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碳中和:中国未来转型路径与产业机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小变化,大影响

繁荣了两个多世纪的化石燃料文明,正使我们面临一系列气候变化事件和我们几乎理解不了的新现实。

——美国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总裁杰里米·里夫金

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年成为“非凡的一年”。具有警惕意义的是,这一年也是具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第二暖的年份。随着近百年来工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规模与强度的空前增大,全球平均气温显著上升。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20年1月16日发布的科学报告指出,过去的5年是140年来最热的时段,其中,2016年是史上最热年。而2020年全球气候系统变暖的趋势进一步持续,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前水平高出约1.2℃。

近百年来,中国地表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上升速率达1.56±0.20℃/100年,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89℃(范围在0.80~0.96℃)。其中,1993-2019年,全球海平面上升率为3.2mm/年;1979-2019年,北极海冰范围呈显著减少趋势,以每年9月份的海冰范围为例,平均每10年减少12.9%。与上一个冰河时期的气温相比较,如今的气温已经比冰河时期的气温高了18℃以上。科学家们预测,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和海岸线的消失,未来,印度洋上的马尔代夫群岛、太平洋的马绍尔群岛将会彻底被海水淹没。

研究表明,北极的升温速度比地球其他地区快3倍。大气层和海洋的温度升高是格陵兰岛和南极洲持续不断冰损失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增加了其他更加极端性的气候变化。20世纪90年代,这两地的冰川每年加起来大约消融了810亿吨冰。而仅在2010年,这两地冰川就损失了4750亿吨冰。同年,南极的乌克兰科考站附近出现了粉红色的“血雪”现象,这其实是极地雪藻从休眠状态苏醒并迅速增生所产生的现象。极地雪藻这种微生物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它们冬天蛰伏在雪地里,但当温度升高时,就会迅速生长。2020年,NASA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表明,格陵兰岛和南极洲在过去30年里已有6.4万亿吨冰消失,而现在这种融化速度有增无减,一些大山上的积雪也正在融化。有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某些山的积雪可能会融化60%。而全世界有超过1/6,即13亿左右的人口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些山谷里,雪水是他们的饮用水和灌溉农田用水。在如此迅速的气候变化下,要做到在40年内将生活在山谷里的10多亿人迁移出来,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气温的普遍升高只是气候变化的一个表象,更严重的是由此产生的“急性病”和“慢性病”。

其中,“急性病”包括一系列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热浪、洪水、山火等灾害;“慢性病”的影响则更为深远,全球升温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抬升、海洋生物死亡、海洋和大气循环遭到扰动,这些又进一步影响到全球的温度和降雨量,甚至还会触发一系列级联反应,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气候变暖除了造成冰川积雪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约2.6mm/年),还在健康方面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例如气温增高可使啮齿动物、病媒昆虫的活动范围扩大,繁殖力增强,导致相关疾病如疟疾、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的发生率增高。

同时,全球气候变暖还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拿我国来讲,近年来极端高温、洪水、城市内涝、台风、干旱等极端灾害事件频发,对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由2000年之前的年均1208亿元增加到2000年之后的年均2908亿元。

这些气候变化及灾害背后的直接推手就是温室气体的超量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一类)能吸收并重新放出大气中的红外线辐射,使地球表面变得越来越暖,从而带来一系列气候变化。

在过去200年左右的时间里,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化石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使用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对于工业革命之前的水平提高了47%,这比无人类活动环境下2万年时间里增加的浓度还多。这样的极速变化也使得物种和生态系统的适应时间大大缩短。

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化石能源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的能源基础,使用化石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不断累积,必将加剧全球气候问题的长期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化石能源使用造成的气候变化与其他环境问题(如污染)又具有截然不同的特性。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我们也不可能以处理污染物的方式来应对。可以预见,巨大的二氧化碳存量以及不断叠加的碳增量还会在一段时间内加剧地球与人类的生存危机。美国学者里夫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经济危机”。比尔·盖茨甚至不惜将其称为“气候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