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见病的麻醉(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十四节 Pelizaeus-Merzbacher病(Pelizaeus-Merzbacher Disease)

麻醉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枢神经系统广泛性病变

预防呼吸系统合并症

预防痉挛(癫痫)发作

注意脑电麻醉深度监测的准确性

【病名】

Pelizaeus-Merzbacher病(Pelizaeus-Merzbacher disease,PMD)、又称Hypomyelinating脑白质营养不良1型(hypomyelinatingleukodystrophy 1,HLD1)、家族性大脑弥漫性硬化(sclerosis,diffuse familial brain)等。

【病理与临床】

1.本病是一种先天性广泛性脑白质脱髓鞘性疾病,归属于“脑白质营养不良”。1885年Palizaeus首次报道,1910年Merzbacher发现它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理学特征为脑白质髓鞘减少。它极为罕见,据估计在美国患病率约为20至50万分之一,德国每10万例活产中0.13例,而在日本10万例活产中为1.45例。PMD为X-连锁隐性遗传,主要影响男孩,女性杂合子基因携带者亦可发病,但症状轻微且出现较晚。现已证实,本病是由于X染色体长臂上(Xq13-q22)的蛋白脂蛋白基因(Proteolipid protein 1,PLP1)突变所致。PLP1基因编码PLP1与DM20二种蛋白脂蛋白,它们是构成脑白质的主要成分——髓鞘的重要物质。PMD的病变为弥漫性的,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等均可受累,致相应脑组织结构与功能异常。X-连锁隐性遗传PMD中约80%~95%有PLP1基因异常,但亦有约5%~20%的男性无PLP1基因突变,提示可能还有其他基因异常的参与。本病与痉挛性麻痹2型(spastic paraplegia 2,SPG2)同属PLP1相关性疾病(PLP1-related disorders),SPG2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但亦有作者半其划归于PDM的一型。此外,还有一种“类Pelizaeus-Merzbache病(Pelizaeus-Merzbacher-like disease,PMLD)”,临床上与PMD难以区分。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性疾病,它可能与GJC2/GJA12HSP60Hyccin基因突变有关。因PMLD及前述的SPG2在病理与临床及麻醉管理方面相似,本文一并叙述。

2.临床表现

(1)新生儿期或幼儿期起病,眼球震颤,肌张力低下,常伴精神运动、语言、运动、认知功能障碍及进食与喂养困难、生长发育缓慢。病情持续发展,出现头部和颈部震颤、肌肉僵硬与痉挛、严重的共济失调、癫痫发作、关节挛缩畸形等及吞咽困难、气道梗阻与喘鸣,患者寿命缩短。

(2)MRI示T2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弥漫性高信号脱髓鞘样改变。

(3)分型(表2-4)。

表2-4 PLP1相关性疾病及Pelizaeus-Merzbacher病的分型

3.诊断 依据临床表现、MRI检查,PLP1基因检测可确诊。

【麻醉管理】

1.本病是一种弥漫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患者可以出现所有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与体征;其病情亦有轻有重,严重者在出生后不久死亡,轻症者可存活多年,因而有较多的手术麻醉机会。麻醉前应对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的范围、程度及全身状况进行全面而仔细的评估。尽量改善其营养状况,控制肺部感染,合并癫痫者抗癫痫药应服用至术前。由于智力障碍,麻醉前评估与麻醉诱导常不合作,甚至抗拒,应适当地镇静并请其信任的照料者协助。

2.呼吸系统并发症是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围手术期呼吸管理是本病的麻醉管理重点。目前有关本病麻醉管理的文献较少,我们检索到的三篇文献均强调了呼吸管理的重要性。患者呼吸肌受累、呼吸贮备功能下降;咽喉部神经肌肉病变致吞咽、咳嗽等咽喉部防御反射受损;胃排空障碍、胃食管反流及大量口咽部分泌物等;这些不仅容易导致吸入性肺炎,在麻醉恢复期还可引起严重的呼吸抑制。麻醉前最好行胃部超声检查,以排除饱胃;对胃排空障碍者,应延长禁食时间;要注意尽管胃管吸引可排空潴留的胃液,但它无法排空胃内食物残渣;麻醉可采取清醒或快诱导下插管。麻醉后应待呼吸功能完全恢复后拔管,必要时应做好呼吸机治疗的准备。

3.本病无特殊禁忌的麻醉药。由于神经肌肉病变,应禁用去极化肌松药,可在肌松监测下慎用非去极化肌松药。要特别注意防止痉挛或癫痫发作,麻醉药应尽量选用具有抗惊厥作用的药物(见“Rett综合征”、“Sotos综合征”、“神经元蜡样脂褐质储积症”),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通气造成低二氧化碳血症。其中,高浓度七氟烷有明确的致惊厥作用,应避免之。文献报道(Walder等)丙泊酚可致癫痫样现象(SLP),但由于它有GABA激动与钠电流和钙电流阻滞作用,临床证实它亦有良好的抗惊厥作用,与低浓度七氟烷一样用于临床被认为是安全的全身麻醉药。Kamekura认为地氟烷起效与苏醒迅速,且无致惊厥作用,最为安全。为保证恰当的麻醉深度,Kamekura强烈推荐麻醉中进行BIS监测。但要注意,重症脑病患者采用BIS等从脑电监测数据推导而来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标可能出现偏差。Wang等报道,在PMD晚期可能出现脑电图异常,表现为α波变慢,并出现δ波和θ波。因此,对严重PMD患者,其BIS值的可靠性降低。Kamekura建议在进行BIS监测前行脑电图检查,术前脑电图正常的患者,BIS监测值通常是可靠的。本病肌肉结构未见异常构象,不属恶性高热高危者。Kawaai报道一例4岁患儿三次用七氟烷麻醉、Kamekura报道一例20岁患者用地氟烷麻醉、Tobias报道一例4岁患儿用异氟烷麻醉,均无异常反应。

(郑利民)

参考文献

[1]KAMEKURA N,NITTA Y,TAKUMA S,et al.General anesthesia for a patient with Pelizaeus-Merzbacher disease[J].Anesth Prog,2016,63:91-94.

[2]KAWAAI H,MISHINA Y,TANAKAI K.A case of dental treatment under general aAnesthesia for a pediatric patient with Pelizaeus-Merzbacher disease[J].OHDM,2015,14:460-463.

[3]TOBIAS JD.Anaesthetic considerations for the child with leukodystrophy[J].Can J Anaesth.1992;39:394-397.

[4]WALDER B,TRAMÈR MR,SEECK M.Seizure-like phenomena and propofol:a systematic review[J].Neurology.2002;58:1327-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