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起源和演化
人类有发达的大脑,能制造工具与劳动,但人也是从动物演化而来。从生物学的视角看,人依然是动物。在林奈的分类系统中,人、猿、猩猩等,都是属于灵长目。
人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
人属于灵长目,与猩猩、黑猩猩、大猩猩有很近的血缘关系。在分类系统中,三种猩猩与人都属于人科(Hominidae),而又同属于人猿总科(Hominoidea)。本来这个总科的动物主要生活于热带雨林,人却成为一个例外,已经遍布地球各个角落。
在白垩纪,生物界发生了一次大灭绝,恐龙和很多哺乳类动物都灭绝了,而灵长类正处于早期上升阶段,迅速发展,并和其他存活下来的哺乳类物种一样,开始新一轮演化。
最早期的灵长类,特点是体小、树栖、夜行性,善于跳跃、攀援,以昆虫为食。“手”很发达,拇指和其他四指相对,这样就便于捕捉、握执食物。爪逐渐发展为甲,而手指的感觉能力也有明显提高。眼也不再位于颜面两侧,而是并列于颜面前方,这就使感知距离和立体视觉的能力有所加强。随后出现了大型灵长类,而且,大多数灵长类开始从夜间活动发展为昼夜活动,并且也吃植物性食物,视力进一步发展,大多数还有辨色能力,手指的感觉能力也得到提高。借助这些进步,牠们有能力从树栖生活扩展到陆地生活。
人的手非常灵巧,可以制作工具;人的脑非常发达,有语言能力,也有社会组织。这些特点其实在灵长类中都可找到源头。
人的起源和演化
一百多年来,几代人类学家的努力,已经把人类历史向前推到三百万~四百万年前。如今,人们试图重建四百万年来,人类从南方古猿到现代人的演化历程,这其中包括了南方古猿阶段(Australopithecus)、巧人阶段(Homo habilis)、直立人阶段(Homo erectus),和智人阶段(Homo sapiens)。
(一)南方古猿(四百万~一百万年前):人科不同于猿科,其中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人科是灵长类中唯一能直立行走的动物。大约五百多万年前,灵长类动物中的一个小系,指节离地而起,采取两足直立的姿势,身体构造也发生了变化。从此,这个灵长类的小系就开始向人科演化。已知最早的一类人科成员,是生活于四百万~一百万万年前的南方古猿,他们虽已能直立行走,不过脑容量还处于猿的水准,只有约四百五十~五百立方公分,犬齿变小。
迄今发现的最早人科化石,大约在四百多万年前,而最晚的古猿化石大约在一千万年前,在两者之间的化石记录的空白长达五百多万年。而分子人类学(Molecular Anthropology)的研究确定,人与猿的分化大约是在五百~六百万年前发生,力求在考古发掘上有新突破,以填满这段空白,便成了当前古人类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要确定新化石人类的物种并不容易,在这个猿与人转变的关键存在更大的困难,。
(二)巧人或早期猿人(两百万~一百七十五万年前):一九五九年,在坦尚尼亚的奥杜威峡谷,M.Leakey找到了近乎完整的傍人(Paranthropus,又称粗壮南方古猿)头骨,同时他还找到了石器和破碎的骨片。但从头骨判断,要做这些高级技术行为,脑容量五百三十立方公分仍然太小。在一九六一年末的奥杜威,M.Learey终于找到了另一种更进步的人种化石。这些人的脑容量很大,都在六百立方公分以上,拥有了与人的性状相似的总形态和脑沟,可能已有语言能力。这些人的颅骨和趾骨更接近现代人,牙齿也小于傍人。一九六四年,他们把这一更进步的人归入人属。
以后,人在演化过程中又分出两个世系,一个世系从南方古猿属到傍人属,另一个世系演化成人属,从巧人到直立人,最终到智人。
(三)直立人(两百万~二十万年前):直立人最早是由爪哇人和北京人的化石所确定。如今已查明,非洲、亚洲和欧洲,均有直立人化石广泛分布,这些直立人身高约一百五十公分,有著和现代人相似的骨骼支架,但颅骨仍然带有原始性状,头骨低矮,眉脊粗状,牙齿比现代人粗大等。他的脑容量大约为八百~一千一百立方公分,已能和现代人的脑容量衔接。直立人创造了旧石器时期的早期主要文化,代表工具是大型砍砸器(亚洲)和手斧(欧洲),除此还有小型的尖状器和刮削器等。
尚不清楚人的语言是何时出现,巧人可能已经有了语言。有迹象表明,直立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语言能力,现代人的语言中心在大脑左半球。正是由于语言中心的发育,大脑的两半球出现了不对称性。中国北京周口店第五号北京猿人头骨的左右半球,已有明显的不对称,这是直立人具备语言能力的一个直接证据。人在具备语言能力后,才可能发展出抽象思维,因此这个刻有抽象符号的肋骨,足以说明直立人已具备语言能力。直立人必须运用一定的语言,因为他们要制造比较复杂、且对称的手斧和尖状器,要能控制火,透过合作、使用一定的谋略,围猎大型动物等等,而这些有目的的活动,又反过来促进语言的发展。
(四)智人(二十五万年前):在直立人阶段之后,人类开始步入了智人阶段。智人阶段分为早期智人(英:Archaic Homo sapiens)和晚期智人(Homo sapiens sapiens)两类,两者同属一个种,差别只是在于亚种的水准上。
早期智人生活于大概二十五万~四万年前(更新世中期至晚期,旧石器时代中期)。亚、非、欧许多地区都有早期智人的化石分布,尼安德塔人(Homo neanderthalensis)是发现最早的早期智人,一八五六年发现于德国尼安德河谷。
尼安德塔人的形态特征,介于晚期猿人与现代人之间,他们身高一百六十公分,眉脊突出,额明显后倾,脑容量平均可达一千四百立方公分,表明他们已经具备相当发达的智力。以前有人认为尼人愚蠢笨拙,但实际上,尼人不仅能制造较先进的石器工具,还巧人工取火。
晚期智人在距今约四万年前出现,前部牙齿和颜面都较小,盾脊降低,颅高增大,这是晚期智人和早期智人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这些特点在现代人身上更为明显。最早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为法国克罗马侬村的克罗马侬人(英:Cro-Magnon),其形态非常接近现代人,身高一百八十公分,眉脊不突出,额宽大,脑容量与现代人接近,可以制作复合工具,并具备原始的绘画和雕刻技术。
在巧人到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的演化过程中,人类体质的演变和文化的演变也同时进行。体质的演变的结果,是脑容量日益增大;文化的演变的结果,是石器愈来愈多样、锋利和标准化,石器和天然石块的形态间的差别变得愈来愈大;从单一石器发展到复合工具;从利用自然火发展到人工取火等。比较特别的是,人类体质的演变,不是像其他动物那样,专门适应一种特定的生活条件,而是适应人类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劳动。人类凭其劳动能力制造出不同的工具,获取生活资源,适应不同的生活条件。劳动也成为人区别于猿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文化适应的基础。
从巧人到晚期智人,都属于旧石器时代,这段时间的人类统称为现代人,体质上变化不大,但文化上的变化却巨大而深刻。在新石器时代,人类不但有了磨制石器,还能制作陶器。畜牧业和农业便是出现于这一时期。大约九千多年前,人类开始使用金属工具,开始是用红铜(纯铜),然后是青铜(铜与锡的合金),最后是用铁,考古学分别称为红铜时代(又称铜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而五千年前发明的文字,成为推进文化交流和积累的有效工具,人类也就此跨进了历史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