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进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我们的现状: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多远?

2005年,我们制定厦门大学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2021年中长期发展愿景规划的时候,选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为我们的参照系。为什么选这所学校呢?首先它是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第二,这所学校在规模等各个方面跟厦门大学差不多;第三,这是一所公立大学。美国有很多一流的大学都是私立大学,像哈佛、耶鲁、斯坦福,等等,相对而言,中国的大学与美国的私立大学有比较多的不可比性,跟公立大学则有一定的有可比性;第四,我们两所大学分立在太平洋的两岸,厦门大学在太平洋的西岸,伯克利在东岸,两所大学隔洋相望;第五,厦大与伯克利两校之间有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十年过去了,我们来看一看今天两校的情况。我希望通过比较,能够更加清楚地判断我们今天的方位在哪里,我们明天的方向又在哪里。很感谢规划办,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数据全是他们收集的。厦大现在有学生4万多人,伯克利现在是3.5万多人,本科生他们有2.5万人,我们接近2万人;研究生他们接近1万人,我们超过2万人,其中硕士生他们只有4000多人,我们超过1.7万人(这里面有8000多人是专业硕士,包括MBA、MPA、工程硕士,等等)。当然两国之间在研究生培养的制度上有区别,在美国,硕士是一个过渡阶段。就博士生来说,我们不到3000人,他们有5000多人,接近我们的两倍;他们的国际生将近5000人,超过学生总数的13%,我们的国际生也不算少,超过1700人。

我们只看头和尾:2003年伯克利SCIE论文总共有4787篇,而厦门大学才462篇,伯克利是厦门大学的10.36倍;SSCI论文伯克利在2003年有794篇,厦门大学当年只有5篇,非常可怜,伯克利是厦门大学的158.8倍。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到了2012年伯克利的SCIE论文发表了6589篇,厦门大学达到了1884篇,伯克利是厦大的3.5倍。2013年的统计还没有出来,根据科研部门所知,厦大今年应该可以突破2000篇。如果伯克利仍然保持2012年的规模(因为这所大学非常成熟,每年在这些数字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差距将进一步缩小,估计在3倍多一点。在2012年伯克利的SSCI论文发表总数是1322篇,厦门大学发表了128篇,从原来那么大的一个差距缩小到只有10倍多一点。特别让我们高兴的是,到2013年8月为止,伯克利发表了657篇,我们发表了157篇,从去年前8个月的统计来看,我们之间的差距缩小到了五倍以内,进展得非常快。

2003年,伯克利在Nature上共发表了41篇文章,在Science上发了53篇,总共是94篇。厦门大学在1923年发表了第一篇Science论文,在2004年,时隔80多年后我们发表了又一篇Science论文,这是郑南峰、郑兰荪、谢素原作为共同作者发表的。在那以后,我们不断有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发表。到了2012年伯克利总共发表了115篇,这个数字大概超过了我们全国的总数;在这一年,加上Nature子刊,厦门大学总共发表了4篇。2013年的头8个月,它发表了63篇,我们是在子刊上发表了6篇。当然去年我们还有其他高质量的论文,在这里我们只拿NatureScience来统计。从这里可以看出,伯克利每年在这两个代表了自然和科学最高水准的综合性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都在110篇上下,而厦门大学也在不断前进,但是差距还是非常大。

网大的网站前不久发表了一个统计,这个统计是2000年以来,中国科研机构在Nature(含子刊)和Science上的发文排序,在这个统计上厦门大学排在第9位。大陆的学校在厦大之前的只有清华、北大、中科大、复旦这四所。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清华大学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NatureScience的主刊加在一起已经达到了27篇;北京大学是13篇。厦门大学在这高水平的杂志上发文的数量在大陆的高校里面是名列前茅的,说明我们的科研质量、原创能力是比较强的,但是与一流大学相比较就很不足了。

科研经费只从2007年开始统计。从2007年一直到2012年,两校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2007年伯克利的科研经费是厦门大学的12倍。这里的美元是按照当时的汇率换算成人民币的,当时伯克利的科研经费是人民币36亿多元,而我们只有2.9亿元,相差了12倍。到了2012年,伯克利是将近45亿元,我们是6.8亿元,差距从12倍缩小到了6倍。

伯克利现有专任教师2177名,其中包括1580名全职教师和597名兼职教师,除此以外还有数千位靠自己的科研经费来维持工作的科研人员;厦门大学现在有专任教师3042人,其中教授1124人、副教授878人,也有几百位靠自己的科研经费维持工作和生活的科研人员。我为什么专门把科研人员点出来呢?因为这是一个方向,一个趋势。在一流大学里面,靠学校的经费来全额维持的老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甚至在数量上是小的部分,大的部分都是靠自己的科研、课题来维持运转,这些科研人员也带研究生,也给学生上课,但是哪一个系请他给学生上课会给他报酬。所以这也是厦门大学今后的一个方向,我们更多的科研人员应该走这一条路。伯克利一年的科研经费大概是7亿多美元,其中一半即3亿多要交给学校,课题组大概留下3亿多,我们算它4亿留给课题组,它最高用在人头费上达到70%,也就是2.8亿用来发工资,假如科研人员的平均年薪10万元,也就是说它大概有2800名科研人员。在厦门大学,这涉及体制上的问题,厦大一年的科研经费有7亿多元人民币,如果按照美国的体制,我们也能够支撑两三千的科研人员,但是实际上我们不行,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科研经费能够用于人头的,能够让课题组自己支配的份额太小,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大会。所以我们在思考的时候,任何一个问题都要想一想要不要改革、怎么改革。伯克利具有本专业博士学位、终极学位的教师的比例是99%,我们现在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的比例超过了80%。这样的统计标准值得我们学习,从今年开始,我们也要承认本专业终极学位。比如说,搞艺术的这一部分教师,一定要他拿一个博士那真有点难为他了,搞艺术科的很多专业的终极学位就是硕士,所以有一些专业拿了终极学位就可以了,不要再强求他非要再拿一个博士学位。当然,要从自己自身提高的各方面去要求。我虽然是搞音乐、搞美术的,我也拿一个历史学的博士,也拿一个文学的博士,当然也没什么不好的,但是不要作为一个硬性的指标去要求,没有这个必要。在这里我没有把其他一些专业的终极学位的状况统计进来。我相信,像伯克利这样的学校,有博士学位的肯定超过了90%,厦门大学是80%。

伯克利现有美国国家工程院的院士91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41名,它的教师总共就两千多,十分之一左右是美国工程院或美国科学院的院士。目前在任的教师有8位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图灵奖的获得者有3位,图灵奖是计算机领域最高奖;普利策奖的获得者有4位;邵逸夫奖获得者有3位,大家知道,邵逸夫奖的奖金跟诺贝尔奖的奖金是一样的,这也是很高的荣誉,很难得。从这里可以看出伯克利确实是大师云集。厦门大学的情况也很好,我们现在全职的两院院士有12位,双聘的有10位,“千人计划”的入选者有43位,“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有8位,“国家特支计划(万人计划)”有8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有38位,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有151位,这是教育部跨世纪的优秀人才。

伯克利在世界的排名在20以内是没有问题的。有一些学科它是很强很强的,像社会学排在第1位、商学第7位、经济学第5位、教育学第12位、法学第9位、工程学第3位,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它的化学化工、计算机大概也都很靠前。厦门大学在世界大学里的排名大概400位左右。厦大有8个学科进入了ESI全球前1%,伯克利所有的22个学科领域都进入了1%。厦大与伯克利相比较最接近的就是化学,在SCI的文章发表数量,厦大的化学在全世界排在第48名,它排在第23名;总的被引数我们排在第110名,它在第3名。这是ESI整个学科的布局,伯克利有6个学科在全球的0.01%以内,10个是在0.01%—0.1%以内,我们只有化学是在这个区域内;在全球0.1%—1%的它有6个,我们有7个,我估计今年厦大还有几个学科会进到1%的行列里面,包括数学学科都比较有希望。

在2007年伯克利的办学经费是厦门大学的10倍多,按照当年的利率来折算,加州伯克利的办学经费有145亿元人民币,厦大是13.8亿元。到了2012年,伯克利是142.5亿元,我们是33.5亿元,这样就缩小到了4倍。大家可以看到,2008—2009年因为金融危机美国大学的办学经费掉得很厉害,后来又慢慢回升,但基本上是持平的,而我们一直呈增长趋势。

伯克利占地面积在美国的大学里是比较大的,它占地7500亩,拥有完善的图书馆系统,有3个主图书馆,18个分科业图书馆,11个隶属图书馆,图书馆共有超过1000万册的图书;它还有自然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等等。厦门大学拥有三个校区,占地超过9000亩。我们的图书馆馆藏书总量达762万册。

可以实事求是地说,在办学硬件上我们也同样追赶得很快。单从表面、外壳上看,厦门大学的楼好像不比它差。很多外国的校长到了翔安、漳州,都感到赞叹,甚至是惊叹我们有这么好的楼。我们也要承认,到了大楼里面就远远不如人家。壳子还可以,里面不行。人家的实验楼是热气腾腾,我们有很多的实验楼还是空空荡荡、冷冷冰冰的。

比较之后我有这么几点感想:

首先,我们进步很大,但是差距仍然不小,或者说还有很大的差距。世界排名20跟世界排名400,我想这个数字可以反映出我们的差距。伯克利一年在NatureScience上发了110多篇文章,厦门大学连子刊在内现在一年还只能发几篇,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差距,因为这反映出一所大学的原始创新能力。

第二,伯克利拥有强大的师资阵容,可以说大师云集。单单美国的两院院士就有232位,真是了不起。

第三,学生的成长有名师指导,有多元文化的熏陶,有极佳的环境与条件。刚刚来参加这个报告会的时候,我和李宁院长还在聊伯克利大学。因为他在伯克利工作了很长时间,所以他很有感慨,说那里的整个外部环境太好了,周边多少个一流大学,包括斯坦福、加州理工、南加州、UCLA等等都在那里,学生的成长有一个极佳的环境和条件。说到这里我就在想,原来大家一直说厦门大学是孤立的,困在东南一隅,而这样的旧观念现在应该要打破了。随着国家的发展,随着新技术、新条件的发展,厦大不应该再是这样的历史。现在上至上海、杭州到多长时间?下到广州、香港要多长时间?往东到台湾要多长时间?就一个多小时。关键还是看我们有没有这样一个意识去开放、多联系、多交流。厦门大学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一定要把它用好,特别是台湾的大学。我们要跟他们多交往、多合作,这样就能改善福建只有厦大这样一所好大学的不利状态。

第四,伯克利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很高的科研水平,他们每年申请的专利数量是很大的。因为他们的工程学非常好,在世界是排在前几位的,所以它有很多的发明专利,而且这些专利都有很强的实际应用、开发价值。

第五,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外部环境。伯克利的国际生占到了13%多,这是很高的,当然美国最高的大学达到了20%以上。加州是一个多元文化汇聚的地方,对学生的成才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