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节 Pfeiffer综合征(Pfeiffer syndrome)
麻醉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颅内压高,中枢神经受损,神经精神发育障碍
可能合并多种先天畸形
可能合并喉及气管异常
困难气道
易发生呼吸合并症
矫治手术创伤大、出血多
外周静脉穿刺困难
【病名】
Pfeiffer综合征(Pfeiffer syndrome),译名斐弗综合征。又称尖头并指(趾)畸形Ⅴ型(acrocephalosyndacty type Ⅴ;ACS5,ACSV)、Noack 综合征(Noack syndrome)、颅骨-骨骼-皮肤发育不良(craniofacial-skeletal-dermatologic dysplasia)。
【病理与临床】
1.本病是一种以颅缝早闭、宽拇指(趾)为临床特征的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1964年由Pfeiffer最先报道,在活产儿中患病率约为10万分之一,欧美报道较多,亚州较少,但在日本已有数十例临床报道。其原因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基因FGFR1(染色体8p11.2-p11)和FGFR2(染色体10q26)突变引起。FGFR1与FGFR2基因在细胞分裂与成熟的相关细胞信息传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因的突变可促进发育中的骨细胞成熟,导致颅骨缝(冠状缝、人字缝、矢状缝)及拇指(趾)过早融合。
2.临床表现 短、宽拇指和大脚趾。颅缝过早融合,头颅尖短,前额高度突出如苜宿叶状头颅畸形(cloverleaf状头颅);面部中部发育不全,颅面不对称,上颌骨发育不良和相对下颌前突,低鼻梁,眼球突出,外斜视;耳位低,外耳道狭窄及耳部感染。常伴智力发育迟缓,中脑导水管梗阻及脑积水,颅内压增加出现视觉异常,严重者出现小脑和脑干疝。可能合并内脏畸形如肾积水等。1993年Cohen将本病分为3型,其中2型与3型由于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和呼吸系统问题,早期死亡风险增加。1型是由FGFR1或FGFR2基因突变引起的,2型和3型是由FGFR2基因突变引起。
1型:“经典型”,包括短头、面中部发育不全及手指与脚趾异常,神经精神发育正常,预后较好。
2型:苜宿叶状头颅畸形、颅内压升高、手指和脚趾异常、肘关节僵硬、神经精神发育迟缓和神经并发症。
3型:与2型类似,但无苜宿叶状头颅畸形,其诊断困难。
3.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重建,通常需要一系列的分期手术。包括婴儿期颅骨减压成形术及年长儿或成年后面中部整形手术等。
【麻醉管理】
1.临床上以颅缝早闭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很多,其中与FGFR基因相关颅缝早闭综合征有8个:Pfeiffer综合征、Apert综合征、Crouzon综合征、Beare-Stevenson综合征、Jackson-Weiss综合征、合并黑色表皮症的Crouzon综合征、Muenke综合征(与FGFR3相关的非综合征性冠状缝早闭症)、与FGFR2相关的非综合征性冠状缝早闭。此外,还有Opitz三角头畸形综合征、Saethre-Chotzen综合征、Carpenter综合征、Antley-Bixler综合征、Baller-Gerold综合征等。由于颅缝过早闭合,它们的共同表现为头颅及颌面部畸形、颅内高压与脑组织受损,其麻醉管理原则有共同之处(见“Apert综合征”)。
2.麻醉前管理的重点是对合并的全身畸形进行充分评估,尤其要注意气道、呼吸功能及可能合并先天性心脏畸形。由于外耳道闭锁可能会导致传导性听力丧失、沟通困难,加上可能合并神经精神发育迟缓,患者常不能合作,麻醉前常需要适当的镇静,但要注意患者对镇静药极为敏感,可引起严重的呼吸抑制,应尽量避免应用。在父母亲协助下进行麻醉诱导及麻醉苏醒后的管理,有时比镇静剂更为安全有效。抗癫痫药应服用至术前。
3.气管插管 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点:①由于面中部(口咽腔及颌面部)畸形及可能合并颈椎融合,患者为困难气道者,应按困难气道处理;②与Apert综合征相似,患者可能合并后鼻孔闭塞或狭窄,拟经鼻气管插管者麻醉前应仔细检查评估;③部分患者可能合并Chiari畸形,应注意气管插管及头颈部操作可能导致颈髓与脑干损伤;④声门下气道狭窄较为常见,应准备稍细气管导管。
4.呼吸管理 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是患者主要死亡原因。Erten报道了一例1岁患儿行颅骨成形术麻醉管理经验,重点强调了呼吸管理的重要性。其主要原因包括:①上颌发育不全导致后鼻孔狭窄或闭锁,咽喉腔狭窄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②胃排空障碍可导致反流及反复发生误吸。③可能合并气管套筒样软骨(tracheal cartilaginous sleeve,TCS),TCS可使气管扩张性消失并减弱其自净能力;中野报道了23例颅缝早闭(包括Pfeiffer综合征、Apert综合征、Crouzon综合征及冠状缝早闭综合征)行颅骨成形术患儿,有9例需要气管切开。其中,5例合并TCS。在5例中又有4例为Pfeiffer综合征(2例2岁左右患儿因气道出血或肺部感染死亡)。④可能合并喉头、气管、支气管软化及喉返神经麻痹等。总之,此类患者呼吸功能非常脆弱,容易发生感染、呼吸抑制,甚至窒息等并发症。围麻醉期应加强呼吸监测与管理,术后应作好呼吸机治疗的准备。有作者主张避免使用苯二氮类药物和长效阿片类药物,以预防它对呼吸的抑制及增加OSA的风险。可使用七氟烷、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等短效药物,以便在手术结束时能可靠地恢复气道反射和自然通气。在可能的情况下,用区域神经阻滞等局麻技术来补充全身麻醉,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需求。
5.其他 注意眼保护、患者可能长期治疗及上肢关节挛缩屈曲致周围静脉穿刺困难、要避免增加颅内压升高的各种因素等。此外,患儿多次手术,颅骨及颌面部成形术创伤大、时间长、出血多等,其麻醉管理见相关专著及“Apert综合征”。
(郑利民)
参考文献
[1]COHEN MM JR.Pfeiffer syndrome update,clinical subtypes,and guidelines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J].Am J Med Genet,1993,45:300-307.
[2]ERTEN E,ÇEKMEN N,BILGIN F,et al.Respiratory and cranial complications during anaesthesia in Pfeiffer Syndrome[J].Brain Disord Ther,2015,4:175.
[3]HOCKSTEIN NG,MC GINN DM,ZACKAI E,et al.Tracheal anomalies in Pfeiffer syndrome[J].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4,130:1298-1302.
[4]中野友明,愛場庸雅,久保武志,他.頭蓋縫合早期癒合症に認めた気管形態異常[J].日耳鼻,2008,111:623-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