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新媒体语言艺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 第一章 |
当代视听媒介符号与语言现象

何为新媒体?美国《连线》杂志将其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其实很多年以前,电视对于报纸而言,也被称为新媒体。“新”是相对而言的。何为视听媒体?视听媒体是相对于融媒体而言的一种新媒体。当下,定义新媒体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但新媒体与视听媒体的发展却是无法阻挡的。90年前,莫霍利-纳吉说[1]:“未来的文盲将是对摄影一无所知的人,而不是不懂书写的人。”电影导演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也强调:“如果没有掌握视听媒介语言,未来的处境和文盲无二。”[2]这两段话涉及视听媒介语言与影像叙事的关系。其实在人类语言文字出现之前,我们的世界就已是影像的世界。那么,影像与视听媒介语言及影像叙事究竟是何种关系?网络时代的“屏幕少年”(Screenager)[3]或许验证了这一关系。

[1] 拉兹洛·莫霍利-纳吉(Laszlo Moholy-Nagy,1895-1946),德国20 世纪最杰出的前卫艺术家之一。曾任教于早期的包豪斯,他在学术上对表现、构成、未来、达达和抽象派兼收并蓄,以各种手段进行影像试验。最突出的研究是以光、空间和运动为对象。曾以透明塑料和反光金属为实验材料,创作“光调节器”雕塑。生前著有大量艺术理论著作,如《新视觉》(1946)与《运动中的影像》(1947)。

[2] [美]斯蒂芬·阿普康(Stephen Apkon)著,马瑞雪译,影像叙事的力量——在多屏世界上塑造“视觉素养”的启蒙书(The Age of The Image)[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6月。见该书封面。

[3]“屏幕少年”(Screenager)最早出现在道格拉斯·洛西科夫的《游戏未来》(Playing the Future),该书关注的是伴随个人电脑成长的一代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