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慢性心力衰竭及其急性发作的居家护理问答
慢性心力衰竭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以老年人居多,据统计,我国目前35~74岁成年人中约有450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着年龄增长,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也在明显上升,由于患病人数日益增多,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知识的普及便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日常居家护理,提高生活质量。
一、问:慢性心力衰竭是怎么一回事呢?
答 心脏从生理结构上可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如果把心脏形容成是人体的马达,对正常人而言,通过心脏马达的作用,收集全身含有二氧化碳等排泄物的血液进入右心,然后运送至肺部进行加工,使得含有氧气的血液进入左心,再泵入全身;从而支撑人体的正常活动。马达因各种原因出现问题后,泵血功能降低,输出的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的需要时,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心力衰竭。
二、问:引起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有哪些呢?
图1.4 心力衰竭病因
答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功能下降之后所形成的一种疾病,也可以把它称为一种综合性疾病,是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凡是能够危害心肌的疾病,比如心肌梗死、冠心病、高血压和炎症等,都可能引起心肌损伤,从而造成心肌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最终导致心力衰竭(见图1.4)。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都属于心力衰竭高发人群,心力衰竭还有可能是因为感冒或劳累等常见的诱因导致,急性发作时可能威胁生命安全。
三、问:心功能是什么?
答 心功能是指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源源不断地将血液泵送到身体的各个器官,以供应足够的氧和营养物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体力劳动、心力衰竭症状和缓解方式来判断心功能的分级。心功能分级见表1.1。
表1.1 心功能分级
四、问:出现哪些情况说明慢性心力衰竭了?
答 慢性心力衰竭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血液不能正常循环,淤积在身体其他部位,就可能引起相应的症状。
(1)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最早可能表现为体力劳动后或者运动后出现气喘、胸闷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睡觉时突然被憋醒,喘不过气来,严重时需要静坐才能缓解。
(2)咳嗽、粉红色泡沫痰:左心衰竭时,肺中的血液无法回流到心脏,就会引起肺淤血。这些淤积的血液会导致剧烈咳嗽,并伴有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
(3)乏力、食欲不振:心脏动力不足,泵血功能下降,会导致全身各个器官供血不足,容易出现乏力、没精神、想睡觉等症状。同时,由于胃肠道供血也会受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受到阻碍,所以也会出现腹胀和食欲不振的现象。
(4)下肢水肿:在重力的影响下,不能回流的静脉血液很容易淤积在下肢部位,容易引起下肢水肿。其往往发生在白天,尤其下午和傍晚较为严重,早上相对较轻。水肿最开始会出现在脚背和脚踝等低垂部位,按压后缓慢回弹。随着病情的发展,水肿部位逐渐向上,可能出现全身浮肿。
心力衰竭临床表现见图1.5。
图1.5 心力衰竭临床表现
五、问: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怎么样?
答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通过合理治疗与管理,可以控制心力衰竭的症状,避免急性突然发作。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到后期终末阶段的临床表现,任何心血管疾病严重时都可形成心力衰竭,因此,治疗上,首先得明确导致心力衰竭的病因是什么,治疗好原发症,解除心力衰竭的诱因,针对心力衰竭的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程度进行相应的治疗才可以使其缓解。
六、问:如何确诊得了心力衰竭?
答 可以通过典型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的结果来确诊。心脏超声是确诊心力衰竭和评估心力衰竭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①详细询问症状,是否有呼吸困难、乏力、食欲不振、双下肢水肿;②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③做一系列相关检查,最主要的两项检查是心脏超声和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脑钠肽(BNP)]检查(见图1.6)。心力衰竭时,心脏扩大,压力增高,会促使心脏分泌BNP。BNP是心功能紊乱时最敏感和特异的指标,它可以应用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诊断,在排除肾功能不全和高龄的情况下,如果BNP明显增高,就要怀疑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可以检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如果心力衰竭影响了心脏功能,可见心脏明显扩大。超声心动图还能检测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指标——射血分数,射血分数>60%为正常,<35%容易发生猝死。
图1.6 心力衰竭辅助检查
七、问:心力衰竭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答 心力衰竭治疗的目标是通过一般的生活管理、药物和手术等治疗从而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和学习。心力衰竭治疗方案的制订和变更,药物的减量和停用,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更改,否则会导致治疗效果的丧失和疾病的加重。治疗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各项。
(1)病因治疗:比如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早期治疗;
(2)一般治疗:饮食上控制钠盐量的摄入,注意监测血压、心率和体重的变化;
(3)药物治疗: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不随意更改或停用药物并定期进行门诊随访;
(4)手术治疗:在其他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安装心脏起搏器或者行心脏移植手术。
八、问:关于心力衰竭常用药物及其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和依那普利等,这类药物可以放松并扩张血管,使得血液更容易流动。
(2)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一种利尿剂,如螺内酯,可以使身体摆脱额外的水分,从而减轻心脏负担。
(3)β受体阻滞剂:如盐酸索他洛尔和阿替洛尔等,可以降低心率,改善心脏功能和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抗心律失常等。
(4)地高辛:可以帮助心脏每次射出更多的血液,起到强心的作用。
(5)利尿剂:可以有助于缓解腿部肿胀。
应严格按医嘱用药,切忌自作主张更改或停用药物,以免发生严重后果。并应熟悉常用药物的毒副作用,这样有利于不良反应的早发现、早就医、早处理。心力衰竭患者应学会自我监测,以便对出现的各种症状和所用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时发现,如出现气短、乏力、夜间憋醒、咳嗽加重、泡沫状痰、倦怠、嗜睡和烦躁等,可能为心力衰竭的不典型表现,应及时就医。另外,还应定期抽血复查地高辛浓度和血钾、钠、镁及尿素氮、肌酐等,并定期复查心电图。
九、问:心力衰竭患者居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答 心力衰竭的常见症状大多是病情加重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所以不能完全依靠症状来判断病情变化,可自行在家学会监测血压、心率以及体重的变化。
(1)监测体重变化:体重是一个测量简便和有针对性的指标。推荐每日清晨排便后、进食早餐前称体重并记录。如3 d内体重增加超过2 kg,或每天体重的增长达到1 kg以上,考虑心力衰竭正在逐渐加重,需及时就诊或咨询医师调整药物治疗。
(2)监测血压和心率:血压和心率是反映心脏基本功能状态的指标,同时也能反映药物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心脏病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目前,很多血压计都可以在测血压的同时获得心率数。推荐晨起后、夜间休息前测量血压、心率并做好记录,以便就医时提供参考数据。
(3)规律而节制的活动:对于运动,很多心力衰竭患者处于两个极端,一种是十分想恢复正常生活,什么程度的活动都觉得自己可以做;另一种是担心活动加重病情,什么都不敢做。试验表明,有氧运动对于相对年轻的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是有益和安全的。所以,根据自身的病情,可以制订相应的运动计划。一般来说,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每天可步行5~6次,每次5~10 min,并酌情逐渐延长步行时间。如急性期或重症期需卧床休息,可给予按摩或被动运动,以防止下肢肌肉废用性萎缩。
(4)营养和饮食:心力衰竭患者适宜低脂肪低盐饮食。轻度心力衰竭者钠的摄入应控制在2~3 g/d,相当于食盐5~7.5 g;中、重度心力衰竭者钠摄入应低于2 g/d。如合并低钠血症应在限制水摄入的基础上,适量增加钠的摄入。如果体重超标应减轻体重,如明显消瘦者应给予营养支持;有水肿时,则需无盐饮食和低钾饮食,如鸡蛋、鸭蛋、梨和西瓜等。用利尿药后,尿量增多时宜多食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橘子、香蕉、百合和红枣等,各种咸食和腌制品均应禁食。宜少吃多餐,忌过饱,营养力求丰富和多样化。临睡前不进或少进食物和水分。宜食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生冷坚硬、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也要避免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和薯类等。
十、问:急性心力衰竭发作是什么样子的?
答 可通过典型症状进行判断,具体表现为突然和严重的呼吸困难(每分钟呼吸可达30~50次)、强迫坐位、阵阵咳嗽、面色灰白、口唇青紫、大汗淋漓,常咳出泡沫样痰,严重者可从鼻腔和口腔内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急性发作期可能会出现休克、晕厥甚至心跳骤停,可危及患者生命,需要及时地进行干预和处理,尽快就医。
十一、问:居家时急性心力衰竭发作,该怎么办?
答 如果患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或心力衰竭突然加重,需要及时进行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在家中可参考如下步骤进行施救:
(1)施救者需保持冷静,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急救;
(2)抬高患者上躯干(半卧位或高坐位),双腿下垂;
(3)有条件者立即给患者吸氧;
(4)把患者胸前衣物剪开或敞开,保证患者呼吸顺畅;
(5)对患者进行安抚镇静;
(6)患者发生心跳骤停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十二、问:如果发生了心跳骤停,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 心跳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和缺氧。心脏一旦发生骤停,如得不到及时的抢救复苏,4~6 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不可逆的损害。心肺复苏就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危重病人所采取的关键抢救措施。
(编者:周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