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在反思中成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很简单,很多同学从小就听过,就是指:“如果你温习旧的知识时,能有新的收获,就可以当老师了。”
我觉得这句话是孔子在鼓励很多人当老师。
当老师需要很高的条件吗?其实并不需要。孔子希望更多的人来进行知识传播,分享知识。
作为万世师表,孔子在他的时代,开创了全新的教育模式。在过去,教育是只针对贵族的,整个社会的识字率非常低。而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只要主动交十条干肉,哪怕你是贩夫走卒,都可以来学习,有教无类。
于是就有很多人来找孔子学习,孔子发现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他自己最多只能带三千学生,所以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成为老师。当孔子将自己的期望说出来时,有人说:“我不行,老师,您的境界太高了,我达不到,您一开口就充满智慧,我做不到。”
孔子说,不必如此,“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一个人不要只想着做传声筒,把老师的话全背下来,再去传达,这种简单的信息传递意义不大。如果一个人听完孔子讲的道理之后,能够自己发挥、推导,加入自己的想法,像子贡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或者像颜回的“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这种人就能够成为老师。
“温故而知新”的“温”,可以理解为小火慢炖。孔子教给了学生新的东西,但学生该如何理解和运用呢?你得自己慢慢体会,慢慢酝酿,用过去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去参透新的东西。尼采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上一切好的东西,都是慢慢得到的,如果不是慢慢得到的,你就等于没有得到。
温故,也就是把过去的东西反复琢磨。
温故之后,可能有三种结果:
第一种结果,叫温故而不得,就是温故了很久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在这种情况下,你不适合马上做老师。
第二种结果,叫温故而有所感,温故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第三种结果,叫温故而知新,就是慢慢琢磨过去的经验时,发现这个经验可以和新的想法相互印证,可以有新的应用。当你对曾经学到的东西能够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时,就证明你吃透了它。当你拥有这种能力时,那么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在提醒我们,不要把当老师这件事情想得很复杂。能够做到温故而知新,不需要拿到教师资格证,就可以教别人了。我们每天回家后,也可以把在学校学的知识再给爸爸妈妈讲一遍,如果你能讲得很明白,那说明你真正掌握了这个知识。你还可以和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定期在一起复习功课。
我们以“温故而知新”来自勉,可以对自己进行反思:今天有没有知新,有没有从过去的道理中,发掘出新的意义和价值来。
这种联想和探索能力,就是做老师的潜质。读完这本书,希望大家都能成为讲《论语》的小老师。
本节打卡小知识
· 孔子曾向鲁国有名的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可弹奏了十天,孔子还在练习同一首曲子。这时师襄子就劝他说:“这首曲子你已经熟练掌握了,学一首新的吧。”孔子却说:“曲调是学会了,可是奏曲的技巧还没学到位。”过了几天,师襄子觉得孔子的弹奏技艺也熟练了,又劝他说:“技艺已经学好了,学一首新的吧。”可是孔子还沉浸在曲调中,好一会儿才回答说:“我还没能完全领悟这首曲子的神韵。”
这样又过了几天,师襄子感觉孔子已经将曲子的神韵完全掌握了,便再次劝他:“你的弹奏中,神韵也有了,可以学习新曲子了。”但是让师襄子出乎意料的是,孔子还是坚持练习这一首曲子。他对师襄子说:“还是再等等吧,我还没有领悟到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
终于有一天,孔子在琴声缭绕中站起来,遥望远方的天空,很久才若有所思地说:“我已领悟到作者的精神风貌了。这样的曲子,除了周文王还有谁能作得出来呢?”师襄子听后大吃一惊,他立刻从座位上站起来,对着孔子连连行礼道:“是呀,是呀,我的老师说此曲的名字正是《文王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