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象第六
在这一章,老子创造了“谷神”这个概念,用“谷”喻“道”之状,用“神”譬“道”之化,说明“道”的深邃悠远与变化无穷,是对“道”的特征的进一步阐发。同时,他还用“玄牝之门”来形容“道”为万物所由生,并且用之不尽。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王弼注:“谷神,谷中央无谷也。无形无影,无逆无违,处卑不动,守静不衰,谷以之成而不见其形,此至物也。处卑而不可得而名,故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门,玄牝之所由也。本其所由,与极同体,故谓天地之根也。欲言存邪,则不见其形;欲言亡邪,万物以之生,故绵绵若存也。无物不成,用而不劳也,故曰用而不勤也。”王弼是说,谷神,意为山谷中间是空无的。无影无迹,没有违逆,在卑下泰然处之,处安静守而不衰,谷以空无而成却见不到它的形状,这是物的最高境界(也就是“道”)。处于卑位却无法知道它的名,所以叫作化生天地的根源,好像绵绵不绝地存在着,它的功用也永远使用不尽。门,是说玄牝(天地)的由来。(道)植根于本原,与太极同根,所以叫作天地的根本。如果说道是存在的,但却看不见它的形体;如果说道是不存在的,万物却都要遵循它的规律生长,所以说它绵绵不绝地存在着。没有东西不生成,发挥作用又不劳烦,所以说它的功用无穷无尽。河上公的解释与王弼大相径庭,河上公注:“谷,养也。人能养神则不死也。神,谓五脏之神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五藏尽伤,则五神去矣。言不死之有,在于玄牝。玄,天也,于人为鼻。牝,地也,于人为口。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藏于心。五气清微,为精、神、聪、明、音声五性。”河上公完全从人体角度来解释,他认为,谷就是养的意思。人能养护精神就不会死。神,就是五脏之神,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如果五脏俱伤,那么五神就离开了。说不死的原因在于玄牝。玄就是天,在人身为鼻;牝就是地,在人身为口。天用五气养人,从鼻入藏于心。五气清淡微妙,为精、神、聪、明、音声五性。同时,河上公还认为,鼻为玄、口为牝。在“谷神”这一问题的认识上,王弼思维更为开阔。苏辙《老子解》是这样解释的:“谷至虚而犹有形,谷神则虚而无形也。虚而无形,尚无有生,安有死邪?谓之谷神,言其德也;谓之玄牝,言其功也。牝生万物,而谓之玄焉,言见其生之而不见其所以生也。玄牝之门,言万物自是出也。天地根,言天地自是生也。绵绵,微而不绝也。若存,存而不可见也。能如是,虽终日用之而不劳矣。”这是说,山谷虽然是空虚的,但还是有形体的,而谷神则是虚无没有形体的。虚无没有形体,生尚且都没有,哪里还有死呢?将道称为谷神,是用来形容它的德行;管它叫玄牝,是说它的功绩。牝能生成万物,所以称作玄,是说虽然看见它生成的万物,却不知道它是如何生成的。玄牝之门,是说万物是由这里生出的。天地根,是说天地由此生成。绵绵,是形容微弱却绵延不绝。若存,是说道存在但是不能被看见。如果能够这样,那么道就能一直发挥作用却不会有任何劳烦。
合三人之见,王弼的解释最符合原著本意,河上公是大用于小、以小窥大,也是一家之言。苏辙近乎王弼之见,但文辞更为雄美,分别解释了“谷”、“谷神”、谷神之德、谷神之功、玄牝之门等,更加形象地解释了这些极其晦涩的名词,而它们与道息息相关,因此苏辙的解释更有助于我们理解“道”的特征。
本章老子继续阐明“道”的特征,虽然着墨不多,但极其形象,将“道”比喻为“谷”“神”“玄牝之门”,说明“道”的作用无穷无尽,以时间而言,历久不衰,天长地久;以空间而言,道无处不在,万物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