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投考
丰子恺小学毕业后,面临投考升学的问题。究竟报考什么学校,专业如何抉择?操心最多的自然是丰子恺的母亲钟云芳。这位既是慈母、又兼严父的当家主母,用尽了心思。她虽只是小镇上的一个女流之辈,但为了儿子的前途,也是用心良苦。她专程找到丰子恺就读的小学的校长沈蕙荪先生商量此事。在关于丰子恺的前途问题上,沈蕙荪给了她很大的帮助。
当时,沈先生给了钟云芳几种参考方案,最后她决定让儿子到省城杭州去投考中等学校。
1914年夏的一天,钟云芳一早起来给丰子恺准备行装,让他吃了糕和粽子。这糕和粽子是有寓意的,暗示“高中”的意思。从前丰子恺父亲去考乡试的时候,丰子恺的祖母也是给他父亲吃这两种点心,无非是图个吉利,有个好口彩。钟云芳送丰子恺到了沈蕙荪先生家。沈蕙荪的儿子沈元与丰子恺同班毕业,毕业考试时丰子恺考第一,沈元考第二,都是优等生。这次,沈元恰好也要去杭州考学,因此由沈蕙荪亲自送他们俩去。
丰子恺随沈家父子搭快板船到长安,换乘火车,到了杭州。丰子恺是第一次乘坐火车。以前只闻其名,却没有机会去看火车或乘火车,他想象中的火车是炮弹流星似的凶猛唐突的东西,但实际乘坐,并不觉得怎么可怕,也不过尔尔。
丰子恺也是第一次到省城杭州。到了杭州以后,为了保证入学,他报了三所学校,当时唯一的担心,是怕考试不能通过,落第回家。他闻知有同时投考数校的办法,觉得此法妥当。于是便不问师范学校、中学和商校等学校不同的教育宗旨及将来的造就如何,但选考试日期不冲突的三所学校报了名。沈先生在返家途中把三所学校的性质告诉他,使他知道取舍。丰母也曾有切实的叮嘱,她知道商业学校的毕业生日后必在外头的银行、公司等供职,丰家没有父兄,她不想让丰子恺外出就业。丰家也没有本钱,让他中学毕业后升高等学校和大学。但丰子恺顾不了这么多,他唯一的企求,是投考不落第。
在考试这件事上,丰子恺比他父亲当年幸运顺利得多了。他这次到省城考试,结果居然是被三所学校同时录取——以第一名被商校录取,以第八名被第一中学录取,以第三名被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简称“浙一师”)录取。丰子恺觉得师范学校规模最大,似乎最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便选择了师范学校,这恰好与他母亲的意愿相合,两相满意,皆大欢喜。
少年丰子恺
就在这年秋天,丰子恺赴省城入学,时年十七岁。从这时开始,丰子恺终于要离开生他养他、一直庇护他的母亲,要离开这个生活了十七年的故乡石门湾,只身外出求学,做一个他乡的游子了。对年少的丰子恺来说,走出去,海阔天空,而同时,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和事,自然也是完全不同的人生体验和况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