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下的全球经济(《北大金融评论》2020年第3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Cover Story |封面

疫情冲击下的全球经济

尽管不知道新冠病毒如何“收尾”最后的感染阶段,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家可以清晰看到其严重影响,全球经济衰退、社会失落、社交隔离等。无论是全球各国GDP的负增长、失业救济人数的飙升、离婚率的增加,以及社会紧张度的上升,种种指标,种种苦楚,不必多言。

全球联手疫苗研制,几十个项目同时展开,但研发艰难,现在依然没有有效疫苗。疫苗对病毒的追赶,大部分情形都是失败。只有反复发作的流感疫苗,因其循环性,就有了可以长期抗争的可能性,从而疫苗可产。如果新冠病毒是短期病毒,类似于SARS或者MERS,那么疫苗对病毒的追赶,往往病毒肆虐时而无能为力,病毒自动消失而茫然无所得。于是,全球人民的身体,或是靠早发现早隔离的“接触管制”,或是靠悲催的“群体免疫”,染上病毒后抗体的激发。人类的智慧靠不上,得用原始的身体来抵抗进化的病毒。

这不仅仅是身体现象,更忧伤的是思想现象。新冠病毒的肆虐,身体没有免疫,思想也没有免疫。全球央行几乎都是按照2008年金融危机的“应对模版”来操作。美联储的无限QE是为了保护资本市场、降息到负利率是为了刺激消费、刺激房价……似乎只要经济的晴雨表——股市得到维护,经济就有了安定的根本。

哈佛大学教授罗格夫与莱因哈特在2009年合作《这次不一样?800年金融荒唐史》一书,指出历次金融危机没有什么不同。但坦率地说,这一次疫情真的不同!因为它不是单纯的金融或者经济危机。病毒的凶恶,不在于对资本市场的破坏,而在于对劳动力市场的破坏;不在于对富人的破坏,而在于对穷人的破坏;不在于对青壮年的破坏,而在于对老人的破坏;不在于对富裕人士的破坏,而在于对弱势族群的破坏。全球经济的破坏,叠加着前所未有的社会溃败。金融震荡只是表象风景,社会震荡宛如巨浪滔天。

本期专题构建的全球视野,虽然是以疫情冲击下的全球经济为主线,但却不止于经济。它提出了病毒的严峻命题,但却不止于病毒冲击的现象描述。它想完整刻画出人类面对一种陌生力量打击时应该拥有的原则性、机动性和合作性。因为,这一次真的不同!我们的身体需要新的疫苗,我们的思想也需要新的疫苗。

(撰文: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