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资料整理
7.4.1 动力触探记录应在现场进行初步整理,校核实测击数和试验贯入深度。
7.4.2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实测击数N63.5需要进行触探杆长度修正时,应按式(7.4.2)进行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的杆长修正计算。
式中 N63.5′——杆长修正后的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击);
α——重型动力试验关于触探杆长度L的修正系数,按表7.4.2取值;
N63.5——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实测锤击数(击)。
表7.4.2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探杆长度修正系数α
动力触探试验资料的整理,包括试验指标的换算和修(校)正,是进一步分析的需要。我国各行业动力触探杆长的修正计算方法基本相同,但修正系数不尽相同,并且随着经验的积累,修正系数表不断改进。本规范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确定的修正系数表。
7.4.3 超重型动力触探的实测击数,应先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重型动力触探实测击数后,再按式(7.4.2)进行杆长修正:
动力触探试验资料的整理,包括试验指标的换算和修(校)正,是进一步分析的需要。我国各行业动力触探杆长的修正计算方法基本相同,但修正系数不尽相同,并且随着经验的积累,修正系数表不断改进。本规范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确定的修正系数表。
7.4.4 修正后的动力触探击数,应按规定的图例标示在工程地质剖面图和柱状图上。
7.4.5 进行地基土力学分层时,应兼顾相应的超前和滞后影响,确切地划分岩土层的分层界线。
利用动力触探击数与贯入深度曲线图进行岩土层划分时,应依据或参考相关的地质勘探资料,同时应判定相应岩土层的超前和滞后影响范围。必要时应根据动力触探试验曲线形态,对勘探划分的岩土层分层界面进行调整。
7.4.6 当试验岩土层的有效厚度小于0.3m时,上、下土层击数均较小,宜取该层土动力触探击数的最大值;当上、下土层击数均较大,宜取小于或等于该层土动力触探击数的最小值。
7.4.7 动力触探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各试验岩土层有效厚度范围内,应剔除少数因试验土层不匀凸显的试验高值和其他异常试验数据,以确定参与统计分析的有效试验数据。剔除数量不宜超过有效厚度内试验数据的10%。
2 统计分析各层有效厚度以内的有效试验数据,应以算术平均值N—63.5作为单孔试验分层的动力触探试验代表值,同时依据统计分析结果判别试验数据的离散变异性。
3 当试验数据偏差或离散性较大时,应同时采用多孔试验资料及其他勘探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单孔分层试验代表值。
4 同一场地取得的有效数据,应按相应的置信标准统计分析各岩土单元的试验结果,以确定试验岩土层的工程特性。
动力触探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应以有效试验数据为样本,统计分析确定单孔试验的代表值,分析试验数据的变异性,并据此判定单孔各岩土层垂直方向的均匀性。通常当变异系数δ<0.3时,判定为随深度变异特征为均一型;若δ≥0.3,则判定为剧变型,对于个别偏差数据应予以分析修正。
采用试验孔取得的有效试验数据,按勘察工程统一设定的置信水平统计分析,以确定动力触探试验结果的建议值,既能体现动力触探试验结果的可信程度,又与我国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普遍应用的可靠性分析方法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