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涉古家具
每年春节是农民与外界接触最多的几天,亲友互访、举办婚礼等。四十年前的那个时候,人们结婚大多选在春节的好日子,夏天结婚的人家是不多的,那样会被人取笑。上海近郊的农民收入比较高,平时不舍得花钱,都节约下来用于结婚。结婚都要三天排场。第一天进场借八仙桌借长凳,每家每户都会被惊动,这个时候生产队里的八仙桌都会被集中在一起。农村人要面子办个喜酒几十桌是常有的事,因此,几十张不同式样的桌子放在一起,有民国的也有晚清的。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关注这些木作了,常会乘此机会观察:看到许多钩子的八仙桌,都是榉木的,应该是民国时期的。腿的中间起两根线脚的功夫凳(长凳),也应该是民国的,少数指甲圆长凳腿的,应该是晚清时期祖上置办的家当。
第一天进场后,第二天就是正式结婚的日子,我们年轻的小伙子都要用自行车去接新娘。上午十点钟左右出发,所有新的和七八成新的自行车全部出动,自行车越多男方就越有腔调。男方担心女方陪客多,总会多安排几辆自行车一起去以作备用。接新娘的骑车大部队由新郎官带头,头车后坐放一条红毯子,一路浩浩荡荡地出发。对于没对象的小伙子来说,也是个个仿佛自己结婚一样进入角色,从衣服到自行车行头齐备,有手表的肯定要露出来显摆。由于大家都开心、激动,所以自行车骑得飞快,总是会提前到达新娘家。新娘家的哥哥、弟弟、长辈总要搭一下架子,迟迟不让新娘走出房间。这个时候我就有机会到隔壁人家走走,看看门口屋边是否有石雕和老家具之类。老家具与古家具和旧家具有所不同,老家具是用了100年左右的家具,古家具的年代可以从100年一直往前推,旧家具则是指用了几年的家具。
上世纪70年代初,上海农村已经开始把砖木结构的祖宅翻造成二层砖瓦房。房子造好后,大家都会把祖上留下来的一些家具当作破旧木材,有的放到不住人的房间,有的放在还没拆掉的天井,让其自生自灭,还有的索性当柴烧掉。那个年代只要走进村庄随便寻找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家具。老百姓从小生长在这个村庄,看见这情况已经见怪不怪。而对于我来说算是新鲜事物。于是,常在新娘子隔壁邻居的房前屋后窜来窜去,寻访这些东西。
一年春节,在接新娘的休息时间,我转到新娘子村里的一户人家,从门口斜看到一间房间的旧床边放着一把非常大的椅子,上面放了很多衣服。这是一把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大椅子,后来听说是100多年前清代的太师椅。我叫了几声有人在家吗?没有人回应,我靠近从窗口看房里也没有人。过去农民很忙,房间看上去有点乱,猜想是一个老人住的,就没有进去,只在开着的门口停留张望了片刻。我马上去找新郎,问他能否和我一起去那户人家看看那把旧椅子,可能的话让新娘出面帮忙买下来。新郎被我弄得莫名其妙,回复说今天是来接新娘的,买什么破椅子?后来新娘同意忙完婚事,春节过后帮我去商量。
接下来的几天,我时刻挂念着这把椅子。终于等到新娘回娘家的那天,又一起跟着自行车队前去。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新娘对我的举动深感奇怪,她说自己从小到大也没听说人家有只大破椅子,你是怎么知道的?那时还在春节里,饭后休息时间,我熟门熟路地带着新娘走到那家门口。一帮人在门口晒太阳,午睡的老人被叫醒后,得知有人要看这把从没有人关心过的破椅子,因为是从小看着长大的新娘子带来的客人,老人非常热情地端茶看座。我直奔主题。老人家便说:“自己去看好了,我是把这把旧椅子当作床边柜放些衣服杂物的。”我把椅子上的东西拿掉后,发现这把超大的椅子是有扶手的,坐面穿过藤席,但是藤面已经完全损坏不能坐了,四边的藤有的还留在框上。除了藤面坏了,椅子其他地方完好无损。老人家主动告诉我们,解放初期他们家算是地主成分,听她的祖父说,原先她祖上的土地有900多亩。清道光年间鸦片进入中国后,祖上有人学抽鸦片,慢慢地家道中落,土地财产大部分都变卖了。紧接着老人家说,自己最不舍得的是一直放在床底下的一把老瓷器茶壶。我按照老人的指点,赶紧从床底下的一个红色桶里找出了那把瓜形小茶壶,茶壶底下有落款,写了六个红色的字。但我当时不会看,不知是什么意思。茶壶上的粉彩山水非常好看,一面是人物风景,另一面是一首诗,在字与画的上下有小鼓丁,鼓丁上还用金粉点金。我对老人家说能否把壶卖给我,老人说一直放在床下没有用,你喜欢拿去好了。我有些不好意思但又非常想要,接着我问那把大椅子能否也可以卖给我,老人家说椅子已经不能坐了,藤面坏了不会修也没必要修,你要随便付点钱买去好了。在大家没有主张的时候,边上的一位长者说:“我看两样付个一百元好了。”那时候100元是个大数,其实按照物价肯定是贵了,一把没人要又不能坐的破椅子,除了大点其他没有特别吸引人的地方,。那时农村根本没有人要这类东西,倒是八仙桌才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家当。
清代同治年间茶壶
按照德高望重的大爷说的,我拼凑了100元买下这两样东西。小坐片刻后,我们准备把椅子装上自行车的后座,但椅子长67厘米,根本无法装上去。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将两根木条绑在自行车的书报架上,再把椅子放到后座上。就这样在难以表达的兴奋中,我飞一般地回到生产队里,把那把瓷器茶壶和收来的古旧东西放在一起,后来经懂文物的朋友告知才知道,底下的红字是“大清同治年制”。
清洗打蜡后的太师椅显现出了自然的纹理和包浆,让我无法描述地喜欢,马上用木板配了一块坐面。认真研究后,我发现椅子由三种材料做成,下身是榉木的,上身是黄杨木的,四条腿是什么材料没看懂,连生产队的老木工也看不懂。直到后来大量购藏木作家具后才知是柏木的。这件超大的坐具是主人在清中期请人定制,放在大账台后用于收账、办公之用的。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古家具,对它特别有感情,四十年来这把椅子一直陪伴在我身边。它为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打开了一扇认识古代家具的大门,从此,我对古家具情有独钟,为日后的收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清代咸丰年间扶手椅(上半部分用黄杨木制作,下半部分用榉木、柏木制成)