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目标,找到自己的最佳出发点
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我们打算去往何处,第一步都应当是设定目标。目标为动机指明了方向,使我们知道自己该向哪个方向持续前进。倘若失去了目标,就算是再强的动机,也会在毫无方向感的行为中消耗殆尽。为了研究“目标的动机作用”,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些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这个实验的对象是1970年的毕业生,他们被要求填写一份调查表,如实地报告自己对未来有什么样的目标。
在这次调查中,心理学家发现有27%的毕业生没有任何目标;有60%的毕业生虽然有目标,却无法进行具体的阐述;有10%的毕业生有比较清晰的目标,但都是些短期目标,如“我将在3个月内找到满意的工作”“我将在一年后获得职位提升”等,但要是问他们一年后、三年后、五年后有什么样的目标,他们会变得十分茫然,说自己“没有想过那么遥远的事情”;最后,只有极少数毕业生已经形成了清晰的目标体系,他们不仅知道自己将来最想要的是什么,也知道该从哪些短期目标做起,才能实现长远目标……
在这次调查之后,心理学家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对毕业生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观察和记录。多年后,实验终于圆满结束,心理学家也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系统总结。
他们发现,当年那些毫无目标的毕业生有很多都在得过且过地混日子,他们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很不满意,心态非常消极;而那些有目标但不够具体明确的毕业生,工作和生活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没有做出什么突出的成绩;至于那些拥有明确的短期目标的毕业生,他们一步步实现了短期目标,也成功地取得了一些成绩,却难以达到“社会金字塔”的高层;唯有那些极少数拥有明确目标体系的毕业生,通过努力拼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成了业界领袖、社会精英……
这些毕业生都是从哈佛大学毕业走向社会的,但他们的人生发展轨迹却出现了很大的差别,这与他们各自持有的目标有很大的关系。目标是否清晰、具体将决定动机的强弱。根据心理学家洛克和莱瑟姆的研究,目标的动机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影响注意力分配情况。当我们拥有具体而明确的目标时,会忽略其他影响因素,只将注意力集中于一项任务上,直到完成这项工作为止。
第二,影响努力程度。目标能够产生激励作用,可以促使个体调动自身潜力,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出更好的成果。
第三,影响坚持性水平。目标能够让我们对自己正在进行的任务保持长期的热情,在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后,我们还能够获得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会起到“正强化”作用,使我们更容易坚持到底。
第四,影响任务策略的应用。目标还能帮我们分清事务的轻重缓急,使我们能够制定合理的策略,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实现目标。
当然,想要让目标发挥出上述这些良好的作用,强化行为动机,我们就应当学会科学地设置目标。
1.确保目标是具体的。
很多人说自己“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这勉强算是个目标,但却是很不具体的目标,所以无法对行为产生指导作用。因此,我们要把模糊的目标转化为具体目标,至少要让自己知道什么标准才算是成功的,以及怎样做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
2.确保目标是可以衡量的。
我们可以从数量、质量、时间等维度对目标进行量化,这样目标会变得更加清晰,我们也可以随时衡量自己目前取得的成果与目标之间还有多大的差距。如此一来,我们的行为动机会更加强烈,行为步骤也会更加细致。
3.确保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对于目标的难度我们应当审慎设定。简单的目标虽然容易实现,却缺乏足够的挑战性,会让我们的动机减弱。可要是目标太难,我们在付出许多精力和时间后看不到明显的成果,又会感到灰心、失望,不愿再继续付出努力。由此可见,我们应当设定有难度但不超过实际能力的目标,这样才最容易激发自身强大的动机。
4.确保目标与其他目标是相关的。
在设置目标时不能过于随意,而是应将单个的目标放进自己的目标体系中,看看它是否能够与其他目标相互关联,这样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其他目标也能够产生促进作用,有助于实现最终的长远目标。
5.确保目标是有时间限制的。
我们还需要为目标设定时间框架,这样它会离我们更近,而不会总是虚无缥缈的。比如,有人定下目标“总有一天,我要学会法语”,因为缺少时间框架,这个目标最终很难实现。可要是把它改成“明年6月前,我要掌握基本的法语会话”,效果就会好很多,因为有了时间上的限制,就会多一些紧迫感,对于目标的实现是很有帮助的。
上述这五点也被合称为“目标的SMART法则”,我们在制定目标时应当充分考虑这个法则,才能设置出最合理的目标,并能让自己变得更有干劲、更加投入、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