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二◆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蚱蜢:游戏、生命与乌托邦》这本书的中译本终于要出版了!很荣幸接受本书译者胡天玫教授的邀请,为这本书写几个字。本书为世界知名的运动与游戏哲学泰斗伯纳德·舒兹早期对比赛游戏与人生的经典诠释,其采取后设小说的写作手法,运用柏拉图式的对话方式,将“蚱蜢”这只昆虫作为主角所遭遇的故事做一个完整的描绘。
在20世纪中期,西方著名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主张游戏是无法被定义的,因此他提到一种“家族相似性”的概念,来描绘许多游戏比赛看起来都很类似,但其实并无统一的本质性定义。不过,伯纳德·舒兹却加以反驳,并主张“玩游戏,就是自愿去克服非必要的障碍”。这段可作本质性定义的文字。他也主张参与游戏可以体现出人类的存在理想境界,也就是扮演美好生活与乌托邦世界的一种重要角色。
伯纳德·舒兹的作品深深影响了过去四十余年来全世界研究游戏、比赛与运动哲学的相关研究者,特别是几位著名的欧美学者,如迈耶、摩根、克雷奇弥与施奈德等人过去对玩耍、游戏和运动这三者概念的探讨,皆是从伯纳德·舒兹的相关文献作为学术论战的探讨依据。
在许多书评的描述中,本书大体上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提出对游戏的定义并且为此一定义作辩护;第二部分则是处理游戏、生命与乌托邦这三者的关系。两个部分的撰写皆以“蚱蜢”与其信徒的对话方式来呈现。写作方式是比较轻松且诙谐的口吻,这是有别于当代纯哲学式的哲学思路;尤其是在对话当中,有时又带有一些较特别的例子来加以陪衬其主要论点,是极其有趣的写作方式。
本书第二部分所处理的是有关乌托邦这个概念。伯纳德·舒兹所主张的乌托邦概念,在于强调参与游戏是唯一可以被欲求的一种活动。这个论点在于凸显,我们于乌托邦的世界中,所有的情况都是完美的,都是自发性瞬间产出的现象或产物。但这样的论点能否应用在我们现实的人生当中是值得讨论的。就如同我们可能会去质疑柏拉图所强调的“理念论”世界一样,虽然最后所呈现的产物或目的地是一样的,但我们还是会去诘问,究竟一个用计算机程序作曲的作曲家或一个利用直升机登上山顶者,是否真的可以取代真人的艺术作曲家或徒手克服各种地形障碍的登山客。真正呈现出来的意义,应该不只是过程而已,也是从克服困境完成目标后所习得的宝贵经验与知识。后者,恐怕才凸显出人类真正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蚱蜢:游戏、生命与乌托邦》一书内所描述与其信徒的对话写照,何尝不是我们现今大部分人们一生当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人、事、物所产生问题的挣扎过程。我们不断想办法克服各种难关,只为了达到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或将来能够过更美好的生活,这些奋斗的过程就是我们渴望达到成功的关键要素,也能体现人生更深刻的意义,天上直接掉下来的礼物反而是违反伯纳德·舒兹所要强调的比赛游戏的精神。
本书原文第一版出版于1978年,全书共十五章,以隐喻的手法写作,内容所要呈现的刚好与我们大部分人(尤其是华人社会)所过的生活有着极大反差,这或可让我们深刻地反省思考,我们对人生所应采取的态度与价值观为何。在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勤有益,戏无功”的价值观普遍存在于华人社会,一般人很难尽情、奔放地享受人生,往往受限于生活周遭的环境限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几乎一成不变的生活。总觉得,人生还很长,现在多努力工作,将来有一天再来好好享受人生。进一步来说,或许本书内容也可颠覆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并反转休闲活动(乃至体育运动)对我们生活当中的重要性之理解。
胡天玫教授常年研究伯纳德·舒兹,对其相关文献的掌握非常完整,她对伯纳德·舒兹本人思想了解之透彻,在国内应无人能出其右。本书中文版出版过程历经一段非常漫长的时间,胡教授锲而不舍地翻译,并努力联系伯纳德·舒兹的遗孀,终于完成出版的心愿,也为运动哲学的研究发展历程再添一部新的中文版经典文献。仅在本书付梓前夕,祝贺本书顺利出版成功,并希望能影响更多人投入探索体育运动哲学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