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由于环境污染、遗传、人口老龄化、吸烟、酗酒、低纤维饮食等因素导致世界范围内的癌症发病率不断增加,这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各国政府在卫生事业上的一项巨大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的癌症发病率为男性218.6/10万,女性182.6/10万[1];2019年的Cancer statistics显示,2018年全世界约有96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其中男性的癌症死亡率为122.7/10万,女性83.1/10万[2]。而在我国,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中国统计年鉴》,截至2017年年底,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位居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原因的前3位[3]。
在我国,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的比例最大。根据WHO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球消化系统肿瘤发病人数为493.5万,占27.3%;死亡人数达352.6万,占36.9%。而我国,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人数每年已超过200万,死亡人数为160万,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病死率的首位,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也日新月异,各种治疗方法层出不穷。外科手术日臻完善,腹腔镜和微创治疗也得到有效推广;放射治疗在机制研究、设备和疗效方面均有明显进步;在药物治疗方面,近半个世纪以来,无论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还是新兴的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调节药物,都取得很多重大成果,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医疗卫生水平存在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医院间差异以及各医师水平间差异,因此降低包括消化系统肿瘤在内的各种恶性肿瘤的病死率,消除上述差异,推广规范的药物治疗方案成为当务之急。这既是惠国利民的系统工程,也是临床医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