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扬州:明清商业之都的沉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满人与明朝的灭亡

明朝晚期政治上的不稳定,在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都表现得很明显。1604年,东林书院在无锡重建,这个地方从扬州跨过长江沿大运河南下即可到达。东林书院为改革派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中心,这一党派的主导力量是由江南和西北山陕两省——正是这几个省份为扬州提供了许多盐商——的官员结成的强大联盟。二十年来,东林党逐渐有了相当的影响,然而在1625年遭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反面人物之一宦官魏忠贤(1568—1627)的镇压和清洗。与这场清洗相伴的,是以魏忠贤为中心的个人崇拜的发展,其标志就是为他建立祠庙、形成一套仪式。在扬州,按察使王徵(1571—1644)是来自陕西的“二劲”之一,拒绝向魏忠贤的祠庙致敬。7可能就在同一时期,郑元勋冒着很大的个人风险为一位朋友提供了藏身之处,后者与某个当权宦官发生了冲突。8

政治上的困难伴随着社会经济危机而来。17世纪20年代,西北各省遭受了干旱、饥荒和土匪的蹂躏,种种灾祸导致了公开的叛乱。9扬州的西商家族无疑受到了这些情况的影响。扬州府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17世纪20年代后期,兴化爆发了匪乱。匪徒们成功地包围了县城,直至骁勇的地方官员将这场动乱镇压下去为止。1017世纪30年代,扬州和仪征的武将们都面临着保护地方免遭淮河流域叛乱者南下侵袭的任务。11陕西起义者张献忠(1606—1647)已经成为明朝政府最大的内患之一,当时几乎可以在整个华北自由游荡。1637年,他联合江北土匪对仪征发动攻击,然后沿着长江退居湖北。121635年,扬州附近饥民载道。1636年,随着饥荒的持续,不少人上吊或者投水自尽。1637年,长江向北泛滥,仪征死者无数。13

王朝正在慢慢解体。江河泛滥,降雨过多或过少,粮食不足,士绅不愿就职,明朝的军队接连战败。明王朝被二十余年的农民起义弄得筋疲力尽,日益强大的满人力量又在威胁着边境。终于,这一王朝在1644年走向灭亡。4月24日,就在北京即将落入陕西起义者李自成(1606—1645)之手的时候,明朝末代皇帝杀掉自己的妃子,并于次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南京,前明官员创建了一个残余政权,即南明政权,希望能够保住南方。扬州注定要从一座闲暇娱乐之城转变为镇守要地,这在它的历史上已经不是第一次。

南京的南明政权意识到了历史上的先例。兵部尚书史可法主张南京的安全取决于淮河下游地区的防卫。这项任务被交给四位名声可疑的职业将领,他们为控制扬州争吵不休,这是危害南明存在的因素之一。扬州城防在政治和军事上被分割开来,扬州居民只能等待着王朝更替战争的最终结果。1645年5月末,这一悲惨的结局终于降临到他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