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少年讲论语:乐在学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重视自主思考,别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

① 退:从老师那里退下。

② 省(xǐng):观察。

③ 私:私语,指颜回与别人私下讨论。

颜回是孔子特别喜欢的一个学生,孔子每次说到颜回,全是赞美的夸奖。

颜回可能真是一个“生而知之”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跟颜回说话,颜回从来没有质疑和反驳过我。”对孔子所说的话,颜回一听到就说好,并且立即行动。这样看起来,颜回似乎有点缺乏思考。

子贡和子路,包括其他的学生,比如宰予,每个学生都问过孔子很多问题,都曾经对孔子的一些言论提出过疑问,因为要互相切磋(cuō)——除了颜回。

孔子起初觉得,颜回是不是有点傻,否则为什么无论自己说什么,颜回都觉得没问题,都不假思索地去做。

然而,他又能“退而省其私”,当孔子再去观察颜回的表现时,就能看到颜回是能把孔子的话贯彻在行动中的,做到了“亦足以发”。原来,颜回对孔子说的话是真的理解了,真的用在了生活中,真的做出了改变。

孔子说“回也不愚”,就是说“颜回这孩子可真不笨”。这句话表达了孔子的欣慰之情。

同学们也可以想想,为什么像颜回这样不喜欢辩论、不喜欢提问的学生,在孔子看来是一个好学生?

我们也可以反过来,在特别喜欢发问的子贡和子路身上找答案。子贡和子路为什么那么喜欢提问呢?有可能恰恰是因为缺乏独立的思考,太依赖老师,因此直接进入讨论环节,跟老师辩论。他们表面上特别活跃,而实际上,有可能根本没有深入地思考,只是依赖和老师切磋。

我在“樊登读书”给大家推荐了不少书,也会经常遇到大家提问:“樊老师,我觉得你讲的那本书里,有些东西好像我不太理解,你说得不太对吧?”

遇到这种问题,我的答案通常是:“你不妨回去再想想。”

我并不是不愿意接受质疑,也不是拒绝讨论,而是我认为,当一个人在脑海里进行了足够的思考后,才能够对问题有真正全面、深刻的理解,自己攻克问题。如果有人问了一个问题,我着急给出一个解释,他有可能会为了维护“问”的价值,再进行反驳。越反驳,他会越坚持自己的想法,也就更不愿意接受其他观点了。

颜回是怎么做的呢?他“不违”,但并不意味着他不加思考就对老师的话全盘接受。他的办法是,当孔子说的某句话,他不理解时,不立刻反问,而是回家继续认真琢磨,找到其中的道理。

孔子说的话都对吗?不一定。如果说得不对怎么办?颜回是只听有道理的部分就好了。

颜回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找到有价值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习惯,所以孔子说他一点也不笨。

子贡有一次评价颜回,说颜回举一而知十,意思是颜回脑子反应极快,孔子对颜回说一件事,颜回可以类推到十件事情。颜回总是能够很快地抓住孔子思想的精髓(suǐ),孔子根本不需要多做解释。

实际上,如果同学们能够像颜回那样,做到“不违,如愚”,别急着反驳别人,自己先琢磨清楚,再和老师或同学去讨论问题也许会更顺利。

当有人问我问题的时候,我之所以没有直接回答,是发现他还没有思考,就希望别人给他一个答案。

实际上,一个人只有真的思考了,才能够问出有价值的问题。有很多问题,经过思考后就不用再问了,因为问题已经被你自己解决掉了。

有的人读书时喜欢做笔记,喜欢画一道道红的、绿的、蓝的线,但他们也许根本记不住线上的那些文字,只是假装很勤奋。为什么记不住?因为他们没有思考。

会思考的人,你翻翻他们的书,很干净,就跟没有看过一样。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让大脑产生一定的摩擦,带来一定的痛苦,但他们思考之后,产生了结果,又会让自己感受到真实的快乐。这才是有效的学习过程。

很多人的学习,都是为了老师和父母而学,不愿意主动思考、主动规划。当我们学习的时候,不能将压力都给老师或爸爸妈妈,而是自我承担起一些责任,学会自主学习。在向老师发问之前,先想想自己是不是下了足够的功夫,有没有试着替老师回答一遍问题。

之后,你可能发现有的问题已经不用问了,你已经豁然开朗,并且能将结论在生活中用起来了。

孔子喜欢颜回,就在于颜回能够调动自我责任。他不会遇到难题就发问,不会口无遮拦地随便说话,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潜心思考的,这样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本节打卡小知识

· 有一次,孔子对颜回说:“颜回,你家庭贫困,处境卑贱,为什么不去做官呢?”颜回回答说:“不愿意做官。我有城外的五十亩地,足够供给稠粥;城内的十亩土地,足够穿丝麻;弹琴足以自求娱乐;跟着先生所学的道理足以让我感到快乐。我不愿意做官。”

孔子欣然露出微笑,说:“好啊,你的愿望!我听说:‘知足的人,不以利禄自累;审视自得的人,损失而不忧惧;进行内心修养的人,没有官位而不惭愧。’我诵读这些话已经很久了,现在在颜回身上才看到它,这是我的心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