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论
生态文明象什么样?
一、文明能转变吗?
一些人抵制生态文明的召唤,说这个词是自相矛盾的。如果我说“智能机器”,这就是个自相矛盾的词。机器无法成为智能的东西。一些人认为,文明不能成为生态的。
这种抵制无法被轻松消除。从人类发展的广义视角来看,越是“文明程度高”的人,越远离自然。过去的成千上万年里,我们的祖先是自然的一部分,是众多物种中的一种。现在我们之中的许多人只有待在人为创造的人工环境里才感到舒适。
即使在古代,人类有时也是他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破坏者。他们造成了不少物种的灭绝。但大多数时候,他们在更大的自然系统里扮演的角色没有造成严重破坏。即便今天,仍有一些土著部落的成员能够教给我们许多使社会更生态的办法。
这种原始的社会形态视自身为自然世界的一部分,与其他生命物种进行互动,依赖于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事物。自然万物被认为是有它们自己的看法和目的。人们对自然界保有一种尊重的、相互关联的感觉。部落成员作为截然不同的个体获得认可,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集体中的成员。没有人能够想象脱离部落生存。也没有人能够想象不共同分享生存必需品。
这些部落或生态群体主要靠收集大自然的产出作为主要食物。这通常包括杀死其它动物。我们称他们为采集狩猎社会。他们的经济和今天的黑猩猩差不多。当然,他们会用火和武器,这使他们与其他所有物种区别开来,使他们在与其他物种的竞争中拥有了显著优势。
脱离自然的第一步是驯化植物与动物。这并未完全终止人类参与自然生态,但它改变了生态的本来面目。人类继续参与非人类自然,但从那时开始部分操控非人类自然。在世界一些地方,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来,通过种植和养殖对采集、狩猎进行补充为多数人提供了相对可持续、健康的生活。
然而,这种形式的社会并非无限可持续的。人类一旦开始生产食物,人口的增长就比采集狩猎社会快多了,因为更多劳动力可以增加食物供给。村庄将劳动力分工,权力更加集中。特别是在干旱区域的沿河地带,在灌溉对于农业非常重要的地方,城市出现了。“文明”(civilization)一词体现了城市(city)文化。
在城市里,生活更加复杂。人们需要记录。书写和算数方法由此而生。职业准备需要学校。同时,城市还建起了仓库,一些外来人时不时想要抢劫。所有权成了核心概念。部落彼此之间不时打仗。防御外来入侵需要专职士兵。军队于是对政府很重要而且经常摇身一变本身成为政府。男人对女人的占有加剧了,以至于女人成了男人的所有物而非生活伴侣。
人们在古埃及或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里的经历显然与狩猎者、采集者、种植者不同。人们能够生产大量食物,但这需要改造土地。灌溉系统需要不停的劳动维护。狩猎、采集、种植、养殖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收获的,而维护灌溉沟渠、在大农场里密集型劳作可不是。城市的兴起伴随的是奴隶的大量增加。这又受到以借贷为基础的经济体系的帮助。自然提供重要资源,但是只有当它得到人为管理的情况下。
贸易在城市兴起之前早就在临近部落之间进行。一些交换的物品来自相当远的地方。但是有了城市之后,贸易获得了新的特征和作用。一部分人靠贸易生活,这些生意人愿意旅行到很远的地方以增加利润。他们又带来了其它城市和其它文化的信息。城市精英的视野更宽广了,在一个城市兴起的新技术很快被其它地方采用。创意也是这样。
当然,不是所有文明都是在灌溉的基础上诞生的。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一些不太吸引人的特征并没有在各处得到应用。在一些地区兴起了封建制度,城市所扮演的角色就不那么具有决定性了。小地方的主人屈从于大地方的主人,国王或皇帝总是居住在城市里。但是,在封建制度下,农民有更多自由。然而,农民屈从于以城市为中心的权利结构即使不是普遍的,也是典型的。工业革命只不过加强了城市人口与自然的异化,通过工业化农业侵蚀乡村生活,把养殖变成生产肉类的方式。
偶尔,也有一些更民主的权利结构。在西方,雅典在这方面最著名。在雅典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所有公民都参与一个城市的决策。但是,只有人口的一小部分拥有公民权。在现代以前,所有成年人都参与政府治理的想法极为罕见。即使到18世纪晚期,“民主”仅仅意味着拥有财产的男性可以投票。只有当城市文化的好处延伸到为数更多的乡村人口时,所有成年人都参与决策才有可能。
今天,我们有幸使所有孩子都能读、写、算。由于生态文明将在平等基础上囊括所有人,而只有当农村人口获得曾经专属于城市精英的教育机会之后,这才成为可能。我想中国在这个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教育平等)
但是,读者也许从我对城镇化的描述中察觉出来,与农村人口分享文化事实上或许并不能走向生态文明。的确,我把城镇化描述为与自然的异化。如果农民分享了城市人与自然的异化,这不能走向生态文明。这很有可能正在发生。
幸运的是,今天,在城镇化和与自然异化程度最高的地方,比如西方,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种异化在心理上、社会上都是不好的。威胁整个人类的生态危机加强了这方面的关注。那些上千年来被忽视、被当作“原始人”的土著人的思想如今受到广泛欣赏。许多书籍都在讨论重拾我们对于土地的归属感、恢复其生态健康的重要性。不少年轻人正在回归土地,尝试有机农耕的生活。
请不要误解我。这还只是一个希望,而不是实际改变。美国政府很难被新理想影响。或许更糟的是,重建与土地的关联在教育体系中仍处于边缘。我们的大学仍在很大程度上忽视这些想法。
我想强调的是,美国并没有向生态文明转变。它仍在引领世界向相反方向发展。我只想说我们现在有了一个新的可能。西方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均等地带领所有人保持工业化文明的趋势。现在西方内部渴望恢复生态生活的重要方面。伴随出现的有一些成功的实验。如果它们能够在更大范围取得成功,我们就能够肯定生态文明的想法不是自相矛盾的。从历史的宽广角度来看,我们就能够看到使人与自然异化的城镇化、工业化文明也能够转变为一种恢复生态的文明。
生态文明是可能的,但并没有谁向我们保证它一定会发生。今天在农业领域工作的大部分人和城市人一样存在与土地的异化。如今的文明似乎更像是在把我们领向制造一个不适合我们人类居住的星球,而不是领向生态文明。但是如果向生态文明转变是有可能的,我们朝这个方向的努力就没有白费。在我看来,即使中国农民与土地异化的过程已经开始,中国的农村依然是开始建设生态文明最有希望的地方。
二、中国的乡村社区
我将分两个部分阐述我对中国农村与生态文明关系的看法。首先,生态文明是建立在良好关系的基础上的。对人类来说,这些关系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次是人与自然中的其它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一部分首先谈前者,随后谈后者。
健康的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共同体的核心。城镇化/工业化/文明严重损害了人类社区。连家庭的重要性都被降低。中国巩固和创造社会共同体的历史悠久。和西方一样,现代文明的到来压制中国的社会共同体,但是我想中国的古老传统不会像在西方那样受到深度侵蚀。
但是在现代大城市,重建社会共同体的任务非常艰难。中国的乡村更有机会。许多乡村虽然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已经有了一些社会共同体的感觉。目前最大的威胁是城乡经济差异使劳动力从农村进入工厂。没有政府加强乡村经济的政策,我的愿望就无法实现。但是,让我们假设国家和省一级政府和农民携手发展经济,那么乡村就有机会恢复并改善乡村共同体的生活。
现代世界里,人们认为他们属于以不同兴趣为中心的许多社会群体。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社会群体是肤浅的。属于这样的社会群体,比如体育团队、读书俱乐部或某个学术团体,的确给参加者带来重要的关系,但他们并不对其他成员负责。许多人仍想和表兄弟或其他亲戚在一起,但这其中的关系也很少涉及相互负责。有时兄弟之间也是这样。当然,在很多人的生活中,生活的地点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美国,许多人基本上不认识他们的邻居,而且很多人是为了离家人近、获得更好的工作或者享受更好的气候而搬家。做“美国人”对许多人来说是重要的,当他们在海外相遇时,这是一种宝贵的关联点。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很少使用他们的公民身份,对其他美国人的责任感日渐衰落。
尽管各式各样的社会共同体都有其一定的价值,但为了发展生态文明,以地理位置为基础的社会共同体十分重要。即使对于所有成员的实际需求来说,这样的共同体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认为现代性过去是不利于地方社区而有利于全国社区的,而现在也不利于全国社区了。生态文明只会出现在强有力的地方社区中。在城市,这只能指邻里之间。但是现代城镇化不利于邻里社区。重新思考城市,在城市中重塑生活秩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乡村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更有希望的起点。
尽管稳定的村庄是社会共同体发展的好地方,然而,历史上大多数都没有成为真正的社会共同体。在后现代的社会共同体里,所有人都参与社区生活的决策,但是传统的村庄经常是由地主统治的,在那里生活的人们被迫按地主的意愿行事。健康的社区并不一定要实行严格的平均主义,个人主动性和领导的质量总是要使一些人的权力大于他人。只要其他人有能力更换领导者,或者至少能够检查监督他们领导的方向,政府形式的实验就是合适的。重要的是人们可以表达关切,可以劝说他人。社区达成共识是理想的,通常好的领导能够使社区就一些有利全体的举措产生共识。但是少数人反对并不破坏社区,只要这些少数人的意见被认真听取了,而且有继续朝他们的目标努力的自由。
在真正的社区里,所有人的基本需求会得到满足。这并不意味着平均。但却意味着所有人都感觉应该为所有人负责,并通过集体行动表达这种责任感。在真正的社区里,与美国不同的是,不会有无家可归和严重的食物匮乏。那些无力为社区做贡献的人仍将得到社区的支持。
社会共同体不会只有一种经济形式。但是社区作为一个整体将对其做基本的判断。通常,最好是合作社形式。有时社区作为一个整体经营一种生意。但是小的私营企业总是受到尊重和鼓励。不利于社区的是社区经营的生意受到外来控制或从外部吸收资金。有时候这样的情况无法避免,但是在本地经济相对自给自足的情况下,社区会更为强大。
这是因为,社区越依赖他人越难以在危机中存活,或者做出自己的决定。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同他人进行贸易。这意味着它不能让自己的食物供给依赖于孟山都公司(?)。这还意味着它要避免成为遥远的金融机构的附庸。
一个生态的社区将寻求与临近社区的合作。它将鼓励发展社区感和社区之间的关系。这有时并不容易。原始部落经常对临近部落存在不友好感觉,有时会导致战争。历史上强烈的社区感产生的部分原因通常是在视其他社区为对手甚至威胁的时候。如今,国家常常对邻国存在不友好感觉。
社区与邻里社区的关系不能排除竞争。但是,重要的是要以互利的方式竞争而不是互相破坏的方式进行。两个社区在给穷人提供服务或减少对石化能源的依赖方面竞争是好的。为了把自己的货物销售到远方的市场而互相挖墙脚就会对双方造成伤害。意识到我们是一个有机整体,拥有共同体中的共同体概念和加强本地社区一样重要。
的确,“共同体中的共同体”概念需要上升到国家和全人类的高度。中国正在引领我们考虑我们的共同命运。我相信对多数人来说,为人类作贡献的最好方式就是为本地社区做贡献。而损害全球共同体也不会对本地共同体有好处。
中国的乡村蕴藏着巨大的财富。作为美国人我很嫉妒。如果整个国家珍视这种财富,为乡村成为真正的社区提供条件,整个世界都将因此而受益。
三、珍爱土地
谈到生态文明,首先想到的是需要可持续的生活。这意味着停止土壤、水和空气的恶化、减少使用会枯竭的资源。这当然没有错。为了有机会发展生态文明,我们必须,例如,停止使地球升温。
无需克服人与自然异化的问题就可以在这方面和其他一些问题上达成协议。彻底持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人可以反对伤害人类。即使是对大多数人类漠不关心、总是以狭隘的自身利益作为基础来算计的人有时也明白,应对全球灾难所需采取的行动即使在短期内会花掉他们一些钱,从长期来看还是对他们有好处。
现在,有一些关于这些问题的全国和国际辩论。尽管一些人认为所有理智的人都应该采取任何必要的行动防止我们所面临的灾难发生,反对的声音仍然很强大。短期私人利益超越了长期公众利益。我们所需要的激进的行动很少被考虑。
有一个例子刚刚开始成为人们的话题,甚至包括那些认真关注的人。它就是饮食。肉类消费的增长造成大量森林被砍伐,转而导致全球变暖。然而即使是那些带领我们有效减少使用以碳为主的能源的人也很少提到饮食的重要性。
最近,我们的最杰出的领袖们试图把有关讨论上升到道德层面。在中国你们听到“命运共同体”。罗马天主教会的领袖呼吁人们关注我们的“共同家园”。尽管那些拥有共同命运和共同家园的被认为仅限于人类,这些画面呼唤我们关注我们共有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它们使我们走向生态自觉。
一旦我们关注自然世界,它如何发挥作用,我们如何从属于它,讨论就变了。为既有利益和习惯辩护的争论销声匿迹了。我们的关注将变成如何为整个系统的福祉服务,即使需要新的习惯和新的期待。对那些持现代思想的人,大多数是城市人,这种对自然世界的关注是革命性的。我怕会需要很长时间。
另一方面,对于传统农民来说,这种变化就不那么大。不幸的是,许多人已经受到如果能带来更多收入,毒害土地也是好的这样的现代、异化思维的诱惑。但是我相信仍有许多对土地有感情的人,对为了短期收益而掠夺地力感到不舒服。
自发明了犁地开始,人类就一直在某种程度上掠夺地力。我们的祖先视地球为母亲,他们之中还有些人抵制对土地的凌辱。但是文明战胜了抵制。因此,曾经覆盖大多数田地的表层土的一半已经失去了。而今天的工业文明大大加快了流失的速度。除非我们改变,否则我们的共同家园将失去其供养我们的能力,我们的共同命运将包括大规模饥荒。
这种威胁应该唤醒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看到变革的需要。但事实上,那些呼唤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予以关注、致力于应对的人是那些关心土地的人,也就是有生态自觉的人。我特别要举出韦斯·杰克逊的例子。他认为文明的表现就在于创造了主要大规模单一种植的、需要每年播种的高产谷物。我们需要多年生混种作物,以恢复土壤肥力,停止其被风和水侵蚀。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生产出一种多年生谷物可以和一年生作物媲美。
我们需要热爱土地、拒绝为了短期利益掠夺它的农民。我相信在中国有许多农民与自然没有那么异化,理解这一需要,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他们这样做,需要得到自己所在的社区和城市人的理解和支持。我相信是这样的。
农民面临另一种挑战。因为他们直接依赖天气,气候变化会使他们的生活更复杂。这种情形在各地、每年都不一样。在此前提下,他们需要特别灵活、创造性地生产食物。
中国有一种变化是可以预言的。许多农民千百年来依赖的大河将不再可依赖,因为供给水流的冰川融化了。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农民们也没法靠地下水解决问题。他们将必须适应的不仅仅有变化无常的气候,还有更少的水。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们还需要增产。找到更强有力的办法恢复土壤、少用水、适应更高的气温、不可预测的气候将是农民的任务。
农业一直是最重要的职业。现在它成了对知识和技能要求最高的职业。首先,它要求关注自然,只有爱它的人才能做到。如果中国农村支持农民应对这些挑战,他们将成为生态文明的先驱。
四、生态文明的教育
负责任地参与村庄生活需要教育。许多教育在参与家庭和村庄生活中发生了,但是学校教育依然有必要。我相信中国政府想要为农村和城市提供均等的学校教育。这是必须的。
然而,有一个问题。城市里的学校是为城市孩子发展起来的。它们表达,或者至少暗示了,农村人是落后的这种城市观点。农村学生从先进的教育机构毕业后基本上都选择留在城市。因此,改善乡村学校教育会导致农村孩子远离农村生活。
我认为,现代学校教育也给城市学生带来很大伤害。但是至少这种教育鼓励孩子们留在城市。我不能在这篇文章中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但是能够成为生态文明样本的好的农村学校教育必须与此有很大不同。
现在低年级的学校教育是为使学生做好在全国标准考试中成功的准备而设计的。这种成功为获得中产阶级工作的教育打开大门。一个人如果失败了,只能从事薪水少的工作。因为只有一半人能够成功,整个教育体系教人进行个人竞争,特别是在学习基本事实方面。无论通过考试的,还是没通过考试的,都没有准备好参与社区生活。这是因为社区并不强调课堂教育,因为需要的是合作经验。只有当人们理解了一个人的进步将使全体收益,合作将使所有参与者收益,社区才成为可能。
竞争如此激烈,孩子们被强迫多年集中精力准备这些考试。他们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准备。他们无法享受正常的玩耍和孩子的生活体验。生态文明应该鼓励孩子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在学校环境以外体验生活的机会。即使在学校里,也应该鼓励以一种更加综合的方式认可每个孩子的不同需求和能力。集体项目比死记硬背式的学习起到更大作用。
最后,多数现代学校教育不包括对自然的体验。自然是人们在书本中读到的,在照片上看到的美丽风景,或许有时是在实验室解剖的小动物。生态文明需要人们对自然产生家园一样的体验,一个他们与鸟、昆虫、植物、动物共享的家园。
这些意思并不是说学校教育不重要。未来的农民需要成为科学家、技术员,同时在与活的东西打交道时富有经验。但是我非常希望中国的教育体系能够和农民一起设计学校系统,综合地教育孩子,包括对自然世界的体验。这需要摒弃现在的考试系统,注重孩子通过合作计划来学习。它将更重视鼓励独立思考,而不是记忆事实。
如果这将把农村孩子排除在城市大学之外,那就排除吧。让他们能够接触到他们所需要的,以从事所有职业中最重要、要求最高的职业。教育是终生的,这样如果农民有问题,他们就能够创造性地思考这些问题。支持他们搞自己的实验。帮助他们了解其他农民的新成就。让他们知晓世界上的最新变化。承认他们的成就,给他们颁奖。我猜,只有和我们现在的大学很不相同、学术标签很不相同的机构才能做得最好。
现代人会以为,城市教育是标准。但是,如果全国的人都明白了大家的共同命运依赖于成功的农耕,鄙视将变成嫉妒。也许城市教育会改革成农村人更喜欢的样子。
我的希望是,如果农村能成为生态文明的范例,城市会向农村学习。如果它们所供给的城市也朝向生态,生态村庄会更兴旺。让农村带头前行吧,我们所有人一起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