行心理支持和疏导、制订健康教育计划。
(2)饮食指导:
饮食指导见专科护理品牌,“健康守卫者——胆道疾病饮食‘聊’法”。
(3)休息:
保障良好的休息,消除引起不良睡眠的诱因。
(4)适应性训练
1)护士指导病人床上使用便盆的方法。
2)教会病人自行调整卧位和床上翻身的方法。
3)入院第一天向病人和家属宣教相关知识,教会病人正确深呼吸、咳嗽、咳痰。深呼吸方法详见第二章第五节相关内容。
(5)胃肠道准备:
肠道准备包括术前饮食调节、抗生素使用及机械性肠道准备(mechanical bowel preparation,MBP)。术前长时间禁食、禁饮可加重术后应激,促进术后炎症因子和相关激素释放,加重术后胰岛素抵抗,建议术前6h禁食、2h禁饮,麻醉前2h可口服清流质饮食。常规术前1d晚上10点以后禁食禁水,以预防手术期内发生胃内容物反流、呕吐或误吸而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需叮嘱病人“禁食禁水”是指严禁经口摄入任何食物、饮料或水,术前无须常规行机械性肠道准备。
(6)手术区皮肤准备:
最新证据表明,不应使用剃刀刮除拟行手术部位的毛发,必须备皮时可使用推剪刀或脱毛剂。一项包含19项试验的Meta分析提出,相比术前用剃毛刀备皮的病人,术前不备皮者的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风险显著降低(RR=0.56,95% CI=0.34~0.96)。备皮的时机也非常重要,研究显示即将做手术切口时实施备皮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最低。本病房采用术前1d使用备皮刀为病人备皮,使用清洁剂清洁病人肚脐内污垢。备皮范围为乳头水平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后线。嘱病人术前1d晚上洗澡,用肥皂和水清洗手术区域皮肤,注意再次清洁肚脐。
(7)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详见第二章第十八节专科护理品牌相关内容。
(8)手术当日注意事项:
如有高血压药物,可嘱病人喝一口水服药。摘下手表、手镯、项链、戒指、眼镜、耳环、角膜接触镜、义齿,不要涂唇膏及指甲油。女性病人如在月经期,要如实告知医师。术晨贴身穿好病号服,手术等待时间长时会考虑输液,手术车来接时告知病人及家属要收好贵重物品。
【细心观】
1.观察症状
当胆囊结石伴有胆囊炎急性发作时,病人上腹部或右上腹部剧烈绞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并有不同程度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当胆石引起胆总管梗阻时,病人上腹部或右上腹部疼痛或绞痛,可放射至右肩部,重者可伴有冷汗、面色苍白、恶心与呕吐等,并伴有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约70%的胆总管结石病人,在上腹绞痛、寒战高热后的12~24h即可出现黄疸。对于呕吐病人,护士指导病人呕吐时坐起或侧卧,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用深吸气、转移注意力等放松方法,减少呕吐的发生。呕吐后协助病人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清理呕吐物。需要时遵医嘱给予止吐药物、留置胃管等。
2.观察症状差异
(1)无症状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大多数是在常规体检中发现。
(2)结石嵌顿:
胆囊内的小结石可嵌顿于胆囊颈部,引起临床症状,尤其在进食油腻饮食后胆囊收缩,或睡眠时由于体位改变可以使症状加剧。
(3)胆绞痛:
当胆石嵌于胆囊颈部时,造成急性梗阻,导致胆囊内压力增高,胆汁不能通过胆囊颈和胆囊管排出,从而引起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胆绞痛。呈持续性右上腹痛,阵发性加剧,可以向右肩背放射,往往会伴有恶心、呕吐。有部分病人可以在几小时后临床症状自行缓解。
(4)胆囊穿孔:
如果胆囊结石嵌顿持续不缓解,胆囊会继续增大,甚至会合并感染,从而进展为急性胆囊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少部分病人可以进展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严重时可以发生胆囊穿孔,临床后果严重。
3.急、慢性期疾病观察
(1)急性期
1)急性胆囊炎: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绞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甚至可诱发心绞痛,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常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和食欲下降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
2)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腹痛、寒战高热、黄疸是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的典型表现,称为查科三联征。
(2)慢性期
1)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多为右上腹或上腹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进食油腻食物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2)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多有反复发作或绞痛史,每于冬秋之交发作较频繁,较大结石有时长期无症状。
3)慢性胆管炎与胆管结石:其临床表现亦不典型,可无症状或类似慢性胆囊炎的征象。
(三)胆囊结石病人手术后
【耐心讲】
1.术后体位
去枕平卧6h,之后无不适,可床上翻身或坐起。
2.术后饮食
见专科护理品牌,“健康守卫者——胆道疾病饮食‘聊’法”。
3.术后活动
早期活动有利于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深静脉血栓、促进肠蠕动恢复、减少尿潴留发生。术后6h护士会教病人床上翻身及坐起的方法,协助病人下床活动,鼓励病人尽量自己完成术后洗漱、进食等日常生活活动。
4.术后疼痛护理
术后4~6h评估病人的疼痛情况。解释腹腔镜手术过程中为创造气腹会往腹腔内注入CO2,可能会导致术后的腹部胀痛,随时间可以自行缓解。如疼痛≥4分,应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如疼痛≥5分,应通知医师给予疼痛治疗,遵医嘱给予疼痛治疗后应在30~60min复评。
5.T管引流的护理
单纯胆囊切除是不需要放置T管的,如果存在胆管结石、胆管异物、胆管增粗等符合胆总管探查指征的才需要放置T管,以达到引流胆汁、支撑胆管、观察病情、造影取石的目的。向病人讲解引流管留置的目的及重要性,嘱其勿自行拔管。详见第二章第十二节专科护理品牌相关内容。
【细心观】
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术后遵医嘱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及鼻导管吸氧,定时监测并记录病人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观察病人术后体温有无升高;观察病人伤口及管路情况,伤口敷料渗湿及时找医师换药,管路固定牢固,保持管路引流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及时发现出血或吻合口瘘等情况;观察病人皮肤情况,对于压力性损伤高危或过度消瘦的病人,在骶尾部及骨隆突处贴保护贴来保护皮肤,预防压力性损伤。
【诚心帮】
帮助病人第一次床上翻身、第一次咳嗽咳痰、第一次下床活动、第一次进食。
1.第一次床上翻身
术后由手术室返回时,护士协助病人翻身,查看骶尾部皮肤情况。嘱病人6h后开始翻身活动,告知病人翻身时应关注引流管路、输液管路及监护仪器线路,鼓励病人主动进行体位的变化,有助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恢复,减少压力性损伤。
2.第一次咳嗽咳痰
护士向病人强调咳嗽咳痰对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性,告知病人咳嗽咳痰时保护伤口的方法。
3.第一次下床活动
护士向病人讲解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早期排气,同时预防深静脉血栓。术后6h后指导病人坐起,帮助病人下床活动。
4.第一次进食
病人术后的第一餐对病人意义重大。护士告知病人术后6h即可进半流食,讲解可选择半流食种类。
胆囊结石病人术后由于伤口、引流管等各种原因,自理能力下降,护士在做到“四个第一帮”的同时,鼓励和指导病人逐步恢复自理能力,最终使病人完全自理,树立信心,回归社会。
(四)胆囊结石病人出院时
【温馨送】
护士在病人出院前送上由病房自制的“饮食指导卡片”,指导病人合理饮食,促进身体恢复,同时督促并指导病人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强身体素质,避免结石的再次复发。
1.出院指导
护士在病人出院前向胆囊结石病人送上“出院指导单”,讲解出院手续办理方法。
2.伤口
7d后便可揭去敷料沐浴,如果出现伤口红、肿、热、痛、渗血较多时请及时就诊。
3.讲饮食
指导病人合理饮食,督促病人养成健康饮食习惯,见专科护理品牌,“健康守卫者——胆道疾病饮食‘聊’法”。
4.活动
根据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的特点,出院后鼓励病人早期、适量活动,1个月内不提倡重体力劳动或过量运动,劳逸结合。
5.复查
出院后3个月到门诊复查(为保证就医的连续性,建议挂手术医师门诊号),如出院后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黄疸、发热、白陶土样大便或出现茶色尿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五)胆囊结石病人出院后
【爱心访】
护士在留置T管病人出院一周内进行电话访视,访视内容主要为引流管固定情况,引流液倾倒情况,家庭护理情况等。护士在访视表上(附录73)记录访视结果,并针对病人存在问题给予指导,同时询问病人需求,及时给予病人帮助。
三、胆囊结石病人“一病一品”专科护理品牌
专科护理品牌:“健康守卫者——胆道疾病饮食护理”
1.意义
胆道疾病的发生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不规律、不卫生是胆囊结石和胆囊炎等疾病的常见诱发因素。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可减少胆道疾病的发生与复发。依据病人住院期间不同时期不同需求进行相应饮食指导,保证病人住院期间饮食健康,以促进身体康复;出院时,根据个体需求提供个性化饮食健康教育服务,并赠予病人文字宣传资料,督促病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方法
护士使用胆道疾病饮食“聊”法资料表(附录74)对病人进行疾病相关的饮食宣教。
(1)入院评估:
病人入院后,及时评估病人饮食习惯,针对不良饮食习惯及疾病情况进行饮食指导。
(2)术前饮食指导:
依据手术方式给予相应饮食指导,如软食、禁食水、清洁肠道等。
(3)胆囊切除术后饮食指导:
胆道系统具有分泌、储存、浓缩和输送胆汁的功能,对胆汁排入十二指肠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胆囊是人身体里储存胆汁的场所,胆囊通过自身的收缩,将浓缩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以帮助消化脂肪。胆道疾病的发生与体内胆固醇过高和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切除胆囊后脂肪的消化吸收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胆囊切除术后应选择含胆固醇较低的食物。
胆囊切除后饮食需注意:
1)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手术后近期,尽量减少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入,不吃或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蛋黄、鱼子、蟹黄等含脂肪及胆固醇高的食物。
2)要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以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及促进伤口恢复,如瘦肉、鱼类、豆制品等。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等。
3)少量多餐,饮食规律,忌暴饮暴食,以适应胆囊切除术后的生理改变。每日以4~5餐为宜,并需多饮水。
4)烹调食物时,以炖、烩、蒸、煮为主,忌用炸、烤等方法烹调,少食用动物油。
5)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
6)2~3个月以后,可以逐渐适当增加一些脂肪食物,由少到多,如进食后有不适,再酌情减少或暂时不吃。
7)遵医嘱服药并定期到医院复诊,遇有不适应及时就诊。
(4)胆道疾病病人出院饮食指导:
术后部分病人症状缓解,对饮食的重视不够,容易进食较油腻、辛辣刺激等食物,暴饮暴食等,易使炎症及结石等复发。为出院病人制作健康饮食宣传材料,在病人出院时,为病人进行饮食指导,并发放宣传材料,提高病人对饮食的重视,并指导病人健康饮食,远离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1)饮食规律:应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不宜过饱。忌暴饮暴食。
2)饮食结构:应以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优质蛋白为主;多吃蔬菜水果、清淡易消化饮食;忌食辛辣、酒等刺激性食物。
3)膳食特点
①低脂肪饮食:每日脂肪限于40g以下,禁食用油炸物、肥肉、猪油等。可选用脱脂奶或肉汤去油,忌食用油脂糕饼、奶油糖果、果仁等。食物烹调可采用蒸、卤、煮、烩等少用或不用油的方法。
②低胆固醇饮食:胆固醇每日限制在300mg内。应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鱼子、蟹黄等。饮食以大米、小麦、蔬果为主,可适量选用牛奶、鸡蛋白、瘦肉、鸭肉、草鱼、大黄鱼、豆制品等低胆固醇食物。少食或不食动物油,宜用植物油。
③优质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应达到50~70g。采用富含有动物性蛋白质食物,如鸡、鸭、鱼、肉、蛋、牛奶等,也可采用富含优质植物蛋白的食物,如黄豆及豆制品。可在正餐中加一份荤菜,或采用加餐办法于两餐中间加点心。
④保证饮水量,保持每日1500~2 000ml水量的摄入,以利于胆汁的稀释,减少胆汁滞积。
⑤保证碳水化合物、新鲜蔬菜、水果的供给,避免便秘发生,适当食用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
⑥忌食用刺激性食物或浓烈的调味品。
⑦少量多餐,勿食过饱,避免暴饮暴食。
⑧适量运动,避免肥胖。
(王 章 赵 杰 谷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