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类脂蛋白沉积症(lipoid proteinosis)
麻醉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皮肤黏膜病变、易损
与卟啉病有一定的关系
气管插管困难
可能合并气管内疣状物
癫痫
【病名】
类脂蛋白沉积症(lipoid proteinosis),又称皮肤黏膜玻璃样变(hyalinosis cutis et mucosae)、Urbach-Wieth综合征。
【病理与临床】
1.本病是一种极为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皮肤病,它是由于1q21染色体的细胞外基质蛋白1(ECM1)基因变引起的。1929年Camillo Wiethe和Erich Urbach首先描述症状。ECM1基因的确切功能尚不清楚,但它在表皮分化、皮肤胶原蛋白与蛋白聚糖的结合等方面有重要作用。ECM1基因突变导致糖脂或鞘脂降解途径异常,纤维胶原蛋白生产不足,类脂蛋白透明物质生成过量,它们渗入皮肤、口腔、喉和内脏。目前已有300余例报道,中国亦有报道。
2.病理学特征为皮肤黏膜或内脏黄色结节沉积、眼睑增厚、声音嘶哑及颅内钙化,全身皮肤、黏膜均可受累。黄色结节为无定型嗜伊红玻璃样物质,有关玻璃样物质的性质及其来源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认为它主要为糖蛋白,由成纤维细胞分泌而来。显微镜下可见表皮角化过度,真皮增厚,嗜伊红透明样物质沉积。
3.临床表现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 原发性又称非感光型,发生于婴儿期,至成人期自然静止。继发性又称光感型,它实际上是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临床表现为对光过敏、皮肤病变位于暴露部位,治疗为避免日光照射(见“卟啉病”)。
(1)皮肤:皮肤黄色结节,部分患者在此基础上出现脓疱样改变,愈后色素沉着及瘢痕,最终可致全身皮肤增厚。
(2)黏膜:全身黏膜均可受累,如:口腔、喉、食管、气管及胃肠道。口腔黏膜及口唇广泛病变,尤其是舌头变厚、变大、质硬、运动受限。咽喉部病变极为常见,表现为声音嘶哑,严重时出现吞咽及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可出现气管内疣状物。
(3)大部分患者有眼部病变,表现为上下睑缘珠样皮疹。严重者可致失明。
(4)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颅内钙化及精神行为异常,部分患者有癫痫发作。
【麻醉管理】
1.本病麻醉管理的报道较少。Giandomenico指出,本病是一种累及全身多系统的疾病,其中一些病变可能危及生命,如:喉部浸润导致呼吸道梗阻、急性呼吸窘迫及癫痫发作。Kelly等报道了一例全麻下牙科手术的患者,认为麻醉前评估及麻醉管理重点应放在呼吸道方面,尤其应注意有无呼吸道梗阻及气管内疣状物,必要时应行纤维支气管镜及喉镜检查。对声门上病变(口腔、舌头、咽喉部与声门黏膜病变)、可致气管插管困难者,应采用清醒插管或纤支镜引导下插管,必要时应行气管切开。气管内疣状物麻醉管理较为棘手,在麻醉前应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等措施切除。
2.其他 应注意保护皮肤、黏膜及眼睛,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有创操作(见“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术前用药避免肌内注射。由于本病临床报道较少,临床常用麻醉药的安全性尚不清楚,但推测通常是安全的。有作者认为本病与卟啉病有一定的关系,应避免用巴比妥类等药物(见“卟啉病”)。此外部分患者合并有广泛性肌张力障碍,肌松剂,尤其是去极化肌松剂应用应谨慎。合并癫痫者术前应持续服用抗癫痫药并注意其副作用。
(郑利民)
参考文献
[1]HITESH C M,SUNIL Y,SUNITA M,et al.Lipoid proteinosis[J].Int J Clin Pediatr Dent,2016,9:149-151.
[2]BAKRY OA,SAMAKA RM,HOULA NS,et al.Two Egyptian cases of lipoid proteinosis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acitretin[J].J Dermatol Case Rep,2014,8: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